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1回 金平府元夜觀燈 玄英洞唐僧供狀
ok8.org > 《西遊記》 > 第091回 金平府元夜觀燈 玄英洞唐僧供狀
修禪何處用工夫?馬劣猿顛速剪除。牢捉牢拴生五彩,暫停暫住墮三途。若教自在神丹漏,才放從容玉性枯。喜怒憂思須掃凈,得玄得妙恰如無。話表唐僧師徒四眾離了玉華城,一路平穩,誠所謂極樂之鄉。去有五六日程途,又見一座城池,唐僧問行者道:“此又是甚麽處所?”行者道:“是座城池,但城上有桿無旗,不知地方,俟近前再問。”及至關東廂,見那兩邊茶坊酒肆喧嘩,米市油房熱鬧。街衢中有幾個無事閑遊的浪子,見豬八戒嘴長,沙和尚臉黑,孫行者眼紅,都擁擁簇簇的爭看,隻是不敢近前而問。唐僧捏著一把汗,惟恐他們惹禍。又走過幾條巷口,還不到城,忽見有一座山門,門上有慈雲寺三字,唐僧道:“此處略進去歇歇馬,打一個齋如何?”行者道:“好!好!”
四眾遂一齊而入。但見那裏邊:珍樓壯麗,寶座崢嶸。佛閣高雲外,僧房靜月中。丹霞縹緲浮屠挺,碧樹陰森輪藏清。真凈土,假龍宮,大雄殿上紫雲籠。兩廊不絕閑人戲,一塔常開有客登。爐中香火時時-,臺上燈花夜夜熒。忽聞方丈金鐘韻,應佛僧人朗誦經。四眾正看時,又見廊下走出一個和尚,對唐僧作禮道:“老師何來?”唐僧道:“弟子中華唐朝來者。”那和尚倒身下拜,慌得唐僧攙起道:“院主何為行此大禮?”那和尚合掌道:“我這裏向善的人,看經念佛,都指望修到你中華地托生。
才見老師豐采衣冠,果然是前生修到的,方得此受用,故當下拜。”唐僧笑道:“惶恐!惶恐!我弟子乃行腳僧,有何受用!若院主在此閑養自在,才是享福哩。”那和尚領唐僧入正殿,拜了佛像。唐僧方才招呼:“徒弟來耶。”原來行者三人,自見那和尚與師父講話,他都背著臉,牽著馬,守著擔,立在一處,和尚不曾在心。忽的聞唐僧叫徒弟,他三人方才轉面,那和尚見了,慌得叫:“爺爺呀!你高徒如何恁般醜樣?”唐僧道:“醜則雖醜,倒頗有些法力,我一路甚虧他們保護。”正說處,裏面又走出幾個和尚作禮。先見的那和尚對後的說道:“這老師是中華大唐來的人物,那三位是他高徒。”眾僧且喜且懼道:“老師中華大國,到此何為?”唐僧言:“我奉唐王聖旨,向靈山拜佛求經。適過寶方,特奔上剎,一則求問地方,二則打頓齋食就行。”那僧人個個歡喜,又邀入方丈,方丈裏又有幾個與人家做齋的和尚。這先進去的又叫道:“你們都來看看中華人物。原來中華有俊的,有醜的,俊的真個難描難畫,醜的卻十分古怪。”那許多僧同齋主都來相見。見畢,各坐下。茶罷,唐僧問道:“貴處是何地名?”
