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徙分布

《百家姓》 > > 遷徙分布

酈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大禹建立了夏朝以後,敬重上古世代的偉人黃帝,就將黃帝的後人封在酈這個地方(今河南省內鄉縣東北),讓他們建立了酈國。酈國王族的後代就以封地名作為姓氏,世代相傳,稱為酈氏,是今天酈姓的最早起源。楚漢爭霸之際,有酈食其,陳留(河南開封東南)人,本為裏監門吏。因獻計克陳留著功,被封為廣野君。食其常為說客,出使於諸侯之間。後說齊,憑舌下齊七十二城,及韓信襲齊,齊以食其賣己,遂烹之。後魏人酈道元,喜文好學,歷覽奇書,撰《水經註》四十卷。《本誌》十三篇,又為《七聘》及諸文,皆行於世。古人稱其兩人為:“學擅縱橫,集成水註”北宋末年,酈洪,字正大,任殿前都領,其子酈倫,字天敘,時任紹興郡守,驚聞老父身殉國難,便將家眷安頓在浙江諸暨縣太平村,自己帶子德一和德二,千裏追尋老父屍骸到丹陽,其間因悲憂致疾,身亡於丹陽古寧寺。德一、德二兄弟倆將祖父和父親葬於運河南邊的馬莊村。之後,酈洪被誥贈為龍虎上輔軍護國將軍,並尊奉為丹陽酈氏的始祖。德一、德二為守祖墓,祭先靈,便定居在陵口基莊。從此,酈氏在丹陽繁衍生息,人丁興旺。酈洪之11世孫酈鎬生濂、湘、溪三子,子孫世居陵口東蔡村。明末,酈洪之14代傳人嘉麟、嘉鳳(東蔡分)昆仲倆在大運河邊的永濟庵擺攤謀生。時值嚴冬,滴水成冰,河面封凍,船隻受阻,忽見一書生衣單食乏,受困於此。問後方知他也姓酈,浙江諸暨人。兄弟倆念其同族一脈,便邀至家中款待數日,臨別時又以川資相助。時隔三年後,兄弟倆妻亡子幼,生計日窘,曾一度隨同書生到浙江謀生,並在諸暨娶妻生子,再成家業,歷時達10余年之久。後又返丹陽,擇大英山彭家村定居,嘉麟之長子酈嗣方堅守舊廬,次子酈嗣椿徙居雲陽,三子酈嗣祐徙居王德莊,酈嘉鳳之子嗣正落戶柳茹。至民國十六年(1927年)最後一次宗譜載,丹陽酈氏已歷27世。至今,陵口的趙巷、邵巷酈姓為多。此外尚有荊林的酈巷,胡橋的大英山、行宮的舊縣、延陵的柳茹、雲陽鎮的寶塔灣酈家等地居住著眾多酈氏宗人。

閱讀:17309

《迁徙分布》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