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名人

《百家姓》 > > 家族名人

1.劉累LiúLèi:堯之裔孫。早年,劉累曾向豢龍氏董父學豢龍、禦龍於豢龍氏。約公元前1879年,夏孔甲帝時,天降龍於今河南省臨穎縣豢龍城東南角龍蕩溝處。孔甲派劉累到此養龍,長達7年之久。因劉累養龍禦龍有功,孔甲封他為禦龍氏,代行豕韋國君。

2.劉康公LiúKāngGōng:姬姓劉子國的第一任國君(前592---前544(在位49年)),周王封劉邑與王弟季子,王季子稱劉康公。劉康公家族世代任東周卿士。

3.劉州鳩LiúZhōuJiū:又稱作伶州鳩。東周景王時掌管音律的樂官,與老子同時期人物。《左傳》記載(伶州鳩所言):“六日無射,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軌儀也”、“丁酉,殺獻太子之傅庾皮之子過,殺瑕辛,於市及:宮嬖綽、王孫沒、劉州鳩、陰忌、老陽子(即老子)”。

4.劉邦LiúBāng:(前256—前195)字季。西漢(前206—203)王朝的建立者,漢高祖。字季。那時是楚國沛郡豐邑地,豐縣(今屬江蘇)人,豐生沛養,故人亦稱沛公。在消滅項羽完成國家一統後,(前202年)正月甲午,劉邦於氾水之陽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國號為漢,史稱西漢。

5.劉交:(公元前?年至前179年)字遊,漢高祖劉邦的同父異母生。生年不詳,卒於漢文帝元年。天性好讀書,多材藝,少與魯穆生、白生、申公俱受詩於浮丘伯。邦為沛公,交與蕭、曹等俱從軍至灞上封文信君。邦即帝位,立交為楚王。交至楚,以穆生、白生、申生為中大夫。呂後稱制時,浮兵伯在長安,交遺子郢客與申公往受業。文帝聞申公為詩最精,以為博士。申公始為詩作傳,與魯詩。交亦綴集詩傳,號元王詩,在位二十三年卒,謚元王。

6.劉恒:(生於前203年臘月十一(12月15日),是漢朝的第3個皇帝(不包括兩位漢少帝的情況下),漢族,漢高祖劉邦第4子,漢惠帝劉盈弟,母薄姬,8歲被立為代王,公元前180年呂後死,齊王劉襄兄弟興兵伐呂,周勃、陳平見勢亦響應,夷滅呂氏一族,史稱“蕩滌諸呂”。功臣派畏齊王勢壯,貪代王勢孤,擁立24歲的劉恒即位。劉恒登基後竇漪房兒子劉啟被立為太子,竇漪房成為皇後。劉恒個人躬行節儉勵精圖治最終開創治世“文景之治”,公元前157年,漢文帝劉恒駕崩,在位23年,享年47歲。葬於霸陵。其廟號太宗,謚號孝文皇帝。也是《二十四孝》中親嘗湯藥的主角。

7.劉啟:漢景帝劉啟(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157年—公元前141年在位,在位16年,漢景帝在西漢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繼承和發展了其父漢文帝的事業,與父親一起開創了“文景之治”;又為兒子劉徹的“漢武盛世”奠定了基礎,完成了從文帝到武帝的過渡。

8.劉徹:漢世宗孝武皇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漢族,是漢王朝的第7位天子,中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民族英雄。劉徹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子、漢太宗文帝劉恒的孫子、漢太祖劉邦的重孫子。7歲時被冊立為皇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在位期間擊破匈奴、吞並朝鮮、遣使出使西域。獨尊儒術,首創年號。他開拓漢朝最大版圖,功業輝煌。公元前87年劉徹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葬於茂陵,謚號“孝武”,廟號世宗。

9.劉詢:(前91年-前49年)即漢宣帝,本名劉病已,字次卿,即位後改名詢,西漢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他是漢武帝劉徹的曾孫,戾太子劉據的孫子,幼年時流落民間,於公元前74年被朝臣迎立為帝。去世後廟號為中宗,謚號孝宣皇帝。

