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至仁應道神功聖德睿烈大明廣孝皇帝淳化二年(遼統和九年)
《續資治通鑒》 > 宋紀十六 > 太宗至仁應道神功聖德睿烈大明廣孝皇帝淳化二年(遼統和九年)
九月,己醜,戶部侍郎、參知政事王沔,給事中、參知政事陳恕,並罷守本官。初,給事中樊知古,累任轉運,甚得時譽;及為戶部,頻以職事不治,詔書切責,名益減。雅與恕親善,帝每言及計司事有乘違者,恕具以告之,欲令知古盡力。知古後因奏對,遂自解。帝問知古:“何從得此?”知古曰:“陳恕告臣。”帝怒恕泄禁中語,且疾知古輕脫,並知古皆罷之。沔以弟淮故,數為樞密副使寇準所詆,帝亦寤沔任數好詐,非廓廟器,遂與恕同日俱罷。沔奉詔,見帝,涕泣不願離左右,未幾,須鬢盡白。
帝嘗謂近臣曰:“累有人言儲貳事,朕以諸子沖幼,未有成人之性,所命僚屬,悉擇良善之士,至於臺隸輩,朕亦自揀選,不令奸險巧佞在其左右。讀書聽講,鹹有課程,待其長成,自有裁制。何言事者未諒此心邪?”至是左正言宋沆等五人伏閤上疏,請立許王元僖為太子,詞意狂率,帝怒甚,將加竄殛,而沆又宰相呂蒙正妻族,蒙正所擢用,己亥,制詞並責蒙正,罷為吏部尚書。
初,溫仲舒與蒙正同年登弟,情契篤密。仲舒前知汾州,坐私監軍家婢,除籍為民,窮妻京師者累年,蒙正在中書,極力援引,遂復籍。及驟被任遇,反攻蒙正,蒙正以之罷相,時論醜之。
以左仆射李昉為中書侍郎,參知政事張齊賢為吏部侍郎,並平章事。
以翰林學士賈黃中、李沆並為給事中、參知政事。沆初判吏部銓,因侍曲宴,帝目送之曰:“李沆風度端凝,真貴人也!”不數月,遂與黃中俱蒙大用。帝嘗召見黃中母王氏,命坐,謂曰:“教子如是,真孟母矣!”作詩賜之,頒賜甚厚。
庚子,以右諫議大夫、權禦史中丞王化基為禦史中丞。化基嘗慕範滂
辛醜,責宋沆為宜州團練副使。
癸卯,王顯罷。甲辰,以樞密副使張遜知樞密院事,溫仲舒、寇準同知院事。知院之名自此始。
初,宋沆與左正言尹黃裳、馮拯、右正言王世則、洪湛共伏閤請立皇太子,沆既出黜,乙巳,命黃裳知邕州,拯知端州,世則知象州,湛知容州。拯,河陽人也。
己酉,遼主駐廟城。南京地震。
帝聞殿中丞郭延澤、右贊善大夫董元亨皆好學,博通典籍,詔宰相召問經史大義,條對稱旨。冬,十月,丁卯,並命為史館檢討。
辛巳,翰林學士承旨蘇易簡續《翰林誌》二卷以獻,帝嘉之,賜詩二章,禦筆批雲:“詩意美卿居清華之地也。”易簡願以所賜詩刻石,帝復以真、草、行三體書共其詩,刻以遍賜近臣。又飛白書“玉堂之署”四大字,令中書召易簡付之,榜於廳額。帝曰:“此永為翰林中美事。”易簡曰:“自有翰林,未有如今日之榮也。”帝嘗夜幸玉堂,易簡已寢,遽起,無燭具衣冠,宮嬪自窗格引燭入照之,窗格上有火燃處,後不更易,以為玉堂盛事。
左諫議大夫韓丕,沖淡自處,不奔競於名宦,帝嘉重之。己醜,命丕守本官、知制誥,為翰林學士。
是月,趙保忠降於契丹,契丹封為西平王,復姓名曰李繼捧。
十一月,丙申朔,詔:“自今內殿起居日,復令常參官兩人次對,閤門受其章。”
庚戌,左諫議大夫史館修撰楊徽之次對,上言:“方今文士雖多,通經者甚少,願精選《五經》博士,增其員,各專業以教胄子。此風化之本。”帝顧謂宰相曰:“徽之
刑部郎中、知制誥範杲數致書宰相,求入翰林為學士,又嘗出制誥一編示李昉曰:“先公謂杲才任學士,故以此付杲,不敢失墜。”昉每開釋之。於是獻《玉堂記》,請備其職。帝惡其躁競,終不使居內署,改右諫議大夫,出知濠州,以考功員外郎、知制誥畢士安為翰林學士。初,執政欲用右諫議大夫張洎,因對,言洎文學久次,不在士安下,帝曰:“極知洎文學資任不減士安,第德行不及耳。”執政乃退。
帝以入閤舊圖承五代草創,禮容不備,於是命史館修撰楊徽之等討論故事,別為新圖。十二月,丙寅朔,遂行其禮於文德殿。右諫議大夫張洎,既與徽之等同撰定新儀,又獨上疏曰:“竊以今之乾元殿,即唐之含元殿也,在周為外朝,在唐為大朝,冬至、元日,立全仗,朝萬國,在此殿也。今之文德殿,即唐之宣政殿也,在周為中朝,在漢為前朝,在唐為正衙,凡朔望起居及冊拜妃、後、皇子、王、公、大臣,對四夷君長,試制策舉人,在此殿也。今之崇德殿,即唐之紫宸殿也,在周為內朝,在漢為宣室,在唐為上閤,即隻日常朝之殿也。昔東晉之太極殿有東西閤,唐置紫宸上閤,法此制也。且人君恭己南面,
癸未,保康軍節度使劉繼元卒,追封彭城郡王。
辛卯,翰林學士承旨蘇易簡會韓丕、畢士安、李至等觀禦飛白書“玉堂之署”四字並三體詩書石。帝聞之,賜上尊酒,大官設盛饌,至等各賦詩以紀其事。宰相李昉、張齊賢、參知政事賈黃中、李沆亦賦詩頌美,易簡悉以奏禦。
先是,左司諫、直史館謝泌,奉詔發解國子學舉人,黜落既多,群聚喧詬,懷甓以伺其出。泌知之,潛由它徑入史館,數宿不敢歸,請對自陳,帝問:“何官騶道嚴肅,都人畏避?”有以臺雜對者。癸亥,命泌為虞部員外郎兼侍禦史知雜事。國子學發解舉人,別敕差官主之,蓋自泌始也。
是月,遼始聞李繼遷內附,使其招討使韓德威往諭之。
女真首領野裏雉等上言,契丹怒其朝貢中國,去海岸四百裏下三柵,柵置兵三千,絕其貢路。於是汎海入朝,求發兵與三十首領共平三柵。若得師期,即先赴本國,願聚兵以俟。帝但降詔撫諭,不為出師。其後遂歸於遼。
是歲,遼放進士石用中一人。
閱讀:18852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淳化二年(辽统和九年)》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