辯“文人無行”

作者:民國·魯迅 ┋ 閱讀:2080

看今年的文字,已將文人的喜歡舐自己的嘴唇以至造謠賣友的行為,都包括在“文人無行”這一句成語裏了張若谷在一九三三年三月九日《大晚報·辣椒與橄欖》發表《惡癖》一文,把一些作家舔嘴唇、搔頭發之類的癖習,都說成是“文人無行”。谷春帆在同年七月五日《申報·自由談》發表《談“文人無行”》一文,把造謠、賣友等卑劣行徑,也說成是“文人無行”。。但向來的習慣,函義是沒有這麽廣泛的,搔發舐唇(但自然須是自己的唇),還不至於算在“文人無行”之中,造謠賣友,卻已出於“文人無行”之外,因為這已經是卑劣陰險,近於古人之所謂“人頭畜鳴”了。但這句成語,現在是不合用的,科學早經證明,人類以外的動物,倒並不這樣子。

輕薄,浮躁,酗酒,嫖妓而至於鬧事、偷香而至於害人,這是古來之所謂“文人無行”。然而那無行的文人,是自己要負責任的,所食的果子,是“一生潦倒”。他不會說自己的嫖妓,是因為愛國心切,借此消遣些被人所壓的雄心;引誘女人之後,鬧出亂子來了,也不說這是女人先來誘他的,因為她本來是婊子。他們的最了不得的辯解,不過要求對於文人應該特別寬恕罷了。

現在的所謂文人,卻沒有這麽沒出息。時代前進,人們也聰明起來了。倘使他做過編輯,則一受別人指摘,他就會說這指摘者先前曾來投稿,不給登載,現在在報私仇指張資平。創造社的《文藝生活》周刊(一九二八年十二月)曾刊載蔣光慈的談話,批評了張資平和他的三角戀愛小說。張資平便在自辦的《樂群》月刊第二期(一九二九年二月)刊登“答辯”,說蔣光慈所以對他“冷嘲熱諷”,是因為蔣光慈曾向他推薦稿件受到拒絕的緣故。;其甚者還至於明明暗暗,指示出這人是什麽黨派,什麽幫口,要他的性命。

這種卑劣陰險的來源,其實卻並不在“文人無行”,而還在於“文人無文”。近十年來,文學家的頭銜,已成為名利雙收的支票了,好名漁利之徒,就也有些要從這裏下手。而且確也很有幾個成功:開店鋪者有之,造洋房者有之。不過手淫小說易於癆傷,“管他娘”詞也難以發達,那就隻好運用策略,施行詭計,陷害了敵人或者連並無幹系的人,來提高他自己的“文學上的價值”。連年的水災又給與了他們教訓,他們以為隻要決堤淹滅了五谷,草根樹皮的價值就會飛漲起來了。

現在的市場上,實在也已經出現著這樣的東西。

將這樣的“作家”,歸入“文人無行”一類裏,是受了騙的。他們不過是在“文人”這一面旗子的掩護之下,建立著害人肥己的事業的一群“商人與賊”“商人與賊”:指曾今可中篇小說的書名《一個商人與賊》(新時代社一九三三年出版)。的混血兒而已。

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三年八月一日《文學》月刊第一卷第二號。

●辩“文人无行”(简体版)

○前一篇:文藝的大眾化繁體版(民國·魯迅)

○後一篇:“生降死不降”繁體版(民國·魯迅)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