10.劉安:(前179年-前122年),西漢淮南王。曾招賓客一同撰寫《鴻烈》(後世稱《淮南子》)。《漢書》記載,漢武帝時劉安因謀反之事敗露而自殺。據記載,劉安是豆腐以及很多養生之道的發明者。

11.劉向:(約前77—前6)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漢沛(現在江蘇省沛縣)人,,漢成帝時,改名為向,任光祿大夫,校閱經傳諸子詩賦等書籍,撰成《別錄》一書,為中國最早的分類目錄。另著有《新序》、《說苑》、《列女傳》、《洪範五行》等書。

12.劉歆:(約前50-23[1]),字子駿,新朝開國功臣。封紅休侯。漢高祖劉邦四弟楚元王劉交五世孫,宗正劉向之子。劉歆在天文學及古代典籍分類整理方面作出重要貢獻,他編制的《三統歷譜》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歷的雛形,並在當時積極推行古文經學。此外,他在圓周率的計算上也有貢獻。

13.漢光武帝劉秀:(前6年-57年),字文叔,中國東漢王朝的建立者。歷史上稱其統治時期為光武中興。其間國勢昌隆,號稱「建武盛世」。

14.劉洪:(約130-196年),字元卓,東漢泰山郡蒙陰(今山東蒙陰縣)人,約東漢永建四年(公元129年)生,約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卒,是中國古代傑出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據稱為算盤的發明人(或重要推廣者),因此民間稱其為算聖。

15.劉協:漢獻帝劉協(181年-234年9月19日),字伯和,東漢最後一位皇帝,在位時間是189年至220年。於220年被迫禪讓帝位給曹丕,劉協被封為山陽公,封地為山陽公國,共歷四任山陽公,309年山陽公國滅亡。漢獻帝的玄孫劉阿知,為歷史上最有名的劉氏海外開拓者,

16.劉備:字玄德。(150—222),三國時期軍事家,政治家。中山人,三國時蜀漢的建立者,漢中山靖王劉勝的裔孫。東漢末年曾投靠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人。後得諸葛亮輔佐,取得荊州與西蜀。公元221年稱帝,建都成都,國號漢,與曹魏、孫吳呈鼎足之勢。後伐東吳時失敗,病死,在位3年。一生以仁義為本,頗得民心。

17.劉禪: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子,蜀漢末代皇帝,223年—263年在位。蜀漢亡後被封為安樂公,封地為安樂公國,共歷二任安樂公,西晉末年公國滅亡後,成漢李雄以劉禪的曾孫劉玄為安樂公,繼任劉禪的爵位。

18.劉元梁:晉代南郡破城英雄,曾被封為上卿,後被奸臣所害貶為右淮尉,精通詩詞,頗有文采,詩作眾多,後被庸王抄家,才不得已保存至今,殘詩作有反昭新書等。

19.劉徽:三國時代魏國數學家。漢菑鄉侯後裔,山東淄博淄川人[1]。三國魏景元四年(263年)註《九章算術》(九卷)[2],後撰《重差》,作為《九章算術註》的第十卷。劉徽於公元263年撰寫《九章算術註》,在《九章算術》後面寫了一篇1800余字的註記,這篇註記就是數學史上著名的“割圓術”。唐初以後,《重差》更名為《海島算經》。此外劉徽還著有《魯史欹器圖》,《九章重差圖》,唐代失傳。

20.劉伶:西晉沛國(治今安徽淮北市濉溪縣)人,字伯倫。“竹林七賢”之一。曾為建威將軍王戎幕府下的參軍。晉武帝泰始初,對朝廷策問,強調無為而治,以無能罷免。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頌》,宣揚老莊思想和縱酒放誕之情趣,對傳統“禮法”表示蔑視。

21.劉琨:(271~318),西晉愛國將領。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無極東北)人。也是著名的詩人、音樂家。成語“聞雞起舞”的人物之一。

