咆哮

ok8.org > 詞典 > 咆哮

1.高聲大叫。常形容人的暴怒或恣肆。

晉葛洪《抱樸子·清鑒》:“咆哮者不必勇,淳淡者不必怯。”

唐沈佺期《被彈》詩:“劾吏何咆哮,晨夜聞撲抶。”

前蜀杜光庭《賀誅劉知俊表》:“﹝劉知俊﹞咆哮自恣,殘忍為懷;屠害黎元,罔遵刑憲。”

《元典章·刑部十六·違錯》:“雷潤……就公廳高聲惡言咆哮,不有上下,抵觸官府。”

王西彥《刀俎上》:“紅人章富咆哮一通,又冷笑了幾聲,就悻悻地離開了。”

2.比喻哄鬧,攪擾。

北周庾信《擬詠懷》之十五:“六國始咆哮,縱橫未定交。”

清魯一同《秦論》:“共、康、靈、平咆哮中國。”

3.謂風浪、雷雨或炮彈等發出呼嘯轟鳴聲。

《藝文類聚》卷八引晉庾闡《涉江賦》:“排巖拒瀨,觸石興濤,澎湃洗淠,鬱怒咆哮。”

唐李白《公無渡河》詩:“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裏觸龍門。”

許傑《的篤戲》:“現在還颳著咆哮的西北風呢。”

李劼人《天魔舞》第一章:“左近的高射炮發威了,砰呀訇的咆哮著。”

4.野獸、牲畜怒吼。

唐薛用弱《集異記·李汾》:“豕視汾,瞋目咆哮,如有怒色。”

宋洪邁《夷堅乙誌·武夷道人》:“夜未久,果有虎咆哮來前。”

明王玉峰《焚香記·傳箋》:“大都來雄兵十餘萬,馬咆哮,渾身也掛著鐵甲明耀日,戈矛刀劍立如山。”

羅旋《紅線記》三:“豬牯痛極咆哮一聲,棄了山虎帶著鋼叉狂奔。”

阅读:1970

●咆哮(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