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來源

《百家姓》 > > 歷史來源

源流一

源於姒姓,出自夏朝大臣武羅的封地,屬於以國名為氏。

據《世本》、《萬姓統譜》等史料所載,夏朝大臣武羅被封武羅國,後國亡,其後子孫以國名為氏,稱武氏。

源流二

源於子姓,以祖字或以謚號為氏。

①出自商王武丁之後,以祖名為氏。據《武班碑》所載,為商王武丁之後,以其祖名字為氏。如漢代武班即是。

②出自春秋時宋武公之後,以謚號為氏。據《風俗通義》所載,春秋時宋戴公之子司空,死後謚號為“武”,史稱宋武公,其子孫以其祖之謚號為氏,亦稱武氏。是為河南武姓。

源流三

源於姬姓,出自周平王幼子姬武之後,屬於以帝王賜姓為氏。

據史籍《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公元前770年,犬戎入侵西周,周幽王被殺,西周王朝的都城鎬京也遭到徹底破壞。周幽王的兒子姬宜臼受申、許、魯、齊、秦、鄭等諸侯國擁戴,在申地即位,後遷到雒邑(今河南洛陽),歷史上稱東周,姬宜臼就是著名的周平王。

因周平王的手掌上有一“武”字形狀紋路,故在出生之時即被周幽王賜號為武氏。周平王逝世後,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賜號為姓氏者,稱武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武氏正宗,是為河南武氏。

源流四

源於姬姓,出自周頃王之孫王孫滿的後裔,屬於以封邑名稱簡化為氏。

因王孫滿的後裔曾被封於武疆(今河南省鄭州市一帶),在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武疆氏,後有省文簡化為單姓武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五

源於官位,屬於以官稱或爵稱為氏。

①出自漢朝時期官位“武功爵”。

公元前123年,漢武帝為獎勵眾軍士奮勇殺敵、建立軍功,特別創設了“武功爵”,至匈奴潰滅後,此爵制即被逐漸廢黜

在受授武功爵的將士之後裔子孫中,即有以先祖官爵稱號為姓氏者,稱武功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武氏。

②出自漢朝時期官署武庫令。

漢朝時期,漢武帝在“執金吾”屬下設立有專門的武庫署,專職掌管兵器軍械、戰備物資等,武庫令為長,武庫丞為佐官,就如同今日的總後勤部。此官職一直沿用至五代時期,直到宋朝時期方被廢黜,改為兵部五曹。

在武庫令、武庫丞、武庫士等的後裔子孫中,皆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武庫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武氏,世代相傳至今。

③出自漢朝時期官吏武衛將軍。

漢朝時期,皇家設置有武衛營,軍政長官稱“武衛將軍”,職掌禁中警衛。

在武衛將軍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武衛氏、武威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武氏、衛氏,世代相傳至今。

④出自南北朝其北周官吏武伯。

北周時期,朝廷上分別統領“六率”的軍政長官,稱為左武伯、右武伯。

在左武伯、右武伯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武伯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武氏

源流六

據《風俗通義》所載,漢朝有武強王梁,封地在今河北省武強縣,其後代因封地“武強”簡為武氏。

源於復姓,屬於復姓省文簡化為氏。

據史籍《風俗通義》記載,東漢時期,有一個著名的大將叫王梁,是雲臺二十八將之一。拜大司空,封武強侯,其封地就在今河北省武強縣。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武強氏。

另外,在史籍《何氏姓苑》中記載:“有廣武氏、武成氏、武仲氏,又《西秦錄》有武都氏。”

在武強氏、廣武氏、武成氏、武仲氏、武都氏等的後裔子孫中,後皆有省文簡化為單姓武氏、強氏、廣氏、成氏、仲氏、都氏等,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七

源於改姓或賜姓為氏

①源於改姓,屬於帝王賜姓為氏。

唐朝時期,有傅、左、李諸姓被武則天賜姓為武氏,其後代中有人世代相傳至今。

②源於改姓,屬於冒姓為氏。

據史籍《唐書》記載:“唐賀蘭敏,武士之嗣,冒姓武。”

據其記載,唐朝時期有個賀蘭敏,傳說是武則天的父親荊州都督武士彟的後代,冒姓武氏。

在賀蘭敏之的後裔子孫及族人中,有以先祖之冒姓為姓氏者,稱武氏;亦有仍稱賀蘭氏的,後省文簡化為單姓賀氏。

閱讀:17778

《历史来源》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