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救赵论

ok8.org > 明朝·唐顺之 > 明散文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何为计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呜呼!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盖君若赘旒久矣。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虽然,魏王亦不得无罪也。兵符藏于卧内,信陵亦安得窃之?信陵不忌魏王,而径请之如姬,其素窥魏王之疏也;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窃符,其素恃魏王之宠也。木朽而蛀生之矣。古者人君持权于上,而内外莫敢不肃。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赵安得私请救于信陵?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由此言之,不特众人不知有王,王亦自为赘旒也。

故信陵君可以为人臣植党之戒,魏王可以为人君失权之戒。《春秋》书葬原仲、翚帅师。嗟夫!圣人之为虑深矣!

阅读:1125

免费个人与家庭在线简易记帐本>>>

《信陵君救赵论》译文

评论者拿盗窃兵符一事作为信陵君的罪过,我认为凭这一点还不够拿来怪罪于信陵君的。那强大的秦国暴虐到极点了,如今率领所有的兵力来对付赵国,赵国肯定会灭亡。赵国,是魏国的屏障,赵国亡了,那么魏国将要步其后尘。赵国和魏国,又是楚国、燕国、齐国等各国的屏障,赵国、魏国亡了,那么楚国、燕国、齐国就得步其后尘了。天下的形势,再没有比这更岌岌可危的了。因此,救赵国,也就是用以救魏国;救这一个国家,也就是救六个国家啊。盗窃魏国的兵符来解除魏国的祸患,借用一国的军队来分担六国的灾难,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那么信陵君真的就没有罪过吗?我回答:又不是这样的。我所责备的,是信陵君的心啊!信陵君只不过是一个王室的公子罢了,魏国自有其君王。赵国不请求于魏王,而不断地恳切求救于信陵君,这说明赵国只知道有信陵君,不知道还有个魏王啊。平原君用姻亲情分来激将信陵君,而信陵君自己也为了姻亲的缘故,想急于救赵,这说明信陵君只知道有自己的姻亲,不知道还有个君王。他的盗取兵符,不是为了魏国,不是为了六国,而是为了赵国才如此;其实也不是为了赵国,只是为了一个平原君罢了。假使祸患不在赵国,而在其他的国家,那么即使撤销了魏国的屏障,撤销了六国的屏障,信陵君也一定不会去拯救的。假使赵国没有平原君,或者平原君不是信陵君的姻亲,即使赵国灭亡了,信陵君也一定不会拯救的。这就是说赵王与其国家的重要性,还抵不上一个平原君,而且魏国所依仗的用来保卫自己国家的军队和武器,却拿来供信陵君的一个姻亲使用了。如果侥幸战胜了,结果还算过的去;如果不幸没有战胜,做了秦国的俘虏,就是倾覆了魏国几百年来的国家命运来殉葬于自己的姻亲,如果这样,我不知道信陵君该用什么来向魏王谢罪呢!那盗窃兵符的计谋,都是出自侯生,而由如姬来完成的。侯生教魏公子来盗窃兵符,如姬在魏王卧室之内为魏公子盗窃兵符,这两个人也只知道有信陵君,而不知道有魏王啊。

我认为信陵君若为自己打算,不如用赵、魏两国唇齿相依的形势强烈地劝谏于魏王,如果不听,就用他本想为赵国而牺牲于秦国军中的心愿,死在魏王面前,魏王一定会醒悟的。侯生为信陵君打算,不如去朝见魏王来劝说他救赵,如果不听,就以本想为信陵君而死的心愿,死在魏王面前,魏王也一定会醒悟的。如姬既有意于报答信陵君,不如乘魏王的空闲时, 日日夜夜劝他救赵,如果不听从,就用她本想为公子而死的心愿,而死在魏王面前,魏王也一定会醒悟的。这样做,信陵君就不会辜负魏国了,也不会辜负赵国了;侯生和如姬二人不会辜负魏王了,也不会辜负信陵君了。为什么不提出这种计划呢?信陵君只知道有作为姻亲的赵国,却不知道有魏王。内部有宠幸的侍妾,外边有邻国,低贱者则有像夷门监侯生等鄙野之人,又都只知道有个魏公子,却不知道还有位君王。那么这样魏国只有一个孤立的君王罢了。

啊! 自从世运衰败以来,人们都习惯于背离公道而甘心死于私党的行为,而忘掉了坚守节操奉公行事的道理,于是就形成了只有重要的宰相而没有具有权威的君王,只有私仇而没有义愤的局面。例如秦国人只知道有穰侯魏冉,而不知道有秦王;虞卿只知道贫贱时的老朋友,而不知道有赵王,大概君王就像连缀在大旗上的穗带装饰一样,大权旁落已经很久了啊。由此说来,信陵君的罪过,原不在于兵符的盗窃与否。若是为了魏国,为了六国,纵然是盗窃兵符,还是可以的。若是为了赵国,为了一个姻亲,纵然请求于魏王,并且公然得到了它,也是有罪过的。即使这样,魏王也不能说是没有罪过的。兵符藏在他的卧室之内,信陵君又怎么能盗窃得了呢?信陵君不害怕魏王,而居然直接请托如姬,这是他平日已看到魏王的疏忽了;如姬不害怕魏王,而敢于盗窃兵符,这是她素来仗恃着魏王的宠爱。木头枯朽了,而后蛀虫就生出来了。古代的人君操持权柄在手上,而宫廷内外没有敢不恭敬的。那么信陵君怎能和赵国建立起私交呢?赵国又怎能私下求救于信陵君呢?如姬又怎能对信陵君感恩呢?信陵君怎能施卖恩德于如姬呢?《周易》所谓“履霜,坚冰至”(踩着路上的寒霜,就意味着严冬将要来临)逐渐形成的道理,难道说一朝一夕就会突然发生的吗?由此说来,不只是众人不知道有魏王,连魏王也以为自己是个多余的摆设。

因此,信陵君可以作为人臣结党营私的鉴戒,魏王可以作为人君失去权力的鉴戒。《春秋》记载了季友私葬原仲和公子翚强迫隐公出师这两件事。哎!圣人考虑问题是多么深远啊!

●信陵君救赵论(拼音版)

●信陵君救趙論(繁體版)

🏅前一篇:治安疏(明朝·海瑞)

⛳后一篇:浣溪沙·庭院沉沉白日斜(明朝·夏言)

©2015-2020 ok8.org 文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