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名人

《百家姓》 > > 家族名人

甘盤

生卒年不詳,中國商朝名臣。

甘盤初為商王小乙大臣,在小乙六年受命教導小乙的繼承人武丁。是為“帝師”身份“。武丁繼位後,封甘盤為卿士,為主要輔佐大臣之一,稱他”舊學“,從此甘姓以”舊學“為堂號。據史書記載:「在武丁時,則有若甘盤」,孔安國傳:「高宗(武丁)即位,甘盤佐之,後有傅說」。據今本《竹書紀年》記載:「小乙六年,命世子武丁居於河,學於甘盤。武丁即位後,「居殷,命卿士甘盤」。

甘德

甘德,戰國時楚國人(一說是齊國人),中國著名天文學家。經過長期的天象觀測,甘德與石申各自寫出一部天文學著作。後人把這兩部著作結合起來,稱為《甘石星經》,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書裏記錄了八百顆恒星的名字,其中一百二十一顆恒星的位置已被測定,是世界最早的恒星表。書裏還記錄了木、火、土、金、水等五大行星的運行情況,並指出了它們出沒的規律。甘德著有《天文星占》8卷、《歲星經》等,這些著作的內容多已失傳,僅有部分文字為《唐開元占經》等典籍引錄,從中可以窺知他在恒星區劃命名、行星觀測與研究等方面有所貢獻。三國時陳卓總結甘德、石申夫和巫鹹三家星,得到中國古代經典的283星官1464星的星官系統,其中取用甘氏星官者146座(包括28宿在內),可見甘德對全天恒星區劃命名的工作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有跡象表明,甘德還曾對若幹恒星的位置進行過定量的測量,可惜其結果大多湮沒不存。甘德對行星運動進行了長期的觀測和定量的研究。他發現了火星和金星的逆行現象,他指出“去而復還為勾”,“再勾為巳”,把行星從順行到逆行、再到順行的視運動軌跡十分形象地描述為“巳”字形。甘德還建立了行星會合周期(接連兩次晨見東方的時間間距)的概念,並且測得木星、金星和水星會合周期值分別為:400日(應為398.9日)、587.25日(應為583.9日)和136日(應為115.9日)。他還給出木星和水星在一個會合周期內見、伏的日數,更給出金星在一個會合周期內順行、逆行和伏的日數,而且指出在不同的會合周期中金星順行、逆行和伏的日數可能在一定幅度內變化的現象。甘德還以占星家聞名,是在當時和對後世都產生重大影響的甘氏占星流派的創始人,他的天文學貢獻同其占星活動是相輔相成的。甘德的天文學貢獻,與其他各家相比,在戰國時代是最大的。

甘羅

戰國時期著名小神童,楚國下蔡(今安徽省鳳臺)人。出身於當時秦國的名門,是秦武王左相甘茂的孫子,年12歲事秦相呂不韋從政,做事胸有成竹,善於言辯,為秦國使於趙國,趙王不但躬親郊迎,而且在甘羅的伶牙俐齒之下,心甘情願地割五城以事秦。結果,未費一兵一卒而凈得五城。甘羅回到秦國之後,就被高拜為上卿,為後世留下了這麽一段充滿著傳奇意味的故事。

甘英

(生卒年不詳),字崇蘭,東漢人。曾於漢和帝永元九年(97年)奉西域都護班超之命出使大秦(羅馬帝國)。他率領使團一行從龜茲(今新疆庫車)出發,經條支(今伊拉克境內)、安息(即波斯帕提亞王國,今伊朗境內)等諸國,到達了安息西界的西海(今波斯灣)沿岸,但未能到達他的目的地大秦。

《後漢書·西域傳·安息傳》記載:

和帝永元九年,都護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條支。臨大海欲度,而安息西界船人謂英曰:“海水廣大,往來者逢善風三月乃得度,若遇遲風,亦有二歲者,故入海人皆賫三歲糧。海中善使人思土戀慕,數有死亡者。”英聞之乃止。

