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吐

ok8.org > 詞典 > 吞吐

1.吞進和吐出。比喻出納、隱現、聚散等變化。

南朝宋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吞吐百川,寫泄萬壑。”

唐盧仝《月蝕》詩:“奈何萬裏光,受此吞吐厄。”

宋範成大《望海亭賦》:“驚玉池之破碎,漾銀盤而吞吐。”

清李鬥《揚州畫舫錄·城南錄》:“煙靄雲濤,吞吐變化。”

趙光榮《裏湖紀遊》詩:“神物在天池,煙雲與吞吐。”

2.指道家的吐納之術。

晉葛洪《抱樸子·極言》:“調利筋骨,有偃仰之方;杜疾閑邪,有吞吐之術。”

3.傾訴;談吐。

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摺:“難吞吐,沒氣路,短嘆長籲。愁腸似火,雨淚如珠。”

清江炳炎《念奴嬌·雍正甲辰》詞:“因念煖酒扶春,含毫意邈,吞吐淹群雅。”

4.言語支吾,含混不清。

明單本《蕉帕記·議婚》:“我適纔言詞吞吐,思歟,這姻緣可乎?”清蒲松齡《聊齋誌異·青梅》:“生方讀,驚問所來,詞涉吞吐。”

老舍《趙子曰》第二十:“作官的時候出鋒頭是心裏的勁兒,越吞吐掩抑越見長處。”

阅读:1107

●吞吐(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