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申

申字的笔画:5画;

shēn

ㄕㄣ

〔《广韵》失人切,平真,书。〕

1.伸展;伸张。

《晏子春秋·杂上二四》:“士者诎乎不知己,而申乎知己。”

吴则虞集释:“曹植《赠徐干诗》注引‘申’作‘伸’。”

汉桓宽《盐铁论·利议》:“乃安得鼓口舌,申颜眉,预前论议,是非国家之事也?”

《文选·曹植〈洛神赋〉》:“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李善注:“申,展也。”

唐韩愈《袁氏先庙碑》:“博士固,申儒遏黄,唱业于前。”

朱德《昆明感怀》诗:“忆昔重阳大义申,而今始得告功成。”

2.指施展。

北周庾信《拟咏怀》之五:“壮情已消歇,雄图不复申。”

3.延缓;延长。

《晋书·孔坦传》:“帝欲除署孝廉,而秀才如前制。

坦奏议曰……帝纳焉。听孝廉申至七年,秀才如故。”

《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元年》引此文,胡三省注:“申,宽展也。”

《宋书·孝武帝纪》:“南徐、兖二州去岁水潦伤年,民多困窭。逋租未入者,可申至秋登。”

《新唐书·卢坦传》:“河南赋限已穷,县人诉机织未就,坦诣府请申十日,不听。”

4.表明;表达。

《礼记·郊特牲》:“大夫执圭而使,所以申信也。”

《文选·古诗〈今日良宴会〉》:“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李周翰注:“谓未达也。”

《新唐书·崔湜传》:“玄宗在东宫,数至其第申款密。”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或全借古语,用申今情,崎岖牵引,直为偶说。”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我们的干部队伍,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今天重申这一点,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5.申诫;告诫。

《书·多士》:“今予惟不尔杀,予惟时命有申。”

孔传:“所以徙汝,是我不欲杀汝,故惟是教命申戒之。”

《荀子·正名》:“故明君临之以埶,道之以道,申之以命,章之以论,禁之以刑。”

6.申雪;昭雪。

《新唐书·岑文本传》:“﹝文本﹞父之象,仕隋为邯郸令,坐为人讼,不得申。”

宋陆游《右朝散大夫陆公墓志铭》:“发奸伏,申冤枉,号称神明。”

《二刻拍桉惊奇》卷十三:“今特来见足下,要足下念平生之好,替我当官一说,申此冤恨。”

7.明白。参见“申证”。

8.重複;一再。

《书·尧典》:“申命羲叔宅南交。”

孔传:“申,重也。”

《文选·宋玉〈九辩〉》:“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严霜。”

李周翰注:“申,重也。”

《汉书·外戚传下·孝武李夫人》:“既往不来,申以信兮。”

颜师古注:“重以此心为信,不有忽忘也。”

《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六年》:“昶恚其言不行,且以为必败,因请死。

裕怒曰:‘卿且申一战,死复何晚!’”胡三省注:“申,重也。”

9.束;缚。

《淮南子·道应训》:“墨者有田鸠者,欲见秦惠王,约车申辕,留于秦,周年不得见。”

高诱注:“申,束也。”

10.引申为约束。

《汉书·文帝纪》:“上亲劳军,勒兵,申教令,赐吏卒。”

颜师古注:“申谓约束之。”

11.至;到。

《文选·宋玉〈九辩〉》:“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

李周翰注:“申,至。”

晋潘岳《西征赋》:“夜申旦而不寐,忧天保之未定。”

清徐柯《白紵词》之三:“及时秉烛夜申旦,莫令不乐心烦乱。”

12.旧时官府下级向上级行文称“申”。

唐韩愈《复仇状》:“凡有复父雠者,事发,具其事申尚书省,尚书省集议奏闻。”

宋欧阳修《乞放行牛皮胶鳔》:“﹝臣﹞亦曾闻奏及申三司乞自京师支拨。”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五年》:“仍命斌隶属襄阳帅府,其探报事宜及边防措置,则申川陝宣抚副使吴玠。”

13.使用;应用。

唐李邕《贺章仇兼琼克捷表》:“高屋用于建瓴,銛戈申于破竹。”

14.十二地支的第九位。参见“干枝”、“地支”。

15.十二时辰之一。指一日中的十五时至十七时。

唐韩愈《上张僕射书》:“若宽假之使不失其性,加待之使足以为名,寅而入,尽辰而退,申而入,终酉而退,率以为常,亦不废事。”

《水浒传》第二三回:“可教往来客人,结伙成队,于巳、午、未三个时辰过冈,其馀寅、卯、申、酉、戌、亥六个时辰,不许过冈。”

16.泛指傍晚。

清曹寅《一日休沐歌》:“高楼人冷日垂申,十日一别君休嗔。”

17.十二生肖以申为猴。

汉王充《论衡·物势》:“戌,土也。申,猴也。土不胜金,猴何故畏犬?”参见“十二相属”、“十二属”。

18.古国名。

姜姓。

周封伯夷之后于申,春秋时灭于楚。故城在今河南省南阳市。

《诗·王风·扬之水》:“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

毛传:“申,姜姓之国。”

《左传·隐公元年》:“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杨伯峻注:“申,国名,伯夷之后,姜姓。”

19.古地名。故地在今河南省信阳县南。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湖广三·德安府》:“州(随州)北接黾阨,东蔽汉沔,介襄、郢、申、安之间,实为重地。”

20.上海市的别称。以境内黄浦江别称春申江的简称申江而得名。

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绍原……上月来申,说是为买书而来的。”

21.通“呻”。

《淮南子·天文训》:“申者,呻之也。”

22.引申为吟咏。

唐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诗:“玉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长句。”

23.通“司”。参见“申宫”、“申徒”。

24.姓。

春秋楚有申包胥。见《左传·定公四年》。

阅读:4929

●〖汉字〗申(拼音版)

●〖汉字〗申(繁體版)

⇚前一个汉字:男

⇛后一个汉字:甲

©2015-2020 ok8.org 文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