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大體

ok8.org > 成語大全 > 不識大體

【成語】:不識大體

【拼音】:bù shí dà tǐ

【解釋】:大體關系全局的道理。不懂得大局考慮。

【出處】:《史記·平原虞卿列傳》:“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晉·袁宏《後漢記》卷一○:“臣愚淺不識大體。”

【示例】:上斥為~,仍諭內監外生事者聽人責懲。 ★《清史稿·高宗本紀》

【近義詞】:目光如豆、鼠目寸光

【反義詞】:目光如炬、高瞻遠矚、卓有遠見

【歇後語】:耗子啃菩薩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眼光短淺

【英文】:ignore the general situation

【法文】:n'avoir pas une vue d'ensemble

【德文】:allgemeine Grundprinzipien nicht kennen

【俄文】:не видеть цéлого

(不識大體不識大體)

1.不懂大道理。

《宋書·南郡王義宣傳》:“嘗獻世祖酒,先自酌飲,封送所餘,其不識大體如此。”

《明史·鄭賜傳》:“賜為人頗和厚,然不識大體,帝意輕之。”

2.引申為沒有全局觀念。

毛澤東《為爭取千百萬群眾進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鬥爭》:“黨內僅有一些委瑣不識大體、沒有遠大見解、沒有能力的領袖和幹部也是不行的。”

阅读:1588

●不識大體(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