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至仁應道神功聖德睿烈大明廣孝皇帝端拱二年(遼統和七年)
《續資治通鑒》 > 宋紀十四 > 太宗至仁應道神功聖德睿烈大明廣孝皇帝端拱二年(遼統和七年)
春,正月,癸巳,詔文武群臣各陳備邊之策。
是日,遼主諭諸軍趨易州;癸卯,攻城。滿城出師來援,為遼鐵林軍擊退,指揮使被擒者五人。甲辰,遼師齊進,東京騎將夏貞顯之子仙壽先登,易州遂破,刺史劉墀降於遼。守陴將士南走,遼主帥師邀之,無得免者。即以馬質為刺史,趙質為兵馬都監,遷易州軍民於燕京,授仙壽高州刺史。乙巳,遼主登易州五花樓,撫諭士庶。
戶部郎中張洎奏曰:“自幽薊用兵,累載於茲,其故何哉?蓋中國失地利,分兵力,將從中禦,士不用命故也。
“中國所恃者,險阻而已。朔塞以南,地形重阻,深山大谷,連亙萬裏,天地所以限中外也。今自飛狐以東,重關復嶺,塞垣巨險,皆為契丹所有;燕薊以南,平壤千裏,無
“軍誌曰:‘凡臨敵,法令不明,
“又,沿邊郡縣,久被焚掠,臣乞陛下悉與放免秋夏兩稅,直俟事寧之日,方仍舊貫。朝廷所失租賦,未及毫芒,且以沮敵人誘掖之謀,慰庶綏懷之望。
“前史有言曰:‘聖人以天下為度,不以私怒而傷公義。’今
右正言直史館王禹偁奏曰:“備邊之策,在外任其人而內修其德耳。在外者,一曰兵勢患在不合,將臣患在無權。請於緣邊
知制誥田錫奏曰:“今之禦敵,無先於選將帥;既得將帥,請委任責成,不必降以陣圖,不須授之方略,自然因機設變,觀釁制宜,無不成功矣。昔趙充國,漢之老將,尚雲
“臣聞前年出師,命曹彬取幽州,是侯莫陳利用、賀令圖之輩熒惑聖聰,而李昉等不知。去年招置義軍,劄配軍分,趙普等亦不知。夫宰相非才,則罷之可也。宰相可任,豈有議邊陲,發師旅,而不使與聞者哉!語雲:‘偏信生奸,獨任成亂。’利用、令圖等既誤陛下機宜於前,無令似此二人者復誤陛下機宜於後。
“兵書曰:‘事莫密於間,賞莫重於間。’契丹自有諸國,未審陛下曾探得凡有幾國與之為仇?若悉知之,可以用重賞,行間諜。間諜若行,則契丹自亂;契丹自亂,則邊鄙自寧。昔李靖用間,破突厥心腹之人。如漢之陳湯、傅介子之流,則不勞師徒,自然歸化。此可以緩陛下憂邊之心也。
“凡征發軍士,儲備糧草,亦宜鎮靜,勿使喧煩。臣聞去年於戶稅上折科馬草,及官中和買,當買納未足之間,即有使臣催督,貧下戶婦女有行校科者。又聞汴河幹淺,欲分南河水添註汴河以通漕道。國家計度何在,而臨時
“昔吳起為將,為士卒吮癰。霍去病為將,漢帝欲為治第,去病曰:‘匈奴未滅,
“以臣所見,小事不勞陛下用心;若以社稷之大計,為子孫之遠圖,則在乎舉大略,求將相,務帝王之大體也。設如人欲理身,先理心,心無邪則身自正;欲理外,先理內,內既理則外自安。臣謂邊上動,由朝廷動之,邊上靜,由朝廷靜之。任賢相於內,則紀綱正;委良將於外,則邊鄙安矣。”
改軍頭司為禦前忠佐軍頭司,引見司為禦前忠佐引見司。
二月,壬子朔,命河北東、西路招置營田,以陳恕等為營田使。
下詔罪己。
遼主禦元和殿,受百官賀。以元日在營中,至是戰捷,還南京補行禮。
癸醜,詔:“平塞、天威、平定、威虜、靜戎、保塞、寧邊等軍,祁、易、保、定、鎮、邢、趙等州民,除雍熙四年正月丙戌詔給復外,更給復二年;霸、代、洺、雄、莫、深等州,平魯、岢嵐軍,更給復一年。”
乙卯,遼大饗軍士,爵賞有差。樞密使韓德讓封楚國王,駙馬都尉蕭寧遠同政事門下平章事。甲子,遼主命南征所俘、有親屬分隸諸帳者,給官錢贖之,使得相從。
丙寅,遼禁舉人匿名飛書謗訕朝政。
戊辰,以國子監為國子學。
是月,作方田。
三月,親試合格舉人,得進士閬中陳堯叟以下一百八十六人,諸科博平孫奭等四百五十人,並賜及第,七十三人同出身。賜宴,始令兩制、三館文臣皆預。賜堯叟等箴一首。越州進士劉少逸者,年十三,中選,既覆試,又別賜禦題賦詩數章,授校書郎,令於三館讀書。時中書令史、守當官陳貽慶舉《周易》學究及第,既而帝知之,令追奪所授敕牒,釋其罪,勒歸本局,禁吏人應舉。
時有進士十七人挈家歸於遼,遼主命有司考其中第者,補國學官,餘授縣主簿、尉。
丁亥,遼命知易州趙質收戰亡士卒骸骨,築京觀。戊子,賜裕悅宋國王耶律休格紅珠筋線,命入內神帳行再生禮,太後賜物甚厚。遼制,惟帝及太後行再生禮,休格得行之,異數也。
己醜,遼免雲州逋賦。
丙申,遼開奇峰路,通易州市。
是春,遼主駐延芳澱。
閱讀:18857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端拱二年(辽统和七年)》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