22.劉淵:(?-310.8.29),匈奴屠各部人。祖父為南匈奴單於於扶羅,父親為匈奴左賢王劉豹。史料記載,匈奴劉姓源於漢匈和親。當年,匈奴強盛時,劉邦“以宗女為公主,以妻冒頓,約為兄弟,故其子孫遂冒姓劉氏”(《晉書》),劉淵的叔祖劉宣、父親劉豹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並取了漢名。承襲父祖,劉淵也跟著姓了劉。早就蠢蠢欲動的匈奴人劉淵借中原板蕩之機,在西晉北部版圖上獨立門戶,建漢稱帝,攻城掠地,由此揭開了“五胡亂華”的序幕。劉淵即漢光文帝,字元海。新興(治今山西忻州)人。十六國時漢國建立者,西晉末年起兵反晉,稱大單於,後改稱漢王。永嘉二年稱漢帝,建都平陽.

公元304-310年在位(308年稱帝)。

23.劉牢之:東晉北府兵將領,淝水之戰中率精兵5000夜襲駐洛澗(即洛河,今安徽淮南市東)的5萬前秦軍,並分兵斷其退路,使前秦軍腹背受敵,迅速崩潰,爭渡淮水,前秦梁成等10名將領陣亡,士卒損失1.5萬人。

24.劉薩訶:俗姓劉,名叫窣和(其他經典均譯為薩訶),北朝時期的釋門僧人,法號慧達。趕赴印度求取佛經最早歸國的弘法者之一。

25.劉裕:宋武帝劉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輿,小名寄奴,漢族,生於興寧元年三月,南北朝時期宋朝的建立者。

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軍事家、統帥。曾先後滅亡南燕、後秦等國。有“氣吞萬裏如虎”之美譽。

26.劉義慶:(403年-444年),彭城(今江蘇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學家。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著有《徐州先賢傳》,編有《幽明錄》、《宣驗記》等,但皆已散佚,現隻存《世說新語》一書,流傳於世。

27.劉勰:(約465—532)字彥和,南朝梁文學理論批評家。他的主要著作《文心雕龍》,發展了前人進步的文學理論批評,體系比較完整,是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的巨著。

28.劉義隆:宋文帝(407年-453年),中國南北朝時期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小字車兒,宋武帝劉裕第三子,424年即位,在位30年,年號“元嘉”,謚號“文皇帝”,廟號“太祖”。

29.劉焯:字士元,信都昌亭(今河北冀縣)人。(公元544~公元610年)隋代天文學家。著力研習《九章算術》、《周髀》、《七曜歷書》等;還著有《稽極》10卷,《歷書》10卷。提出新法,編有《皇極歷》,在歷法中首次考慮太陽視差運動的不均勻性,創立用三次差內插法來計算日月視差運動速度,推算出五星位置和日、月食的起運時刻。這是中國歷法史上的重大突破。

30.劉文靜:(568-619)唐初開國功臣。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人。字肇仁。李淵在太原起兵,他亦隨軍南下,俘隋大將屈突通。唐立,任納言,助修律令,並助李世民擊滅薛仁杲,任民部尚書、陜東道行臺左仆射,封魯國公。

31.劉晏:是唐代著名的經濟改革家和理財家。字士安,曹州南華(今東明縣)人。幼年才華橫溢,號稱神童,名噪京師,明朝時列名《三字經》。歷任吏部尚書同平章事、領度支、鑄錢、鹽鐵等使。實施了一系列的財政改革措施,為安史之亂後的唐朝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32.劉仁軌:(602年~685年),唐高宗至武周時期的名相,曾指揮滅百濟之戰,白江口之戰消滅倭國海軍。

33.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後裔,曾任監察禦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

34.劉海蟾:名劉操,五代時人,曾為燕主劉守光丞相。傳說中的準財神。相傳他在終南山[修道,成了神仙,是全真教供奉的五祖之一。民間流行的他的畫像[是披著長發,前有短發覆在額上的一個道士。故後世稱前有短發覆在額上的發型為劉海兒。

