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延孫
劉延孫,彭城呂人,雍州刺史道產子也。初為徐州主簿,舉秀才,彭城王義康司徒行參軍,尚書都官郎,為錢唐令,世祖撫軍、廣陵王誕北中郎中兵參軍、南清河太守。世祖為徐州,補治中從事史。時索虜圍縣瓠,分軍送所掠民口在汝陽,太祖詔世祖遣軍襲之,議者舉延孫為元帥,固辭無將用,舉劉泰之自代。泰之既行,太祖大怒,免延孫官。為世祖鎮軍北中郎中兵參軍,南中郎諮議參軍,領錄事。世祖伐逆,府缺上佐,轉補長史、尋陽太守,行留府事。
世祖即位,以為侍中,領前軍將軍。下詔曰:“朕藉群能之力,雪莫大之恥,以眇眇之身,托於王公之上,思所以策勛樹良,永寧世烈。新除侍中、領前軍將軍延孫率懷忠敏,器局沈正,協贊義初,誠力俱盡。左衛將軍竣立誌開亮,理思清要,茂策忠謨,經綸惟始,俾積基更造,鹹有勤焉。宜顯授龜社,大啟邦家。延孫可封東昌縣侯,竣建城縣侯,食邑各二千戶。”其年,侍中改領衛尉。
孝建元年,遷丹陽尹。臧質反叛,上深以東土為憂,出為冠軍將軍、吳興太守,置佐史。事平,征為尚書右仆射,領徐州大中正。遣至江陵,分判枉直,行其誅賞。三年,又出為南兗州刺史,加散騎常侍。仍徙為使持節、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隨二郡諸軍事、鎮軍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以疾不行。留為侍中、護軍,又領徐州大中正。素有勞患,其年增篤,詔遣黃門侍郎宣旨問疾。
大明元年,除金紫光祿大夫,領太子詹事,中正如故。其年,又出為鎮軍將軍、南徐州刺史。先是,高祖遺詔,京口要地,去都邑密邇,自非宗室近戚,不得居之。延孫與帝室雖同是彭城人,別屬呂縣。劉氏居彭城縣者,又分為三裏,帝室居綏輿裏,左將軍劉懷肅居安上裏,豫州刺史劉懷武居叢亭裏,及呂縣凡四劉。雖同出楚元王,由來不序昭穆。延孫於帝室本非同宗,不應有此授。時司空竟陵王誕為徐州,上深相畏忌,不欲使居京口,遷之於廣陵。廣陵與京口對岸,欲使腹心為徐州,據京口以防誕,故以南徐授延孫,而與之合族,使諸王序親。
三年,南兗州刺史竟陵王誕有罪,不受征,延孫馳遣中兵參軍杜幼文率兵起討。既至,誕已閉城自守,乃還。誕遣使劉公泰賫書要之,延孫斬公泰,送首京邑。復遣幼文率軍渡江,受沈慶之節度。其年,進號車騎將軍,加散騎常侍,給鼓吹一部。
五年,詔延孫曰:“舊京樹親,由來常準。卿前出所有別議,今此防久弭,當以還授小兒。”征延孫為侍中、尚書左仆射,領護軍將軍。延孫疾病,不任拜起,上使於五城受封版,乘船自青溪至平昌門,仍入尚書下舍。又欲以代硃修之為荊州,事未行,明年,卒,時年五十二。上甚惜之,下詔曰:“故侍中尚書左仆射、領護軍將軍東昌縣開國侯延孫,風局簡正,體識沈明,綢繆心膂,自蕃升朝,契闊唯舊,幾將二紀。靈業中圮,則首贊宏圖;義令既舉,則任均蕭、寇。器允棟幹,勛實佐時。及累司馬兩官,出內尹牧,惠政茂課,著自民聽,忠謨令節,簡乎朕心。方燮和臺階,永毗國道,奄至薨殞,震慟兼深。考終定典,宜盡哀敬。可贈司徒,給班劍二十人,侍中、仆射、侯如故。”有司奏謚忠穆,詔為文穆。又詔曰:“故司徒文穆公延孫,居身寡約,家素貧虛,每念清美,良深淒嘆。葬送資調,固當闕乏,可賜錢三十萬,米千斛。”
子質嗣,太宗泰始中,有罪,國除。延孫弟延熙,義興太守,在《孔覬傳》。
閱讀:17199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