眾僧道:“我這裏乃天竺國外郡,金平府是也。”唐僧道:“貴府至靈山還有許多遠近?”眾僧道:“此間到都下有二千裏,這是我等走過的。西去到靈山,我們未走,不知還有多少路,不敢妄對。”唐僧謝了。
少時,擺上齋來。齋罷,唐僧要行,卻被眾僧並齋主款留道:“老師寬住一二日,過了元宵,耍耍去不妨。”唐僧驚問道:
“弟子在路,隻知有山,有水,怕的是逢怪,逢魔,把光陰都錯過了,不知幾時是元宵佳節。”眾僧笑道:“老師拜佛與悟禪心重,故不以此為念。今日乃正月十三,到晚就試燈,後日十五上元,直至十八九,方才謝燈。我這裏人家好事,本府太守老爺愛民,各地方俱高張燈火,徹夜笙簫。還有個金燈橋,乃上古傳留,至今豐盛。老爺們寬住數日,我荒山頗管待得起。”唐僧無奈,遂俱住下。當晚隻聽得佛殿上鐘鼓喧天,乃是街坊眾信人等,送燈來獻佛,唐僧等都出方丈來看了燈,各自歸寢。
次日,寺僧又獻齋。吃罷,同步後園閑要。果然好個去處,正是:時維正月,歲屆新春。園林幽雅,景物妍森。四時花木爭奇,一派峰巒叠翠。芳草階前萌動,老梅枝上生馨。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色新。金谷園富麗休誇,《輞川圖》流風慢說。水流一道,野鳧
但見那:瑪瑙花城,琉璃仙洞,水晶雲母諸宮:似重重錦繡,叠叠玲瓏。星橋影幌乾坤動,看數株火樹搖紅。六街簫鼓,千門璧月,萬戶香風。幾處鰲峰高聳,有魚龍出海,鸞鳳騰空。羨燈光月色,和氣融融。綺羅隊裏,人人喜聽笙歌,車馬轟轟。看不盡花容玉貌,風流豪俠,佳景無窮。眾等既在本寺裏看了燈,又到東門廂各街上遊戲。到二更時,方才回轉安置。
次日,唐僧對眾僧道:“弟子原有掃塔之願,趁今日上元佳節,請院主開了塔門,讓弟子了此願心。”眾僧隨開了門。沙僧取了袈裟,隨從唐僧,到了一層,就披了袈裟,拜佛禱祝畢,即將笤帚掃了一層,卸了袈裟,付與沙僧,又掃二層,一層層直掃上絕頂。那塔上,層層有佛,處處開窗,掃一層,賞玩贊美一層。
掃畢下來,已此天晚,又都點上燈火。此夜正是十五元宵,眾僧道:“老師父,我們前晚隻在荒山與關廂看燈。今晚正節,進城裏看看金燈如何?”唐僧欣然從之,同行者三人及本寺多僧進城看燈。正是:三五良宵節,上元春色和。花燈懸鬧市,齊唱太平歌。又見那
此時正是
這油每一兩值價銀二兩,每一斤值三十二兩銀子。三盞燈,每缸有五百斤,三缸共一千五百斤,共該銀四萬八千兩。還有雜項繳纏使用,將有五萬余兩,隻點得三夜。”行者道:“這許多油,三夜何以就點得盡?”眾僧道:“這缸內每缸有四十九個大燈馬,都是燈草紮的把,裹了絲綿,有雞子粗細,隻點過今夜,見佛爺現了身,明夜油也沒了,燈就昏了。”八戒在旁笑道:“想是佛爺連油都收去了。”眾僧道:“正是此說,滿城裏人家,自古及今,皆是這等傳說。但油幹了,人俱說是佛祖收了燈,自然
正說處,隻聽得半空中呼呼風響,唬得些看燈的人盡皆四散。那些和尚也立不住腳道:“老師父,回去罷,風來了。是佛爺降祥,到此看燈也。”唐僧道:“怎見得是佛來看燈?”眾僧道:
“年年如此,不上三更就有風來,知道是諸佛降祥,所以人皆回避。”唐僧道:“我弟子原是思佛念佛拜佛的人,今逢佳景,果有諸佛降臨,就此拜拜,多少是好。”眾僧連請不回。少時,風中果現出三位佛身,近燈來了。慌得那唐僧跑上橋頂,倒身下拜。行者急忙扯起道:“師父,不是好人,必定是妖邪也。”說不了,見燈光昏暗,呼的一聲,把唐僧抱起,駕風而去。噫!不知是那山那洞真妖怪,積年假佛看金燈。唬得那八戒兩邊尋找,沙僧左右招呼。行者叫道:“兄弟!不須在此叫喚,師父
好大聖,急縱筋鬥雲,起在半空,聞著那腥風之氣,往東北上徑趕。趕至天曉,-爾風息,見有一座大山,十分險峻,著實嵯峨。好山:重重丘壑,曲曲源泉。藤蘿懸削壁,松柏挺虛巖。
鶴鳴晨霧裏,雁唳曉雲間。峨峨矗矗峰排戟,突突磷磷石砌磐。
頂巔高萬仞,峻嶺叠千灣。野花佳木知春發,杜宇黃鶯應景妍。
能巍奕,實-巖,古怪崎嶇險又艱。停玩多時人不語,隻聽虎豹有聲鼾。香獐白鹿隨來往,玉兔青狼去復還。深澗水流千萬裏,回湍激石響潺潺。大聖在山崖上,正自找尋路徑,隻見四個人,趕著三隻羊,從西坡下,齊吆喝“開泰”。大聖閃
“你都藏頭縮頸的那裏走!”四值功曹見他說出風息,慌得喝散三羊,現了本相,閃下路旁施禮道:“大聖,恕罪!恕罪!”行者道:“這一向也不曾用著你們,你們見老孫寬慢,都一個個弄懈怠了,見也不來見我一見!是怎麽說!你們不在暗中保-吾師,都往那裏去?”功曹道:“你師父寬了禪性,在於金平府慈雲寺貪歡,所以
“正是,正是。此山名青龍山,內有洞名玄英洞,洞中有三個妖精:大的個名辟寒大王,第二個號辟暑大王,第三個號辟塵大王,這妖精在此有千年了。他自幼兒愛食酥合香油。當年成精,到此假裝佛像,哄了金平府官員人等,設立金燈,燈油用酥合香油。他年年到正月半,變佛像收油;今年見你師父,他認得是聖僧之身,連你師父都攝在洞內,不日要割剮你師之肉,使酥合香油煎吃哩。你快用工夫,救援去也。”行者聞言,喝退四功曹,轉過山崖,找尋洞府。行未數裏,隻見那澗邊有一石崖,崖下是座石屋,屋有兩扇石門,半開半掩。門旁立有石碣,上有六字,卻是青龍山玄英洞。行者不敢擅入,立定步,叫聲:“妖怪!
