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合之眾

ok8.org > 成語大全 > 烏合之眾

【成語】:烏合之眾

【拼音】:wū hé zhī zhòng

【解釋】:象暫時聚合的一群烏鴉。比喻臨時雜湊的、毫無組織紀律的一群人。

【出處】:《後漢書·耿弇傳》:“歸發突騎以轔烏合之眾,如摧枯折腐耳。”

【示例】:外邊有些人,也是~,不相統攝。 ★清·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十二

【近義詞】:一盤散沙、烏合之卒、烏集之眾

【反義詞】:如鳥獸散

【歇後語】:老鴰宴客

【語法】:作主語、賓語;指雜亂的一群人

【英文】:sheep without a shepherd (sheep having no shepherd)

【日文】:烏合(うごう)の衆(しゅう)

【法文】:troupe sans ordre

【德文】:eine unorganisierte Menschenmenge

(烏合之眾,烏合之眾)

形容一時聚集,無組織紀律的一群人。

東觀漢記·公孫述傳》:“今東帝尺土之柄,驅烏合之眾,跨馬陷敵,所向輒平。”

《周書·賀拔嶽傳》:“嶽報曰:‘王家跨據三方士馬殷盛,高歡烏合之眾,豈能為敵?’”宋李綱《乞差發軍馬劄子》:“惟是軍馬單弱不足為一路防守之具,自非朝廷應副,則新招烏合之眾,何足倚仗?”李大釗《大哀篇》:“彼等見夫共和國所謂政黨者矣,於是集烏合之眾,各豎一幟。”

阅读:1857

●烏合之眾(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