35.劉昫xù:(公元887——946年),字耀遠,涿州歸義(今屬河北雄縣)人,五代史學家,後晉政治家。二十四史之一《舊唐書》的編撰者。後唐莊宗時任太常博士、翰林學士。後晉時,官至司空、平章事。後晉出帝開運二年(945年)受命監修國史、負責編纂《舊唐書》。

36.劉仁瞻:(900-957)五代十國南唐大臣。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人。字守惠。一說瞻為淮陰洪澤(今江蘇省洪澤縣)人。以驍勇名於當世。曾任吳右監門衛將軍。歷任黃州(今湖北省黃岡縣)、袁州(今湖南省宜春市)刺使。

37.劉金定:北宋著名巾幗女將(與穆桂英齊名),高瓊之妻。曾大敗南唐軍,為宋軍平滅南唐做出了重要貢獻。北宋建立後,劉金定隨丈夫高瓊北上抗遼,助丈夫鎮守雁門、寧武、偏頭三關等重地,後不幸戰死。

38.劉娥:(968—1033),是宋真宗趙恒的皇後,宋朝第一位攝政的太後,主政長達十余年,功績赫赫,常與漢之呂後、唐之武後並稱,史書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39.劉锜:(1098-1162年),字信叔,甘肅靜寧人。中國南宋抗金將領,字信叔,秦州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劉锜驍勇善戰,在伐夏抗金的過程中屢立功勛,官至太尉、威武軍節度使,去世後,謚為武穆。建炎十年,金統帥完顏宗弼(即金兀術)以大軍進攻,劉錡率軍以懸殊兵力大敗金軍於順昌。

40.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人,長於廬陵(今江西吉安)。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布衣終身。曾為陸遊、辛棄疾所賞,亦與陳亮、嶽珂友善。詞風與辛棄疾相近,抒發抗金抱負狂逸俊致,與劉克莊、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又與劉仙倫合稱為“廬陵二布衣”。有《龍洲集》、《龍洲詞》。

41.劉松年:南宋錢塘人,畫家,善於作山水畫,與李唐、馬遠、夏圭合稱“南宋四家”。

42.劉克莊:(1187~1269))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後村。莆田(今屬福建)人。劉克莊早年與四靈派翁卷、趙師秀等人交往,詩歌創作受他們影響,學晚唐,刻琢精麗。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43.劉元:元代傑出的雕塑大師,其雕塑作品使元代的雕塑藝術達到了峰顛

44.劉秉忠:元代政治家、作家。初名侃。字仲晦。原籍瑞州(今江西高安)。

45.劉福通:劉福通(1320~1365)潁州(今安徽阜陽)人,元末紅巾軍首領。至正十五年(1355年)迎韓山童之子韓林兒為皇帝,稱小明王,定都亳州。建國號大宋,年號龍鳳。他歷任平章、丞相等職,掌握大宋的軍政大權。後被朱元璋命部將沈於江中溺死(一說在安豐陣亡)。

46.劉基:(1311—1375)字伯溫,元末明初青田(現在浙江省文成縣)人。輔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官禦史中丞,弘文館學士。封誠意伯。民間傳說其神機妙算,常與諸葛亮相提並論。

47.劉應節:(1517~1591),宇子和,明中期大臣,濰縣(今寒亭區)劉家莊子村人。歷任戶部主事,井陘兵備副使,河南巡撫,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禦史,順天巡撫,薊遼總督,南京工部尚書,後又改任刑部尚書。萬歷四年(1576年)辭官回到家鄉。1591年去世,贈太子少保。主要功績:懲治貪官汙吏和軍隊不法之徒,鎮守邊關保土安民,擊退重創俺答汗蒙古土默特部大軍,參與修建明長城,研制石制火炮。

48.劉天和:字養和,號松石,明代湖廣麻城(今屬湖北)人,醫學家、治河專家。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進士,曾官至兵部尚書,後告老返鄉。平時留心醫藥,輯有《保壽堂經驗方》四卷,另刻有《傷寒六書》、《幼科類萃》等書。

49.劉純:(135?-1418)字宗厚,明初著名醫學家。(祖籍吳陵,即今江蘇泰縣、如臯一帶。)著作有《醫經小學》、《太素脈訣》、《玉機微義》、《雜病治例》等

50.劉俊:明代畫家,作品有《雪夜訪普圖》.