快送我師父出來!”那裏唿喇一聲,大開了門,跑出一陣牛頭精,鄧鄧呆呆的問道:“你是誰,敢在這裏呼喚!”行者道:“我本是東土大唐取經的聖僧唐三藏之大徒弟,路過金平府觀燈,我師被你家魔頭攝來,快早送還,免汝等性命!如或不然,掀翻你窩巢,教你群精都化為膿血!”
那些小妖聽言,急入裏邊報道:“大王!禍事了!禍事了!”
三個老妖正把唐僧拿在那洞中深遠處,那裏問甚麽
又因魏徵丞相夢斬涇河老龍,唐王遊地府,回生陽世,開設水陸大會,超度陰魂,蒙唐王又選賜貧僧為壇主,大闡都綱。幸觀世音菩薩出現,指化貧僧,說西天大雷音寺有三藏真經,可以超度亡者升天,差貧僧來取,因賜號三藏,即倚唐為姓,所以人都呼我為唐三藏。我有三個徒弟,大的個姓孫,名悟空行者,乃
三個妖披掛整齊,都到門外喝道:“是誰人敢在我這裏吆喝!”行者閃在石崖上,仔細觀看,那妖精生得:彩面環睛,二角崢嶸。尖尖四隻耳,靈竅閃光明。一體花紋如彩畫,滿身錦繡若蜚英。第一個,頭頂狐裘花帽暖,一臉昂毛熱氣騰;第二個,身掛輕紗飛烈焰,四蹄花瑩玉玲玲;第三個,威雄聲吼如雷振,獠牙尖利賽銀針。個個勇而猛,手持三樣兵:一個使鉞斧,一個大刀能;但看第三個,肩上橫擔-撻藤。又見那
那妖喝道:“你是那鬧天宮的孫悟空?真個是聞名不曾見面,見面羞殺天神!你原來是這等個猢猻兒,敢
沖沖撞撞三攢一,架架遮遮各顯能。一朝鬥至天將晚,不知那個虧輸那個贏。孫行者一條棒與那三個妖魔鬥經百五十合,天色將晚,勝負未分。隻見那辟塵大王把-撻藤閃一閃,跳過陣前,將旗搖了一搖,那夥牛頭怪簇擁上前,把行者圍在垓心,各輪兵器,亂打將來。行者見事不諧,唿喇的縱起筋鬥雲,敗陣而走。那妖更不來趕,招回群妖,安排些晚食,眾各吃了。也叫小妖送一碗與唐僧,隻待拿住孫行者等才要整治。那師父一則長齋,二則愁苦,哭啼啼的未敢沾唇不題。
卻說行者駕雲回至慈雲寺內,叫聲“師弟!”那八戒沙僧正自盼望商量,聽得叫時,一齊出接道:“哥哥,如何去這一日方回?端的師父下落何如?”行者笑道:“昨夜聞風而趕,至天曉到一山,不見。幸四值功曹傳信道:那山叫做青龍山,山中有一玄英洞。洞中有三個妖精,喚做辟寒大王、辟暑大王、辟塵大王。
原來積年在此偷油,假變佛像,哄了金平府官員人等。今年遇見我們,他
行者笑道:“這日把兒那裏便得饑!老孫曾五百年不吃飲食哩!”眾僧不知是實,隻以為說笑。須臾拿來,行者也吃了,道:
“且收拾睡覺,待明日我等都去相持,拿住妖王,庶可救師父也。”沙僧在旁道:“哥哥說那裏話!常言道,
閱讀:19444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