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懿

《南史》 > 卷二十五 > 王懿

仲德少沈審有意略,事母甚謹,學通陰陽,精解聲律。苻氏之敗,仲德年十七。及兄叡同起義兵,與慕容垂戰敗,仲德被重創走,與家屬相失。路經大澤,困未能去,臥林中。有一小兒青衣,年可七八歲,騎牛行,見仲德驚曰:“漢已食未?“仲德言饑,小兒去,須臾復來,得飯與之。食畢欲行,而暴雨莫知津徑,有一白狼至前,仰天而號,號訖銜仲德衣,因度水,仲德隨後得濟,與叡相及。度河至滑臺,復爲翟遼所留,使爲將帥。積年仲德欲南歸,乃棄遼奔泰山。遼追騎急,夜行忽見前有猛炬導之,乘火行百許裏以免。晉太元末,徙居彭城。兄弟名犯晉宣、元二帝諱,故皆以字行。叡字元德。

北土重同姓,並謂之骨肉,有遠來相投者,莫不竭力營贍。若有一人不至者,以爲不義,不爲鄉邑所容。仲德聞王愉在江南貴盛,是太原人,乃遠來歸愉。愉接遇甚薄,因至姑孰投桓玄。值玄篡,見輔國將軍張暢,言及世事。仲德曰:“自古革命誠非一族,然今之起者恐不足以濟大事。”元德果勁有計略,宋武帝甚知之,告以義舉,使於都下襲玄。仲德聞其謀,謂元德曰:“天下事不可不密,且兵亦不貴遲巧。玄情無遠慮,好冒夜出入,今取之正須一夫力耳。”事泄,元德爲玄誅,仲德竄走。會義軍克建鄴,仲德抱元德子方回出候武帝,帝於馬上抱方回,與仲德相對號慟。追贈元德給事中,封安復縣侯,以仲德爲鎮軍中兵參軍。

武帝伐廣固,仲德爲前驅,戰輒破之,大小二十余戰。盧循寇逼,衆議並欲遷都,仲德正色曰:“今天子當陽南面,明公命世作輔,新建大功,威震六合。祅寇豕突,恃我遠征,既聞凱入,將自奔散。今日投草莽則同匹夫,匹夫號令,何以威物?此謀若立,請從此辭。”帝悅。及武帝與循戰於左裏,仲德功冠諸將,封新淦縣侯。義熙十二年北伐,進仲德征虜將軍,加冀州刺史,督前鋒諸軍事。冠軍將軍檀道濟、龍驤將軍王鎮惡向洛陽,寧朔將軍劉遵考、建武將軍沈林子出石門,寧朔將軍朱超石、胡藩向半城,鹹受統於仲德。仲德率龍驤將軍朱牧、寧遠將軍竺靈秀、嚴綱等開鉅野入河,乃總衆軍進據潼關。長安平,以仲德爲太尉諮議參軍。

武帝欲遷都洛陽,衆議鹹以爲宜。仲德曰:“非常之事人所駭,今暴師經載,士有歸心,故當以建鄴爲王基。遷都宜候文軌大同。”帝深納之。使衛送姚泓先還彭城。武帝受命,累遷徐州刺史,加都督。

元嘉中,到彥之北侵,仲德同行。魏棄河南,司、兗三州平定,三軍鹹喜,而仲德有憂色,曰:“諸賢不諳北土情僞,必墮其計。”諸軍進屯靈昌,魏軍於委粟津度河,虎牢、洛陽並不守。彥之聞二城並沒,欲焚舟步走。仲德曰:“洛陽既敗,虎牢無以自立,理數必然也。今賊去我猶自千裏,滑臺尚有強兵。若便舍舟,士卒必散。且當入濟至馬耳谷口,更詳所宜。”乃回軍沿濟南歷城步上,焚舟棄甲,還至彭城。仲德坐免官。尋與檀道濟救滑臺,糧盡乃歸。自是復失河南。

九年,又爲徐州刺史。仲德三臨徐州,威德著於彭城。立佛寺,作白狼、童子像於塔中,以在河北所遇也。進號鎮北大將軍。十五年卒,諡曰桓侯。亦於廟立白狼、童子壇,每祭必祠之。子正循嗣,爲家僮所殺。

仲德兄孫文和,景和中,爲征北義陽王昶府佐。昶於彭城奔魏,部曲皆散,文和獨送至界上。昶謂曰:“諸人皆去,卿有老母,何獨不去?”文和乃去。升明中,爲巴陵內史。沈攸之事起,文和斬其使,馳白齊武帝。及齊永明年中,歷青、冀、兗、益四州刺史。

閱讀:7187

《王懿》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