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俗人應避雅人

作者:民國·魯迅 ┋ 閱讀:2531

這是看了些雜誌,偶然想到的——濁世少見“雅人”,少有“韻事”。但是,沒有濁到徹底的時候,雅人卻也並非全沒有,不過因為“傷雅”的人們多,也累得他們“雅”不徹底了。

道學先生是躬行“仁恕”的,但遇見不仁不恕的人們,他就也不能仁恕。所以朱子是大賢,而做官的時候,不能不給無告的官妓吃板子官妓吃板子:見宋代周密《齊東野語》卷二十:“天臺營妓嚴蕊……色藝冠一時……唐與正守臺日,酒邊嘗命賦紅白桃花……與正賞之雙縑……其後朱晦庵(按:朱子即朱熹)以使節行部至臺,欲摭與正之罪,遂指其嘗與蕊為濫,系獄月余,蕊雖備受箠楚,而一語不及唐,然猶不免受杖,移籍紹興,且復就越置獄鞫之,久不得其情……於是再痛杖之,仍系於獄。兩月之間,一再受杖,委頓幾死。”。新月社的作家們是最憎惡罵人的,但遇見罵人的人,就害得他們不能不罵是指梁實秋等人對作者的謾罵攻擊。。林語堂先生是佩服“費厄潑賴”的,但在杭州賞菊,遇見“口裏含一枝蘇俄香煙,手裏夾一本什麽斯基的譯本”的青年,他就不能不“假作無精打彩愁眉不展,憂國憂家”(詳見《論語》五十五期)的樣子,面目全非了。

優良的人物,有時候是要靠別種人來比較,襯托的,例如上等與下等,好與壞,雅與俗,小器與大度之類。沒有別人,即無以顯出這一面之優,所謂“相反而實相成”者,就是這。但又須別人湊趣,至少是知趣,即使不能幫閑,也至少不可說破,逼得好人們再也好不下去。例如曹孟德曹孟德(155─220):曹操,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官至丞相,封魏王,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帝。他處世待人,比較放達,不拘小節。是“尚通侻”的,但禰正平禰正平(173─198):即禰衡,字正平,平原般(今山東臨邑)人,漢末文學家。據《後漢書·禰衡傳》,禰衡屢次辱罵曹操,曹操想殺他而有所顧忌,就將他遣送與荊州刺史劉表;後因侮慢劉表又被送與江夏太守黃祖,終於為黃祖所殺。天天上門來罵他,他也隻好生起氣來,送給黃祖去“借刀殺人”了。禰正平真是“咎由自取”。所謂“雅人”,原不是一天雅到晚的,即使睡的是珠羅帳,吃的是香稻米,但那根本的睡覺和吃飯,和俗人究竟也沒有什麽大不同;就是肚子裏盤算些掙錢固位之法,自然也不能絕無其事。但他的出眾之處,是在有時又忽然能夠“雅”。倘使揭穿了這謎底,便是所謂“殺風景”,也就是俗人,而且帶累了雅人,使他雅不下去,“未能免俗”了。若無此輩,何至於此呢?所以錯處總歸在俗人這方面。

譬如罷,有兩位知縣在這裏,他們自然都是整天的辦公事,審案子的,但如果其中之一,能夠偶然的去看梅花,那就要算是一位雅官,應該加以恭維,天地之間這才會有雅人,會有韻事。如果你不恭維,還可以;一皺眉,就俗;敢開玩笑,那就把好事情都攪壞了。然而世間也偏有狂夫俗子;記得在一部中國的什麽古“幽默”書裏古“幽默”書:清代倪鴻的《桐陰清話》卷一載有這首詩,其中“低首”作“忽地”。,有一首“輕薄子”詠知縣老爺公余探梅的七絕——

紅帽哼兮黑帽呵,風流太守看梅花。

梅花低首開言道:小底梅花接老爺。

這真是惡作劇,將韻事鬧得一塌糊塗。而且他替梅花所說的話,也不合式,它這時應該一聲不響的,一說,就“傷雅”,會累得“老爺”不便再雅,隻好立刻還俗,賞吃板子,至少是給一種什麽罪案的。為什麽呢?就因為你俗,再不能以雅道相處了。

小心謹慎的人,偶然遇見仁人君子或雅人學者時,倘不會幫閑湊趣,就須遠遠避開,愈遠愈妙。假如不然,即不免要碰著和他們口頭大不相同的臉孔和手段。晦氣的時候,還會弄到盧布學說盧布學說:指反動派誣蔑進步文化工作者受蘇俄收買,接受盧布津貼的謠言。的老套,大吃其虧。隻給你“口裏含一枝蘇俄香煙,手裏夾一本什麽斯基的譯本”,倒還不打緊,——然而險矣。

大家都知道“賢者避世”,我以為現在的俗人卻要避雅,這也是一種“明哲保身”。

十二月二十六日

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五年三月二十日《太白》半月刊第二卷第一期,署名且。

●论俗人应避雅人(简体版)

○前一篇:運命繁體版(民國·魯迅)

○後一篇:難行和不信繁體版(民國·魯迅)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