安息國是漢朝與大秦交易的中轉點,將漢朝的絲與絲織品與大秦交易,從中獲取壟斷的暴利。也許是考慮到若漢朝直接開通了與大秦的商路會損害其壟斷利益,於是安息人沒有向甘英提供更直接的經敘利亞的陸路,而是備陳渡海的艱難:“海水廣大,往來者逢善風三月乃得度,若遇遲風,亦有二歲者,故入海人皆賫三歲糧。”又以傳說渲染海上航行的恐怖:“海中善使人思土戀慕,數有死亡者。”此語一出,即使甘英在西海卻步返還,最終未能到達大秦,但甘英卻是史書所載第一個到達波斯灣的中國人,他的這一行程豐富了當時漢朝對中亞的認識,是中西方交流歷史中具有重要意義的一頁。

有學者指出,安息船人所說的“海中善使人思土戀慕”的,很可能即是希臘神話中以歌聲迷惑水手的塞壬女妖。在《晉書·四夷傳·西戎傳附大秦國傳》中有略為不同的記載:

漢時都護班超遣甘英使其國。入海,船人曰:“海中有思慕之物,往者莫不悲懷。若漢使不戀父母妻子者可入。”英不能渡。

甘英出身於內陸,回國後甚至報告海水不可飲用:“途經大海,海水鹹苦不可食。”(《晉書》)也許正是因為對海上航行知之甚少,甘英才相信了安息船人對航海危險的誇張描述,止步於安息。

甘延壽

字君況,後漢時北地郁郅人。少善騎射,入羽林郎,又為期門,以材力獲寵,升遼東太守。元帝時,出任西域都護騎都尉。匈奴郅支單於殺漢使者,延壽與副校尉陳湯進軍康居,斬郅支單於,被封為義成侯。卒謚壯。

甘寧

字興霸。三國時臨江人。先依劉表,後歸吳。陳計於孫權,先取黃祖,盡獲其士眾。又從周瑜破曹操,攻曹仁,拜西陵太守。曹操出濡須,寧為前都督,銜枚出破敵,敵驚退。時稱江表虎臣,官至折沖將軍。

甘泳

字泳之,宋朝崇仁人,讀書不拘繩尺,尤精於詩。他作了一首長詩,有1400字,隨事起義,隨義鏈句,在古時是絕無僅有的。他的詩風也很奇特,與眾不同。著有《東溪集》。

甘鳳池

江蘇江寧人,清代著名武術家,生卒年不詳。先後拜黃百家、一念和尚為師,精內外家拳,善導引之術。江湖人稱「江南大俠」,著有『花拳總講法』。據清人王友亮著『甘鳳池小傳』說,他年八十余,終於鄉。

甘鳳池是位名震四方的江湖大俠,吳敬梓所著『儒林外史』中的義士鳳老爹寫的就是他。甘鳳池原是南京人氏,自小父母雙亡,孤苦伶仃,自幼不喜讀書,卻愛好武功,結交江湖俠客,十幾歲時,就以「提牛擊虎的小英雄」名洋江南。『清史稿·甘鳳池傳』說他勇力絕人能提牛。甘鳳池聽說拳家多出浙東,如張松溪、單思南、王來鹹、黃百家等都是明朝以來的內家拳家,稱雄江南。他決心去浙東求師深造,便離開金陵,隻身來到四明山當年的四明山,山林茂密,古木參天,經常有猛虎出沒其間,當地人都不敢單身入山。當時浙江余姚城有位內家拳家黃百家,是著名的思想家和史學家黃宗羲之子。黃宗羲在清兵南下時,曾招募義軍,成立「世忠堂」進行過武裝抵抗。明亡後,他要求百家舉業習武,繼承自己的抗清主張。黃百家拜王來鹹為師,盡得內家之妙,功夫精深。這一天,他聽說縣城高升客棧來了個打虎小英雄甘鳳池,覺得有點來頭,便特意來到客棧訪問,正好遇見甘鳳池,經過一番試煉,百家收鳳池為徒,將內家拳等武術一一傳授給他。三年過後,黃百家把甘鳳池叫到身邊說:『老夫的全部本領都已傳授給你,如今,離本縣八十裏的大嵐山上,匯聚著各方英豪,行仁義之師,你練就一身武藝,要為人民仗義行俠,正可到那裏幹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後來甘鳳池即在那裏又拜一念和尚為師學習少林拳法,並開始他一生行俠仗義、行醫濟世的傳奇。

更多姓家族名人: 宋朝·甘同叔宋朝·甘邦俊唐朝·甘露寺鬼

閱讀:17367

《家族名人》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