51.劉顯:(1515一1581)本姓龔,字惟明,江西南昌人。明抗倭名將。行伍出身,官副千戶,後任浙江都司參將,於浦口岡下大敗倭寇,遷副總兵。又盡殲劉家莊倭寇。嘉靖四十一年,充總兵,鎮守廣東。辦率軍赴福建援助抗倭,與戚繼光、俞大猷等連續破倭。繼任狼山總兵,統制大江南北,防倭進犯。進官都督同知、左軍府都督、太子太保。其子劉綎也是明代著名將領。

52.劉綎:明代著名將領,大都督劉顯之子。劉綎於當時諸將中最為驍勇。劉綎平緬甸,平羅雄,平倭兵,平播酋,平倮人,大小數百戰,威震海內,後在與後金的戰役裏中伏身亡。

53.劉統勛:(1698-1773)字延清,號爾鈍,清內閣學士,刑部尚書,高密縣逄戈莊(原屬諸城)人。劉墉之父。雍正二年進士,授編修,乾隆年間累官至刑部尚書,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尚書房總師傅,內閣大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及軍機大臣。為官清廉,頗能進諫,參與《四庫全書》編輯,並擔任《四庫全書四》正生總裁。乾隆三十八年卒,謚文正。

54.劉墉:(1719~1804),字崇如,號石庵,清代書畫家、政治家。山東省高密縣逄戈莊人(原屬諸城),祖籍江蘇徐州豐縣。乾隆十六年(1751年)進士,劉統勛子。官至內閣大學士,為官清廉,有乃父劉統勛之風。劉墉是乾隆十六年的進士,做過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劉墉的傳世書法作品以行書為多。嘉慶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於京。謚文清。

55.劉永福:本名義,字淵亭。廣東欽州人,晚清名將。著名抗法抗日的民族英雄,乙未戰爭中指揮臺灣人民反抗日本侵略,協助巡撫唐景嵩建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國(國號永清)並作為繼任代總統為保衛臺灣做出了重要貢獻。

56.劉銘傳:抗法抗日民族英雄,臺灣首任巡撫,臺灣近代化的奠基人。

57.劉錦棠:協助左宗棠鎮壓阿古柏叛亂收復新疆的功臣,新疆第一任巡撫。

58.劉秉璋:(1826~1905),廬江人,晚清重臣。他胸懷大誌,青年中舉成名,由於國家動亂,由翰林院編修而入軍幕,投筆從戎。中法戰爭期間,他力抗外侮,指揮了著名的“鎮海之役”,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59.劉光才:清代名將,在固關阻擊戰中劉光才率忠毅軍共打死打傷法、德侵略軍一千八百多名,其中有軍官多名。

