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事

ok8.org > 詞典 > 外事

1.古代指外土諸侯奉行王事。

《書·康誥》:“外事,汝陳時臬,司師茲殷罰有倫。”

孔傳:“言外土諸侯奉王事,汝當布陳是法,司牧其眾及此殷家刑罰有倫理者兼用之。”一說謂在外朝聽獄之事。參見清孫星衍《尚書古今文註疏》。亦指境外之事。

《左傳·文公十三年》:“中行桓子曰:‘請復賈季,能外事,且由舊勳。’”孔穎達疏:“賈季……能知外竟之事。”

2.古代指郊祭或田獵之事。亦指對外聯合或用兵。

《禮記·曲禮上》:“外事以剛日,內事以柔日。”

鄭玄註:“出郊為外事。”

孔穎達疏:“外事,郊外之事也……崔靈恩雲:外事,指用兵之事。”

孫希旦集解:“愚謂外事,謂祭外神。田獵出兵,亦為外事。”

《史記·蒙恬列傳》:“恬任外事而毅常為內謀,名為忠信,故雖諸將相莫敢與之爭焉。”

宋司馬光《言橫山上殿劄子》:“但以國家今日內政未修,不可遽謀外事故也。”

《三國演義》第四四回:“伯符臨終有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3.朝廷政事。與宮內之事稱內事相對。

《後漢書·劉盆子傳》:“盆子惶恐,日夜啼泣,獨與中黃門共臥起,唯得上觀閣而不聞外事。”

唐韓愈《順宗實錄一》:“太子職當侍膳問安,不宜言外事。”

《明史·太祖紀三》:“秋七月戊戌,禁內官預外事,敕諸司毋通內官監文移。”

《清史稿·後妃傳·太祖孝慈高皇後》:“後莊敬聰慧……不預外事,殫誠畢慮以事上。”

4.世事;家庭或個人以外的事。

《東觀漢記·張酺傳》:“臣聞王者法天,熒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問,知外事也。”

三國魏嵇康《家誡》:“所以然者,長吏喜問外事,或時發舉,則怨者謂人所說,無以自免也。”

宋梅堯臣《訪礦坑老僧》詩:“山深無外事,日夕愛潺湲。”

《紅樓夢》第六六回:“且說二姐兒操持家務,十分謹肅,每日關門閉戶,一點外事不聞。”

5.指外交事務。

黃遠庸《庫倫獨立後之外交》:“庫倫獨立後,俄國國家及國民種種活動,彙而記之,不僅足以識外事,即將來中俄交涉結果之幾微,亦在此矣。”

毛澤東《農業合作化的一場辯論和當前的階級鬥爭》:“我們應當在外事工作方面、國防建設方面加強努力。”

6.指男色之事。

清吳下阿蒙《斷袖篇·張幼文》:“伯起亦好外,聞有美少年,必多方招至,撫摩周憮,無所不至,年八十餘猶健。或問先生多外事,何得不少損精神。”

阅读:1196

●外事(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