60.劉鶚:清代小說家,寫的小說《老殘遊記》是晚清的四大譴責小說之一。也是甲骨文收藏家。

更多姓家族名人: 宋朝·刘■宋朝·刘一止宋朝·刘三嘏唐朝·刘三复宋朝·刘三戒宋朝·刘丰禄宋朝·刘丹唐朝·刘义南北朝·刘义庆唐朝·刘义度宋朝·刘之翰唐朝·刘乙唐朝·刘云宋朝·刘云甫宋朝·刘仁父宋朝·刘仕龙宋朝·刘仙伦宋朝·刘仲堪宋朝·刘仲行宋朝·刘仲讷宋朝·刘仲达宋朝·刘似祖宋朝·刘佖唐朝·刘侍读宋朝·刘信夫宋朝·刘倓宋朝·刘儴宋朝·刘允成唐朝·刘允济明朝·刘元卿唐朝·刘元叔唐朝·刘元济唐朝·刘元淑宋朝·刘元茂宋朝·刘元载妻宋朝·刘元高宋朝·刘先生宋朝·刘光宋朝·刘光祖宋朝·刘光道宋朝·刘克壮宋朝·刘克庄宋朝·刘克逊唐朝·刘公兴宋朝·刘公子宋朝·刘六芝宋朝·刘兴祖宋朝·刘兴言宋朝·刘兼宋朝·刘几当代·刘凤池宋朝·刘刚宋朝·刘删当代·刘利国唐朝·刘升宋朝·刘华宋朝·刘卓宋朝·刘南翁宋朝·刘卞宋朝·刘厚南宋朝·刘参唐朝·刘叉唐朝·刘友贤宋朝·刘发宋朝·刘叔子宋朝·刘叔骥宋朝·刘吉宋朝·刘名世两汉·刘向宋朝·刘启之唐朝·刘商宋朝·刘嗣庆宋朝·刘嗣隆宋朝·刘嘉谟宋朝·刘均国唐朝·刘坦宋朝·刘坦之宋朝·刘坦斋宋朝·刘垕宋朝·刘埙明朝·刘基宋朝·刘壎宋朝·刘士季唐朝·刘复宋朝·刘夔宋朝·刘大纲宋朝·刘大辩宋朝·刘天游宋朝·刘天益宋朝·刘天迪宋朝·刘天麟唐朝·刘太冲唐朝·刘太真唐朝·刘夷道宋朝·刘奇仲宋朝·刘奉世唐朝·刘威唐朝·刘媛宋朝·刘子宋朝·刘子实宋朝·刘子寰宋朝·刘子才唐朝·刘子玄宋朝·刘子羽宋朝·刘子翚宋朝·刘子荐宋朝·刘存行唐朝·刘孝孙宋朝·刘孝韪宋朝·刘季裴宋朝·刘学箕宋朝·刘学颜宋朝·刘守两汉·刘安宋朝·刘宏宋朝·刘宗杰唐朝·刘宪宋朝·刘宰宋朝·刘寅宋朝·刘将孙宋朝·刘少逸宋朝·刘尧夫唐朝·刘山甫宋朝·刘山老宋朝·刘崇卿唐朝·刘崇鲁唐朝·刘崇龟宋朝·刘巨宋朝·刘师复宋朝·刘师道宋朝·刘师邵宋朝·刘希古唐朝·刘希夷唐朝·刘幽求唐朝·刘庄物宋朝·刘应几宋朝·刘应凤宋朝·刘应子宋朝·刘应时宋朝·刘应李宋朝·刘应炎宋朝·刘应雄宋朝·刘应龙宋朝·刘应龟宋朝·刘度唐朝·刘庭琦唐朝·刘廓宋朝·刘延世清朝·刘开宋朝·刘异宋朝·刘弇宋朝·刘弼宋朝·刘彝宋朝·刘彤宋朝·刘彦朝宋朝·刘彦祖唐朝·刘得仁宋朝·刘德秀宋朝·刘志行宋朝·刘忠顺唐朝·刘怀一宋朝·刘性初宋朝·刘意宋朝·刘愿唐朝·刘戬宋朝·刘扶宋朝·刘承弼宋朝·刘拯唐朝·刘损宋朝·刘接当代·刘摘星宋朝·刘政宋朝·刘敞宋朝·刘敬宋朝·刘文晦唐朝·刘斌宋朝·刘方唐朝·刘方平宋朝·刘无极宋朝·刘无降宋朝·刘旦宋朝·刘时可宋朝·刘昌言宋朝·刘昌诗唐朝·刘昚虚宋朝·刘昭唐朝·刘昭禹宋朝·刘昿唐朝·刘晃唐朝·刘晏唐朝·刘景复宋朝·刘景翔唐朝·刘暌宋朝·刘曈宋朝·刘月房宋朝·刘有庆唐朝·刘望宋朝·刘望之宋朝·刘木宋朝·刘某两汉·刘桢宋朝·刘梦才宋朝·刘梦求宋朝·刘梦符宋朝·刘棐宋朝·刘植宋朝·刘榘宋朝·刘次春当代·刘欣宋朝·刘正之宋朝·刘氏唐朝·刘氏云唐朝·刘氏妇唐朝·刘氏媛唐朝·刘氏瑶宋朝·刘永叔宋朝·刘汝进宋朝·刘汝钧宋朝·刘沆唐朝·刘沧宋朝·刘泳宋朝·刘泾唐朝·刘洎宋朝·刘洞宋朝·刘洪道唐朝·刘济宋朝·刘浚宋朝·刘浩宋朝·刘涣宋朝·刘涧谷唐朝·刘淑柔宋朝·刘清之宋朝·刘清夫宋朝·刘清轩宋朝·刘渊唐朝·刘湾唐朝·刘溉宋朝·刘潜宋朝·刘澜宋朝·刘炎宋朝·刘炜叔宋朝·刘焘宋朝·刘焞宋朝·刘熺宋朝·刘燧叔宋朝·刘爚当代·刘爱民宋朝·刘牧唐朝·刘猛宋朝·刘玄英宋朝·刘玉宋朝·刘玶宋朝·刘珙宋朝·刘琦宋朝·刘琯宋朝·刘琰唐朝·刘瑶唐朝·刘璐宋朝·刘用行宋朝·刘甲宋朝·刘申唐朝·刘畋唐朝·刘皂唐朝·刘皋宋朝·刘省齐唐朝·刘真宋朝·刘知仁唐朝·刘知几宋朝·刘知过宋朝·刘石庵宋朝·刘砺唐朝·刘祎之宋朝·刘禹卿唐朝·刘禹锡宋朝·刘章宋朝·刘端之宋朝·刘筠唐朝·刘绮庄唐朝·刘羲叟宋朝·刘翰宋朝·刘翼宋朝·刘翼之唐朝·刘耕宋朝·刘能宋朝·刘舜臣唐朝·刘舟宋朝·刘芮宋朝·刘若冲宋朝·刘草庐宋朝·刘菊房宋朝·刘萧仲宋朝·刘著宋朝·刘蒙山唐朝·刘蕃宋朝·刘藻唐朝·刘虚白唐朝·刘行敏宋朝·刘衍宋朝·刘袤宋朝·刘裳宋朝·刘褒宋朝·刘西园唐朝·刘言史宋朝·刘诰宋朝·刘谊唐朝·刘谷唐朝·刘象宋朝·刘象功宋朝·刘贵翁宋朝·刘贽唐朝·刘赞宋朝·刘起唐朝·刘轲唐朝·刘辟宋朝·刘辰翁宋朝·刘边宋朝·刘达当代·刘迅甫宋朝·刘过唐朝·刘迥宋朝·刘述宋朝·刘遁宋朝·刘遂初唐朝·刘道昌唐朝·刘遵古唐朝·刘邺唐朝·刘郇伯宋朝·刘鄂唐朝·刘采春宋朝·刘鉴宋朝·刘鍂宋朝·刘鎔宋朝·刘铉宋朝·刘铸宋朝·刘锡宋朝·刘镇宋朝·刘镗唐朝·刘长卿唐朝·刘长川宋朝·刘长源宋朝·刘阆风唐朝·刘阜宋朝·刘雪崖宋朝·刘雪巢宋朝·刘霆午宋朝·刘震孙宋朝·刘震祖宋朝·刘颉宋朝·刘颖唐朝·刘驾宋朝·刘骘唐朝·刘鲁风宋朝·刘鳌宋朝·刘黻宋朝·刘鼎臣妻

閱讀:18862

《家族名人》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