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祖思
崔祖思字敬元,清河東武城人,魏中尉琰七世孫也。祖諲,宋冀州刺史。父僧護,州秀才。
祖思少有誌氣,好讀書。年十八,爲都昌令,隨青州刺史垣護之入堯廟,廟有蘇侯神偶坐。護之曰:“唐堯聖人而與蘇侯神共坐,今欲正之何如?”祖思曰:“使君若清蕩此坐,則是堯廟重去四兇。”由是諸雜神並除。
齊高帝在淮陰,祖思聞風自結,爲上輔國主簿,甚見親待,參豫謀議。宋朝初議封高帝爲梁公,祖思啓高帝曰:“讖雲‘金刀利刃齊刈之’。今宜稱齊,實應天命。”從之。自相國從事中郎遷齊國內史。
高帝既爲齊王,置酒爲樂,羹膾既至,祖思曰:“此味故爲南北所推。”侍中沈文季曰:“羹膾吳食,非祖思所解。”祖思曰:“炰鼈鱠鯉,似非句吳之詩。”文季曰:“千裏蓴羹,豈關魯、衛。”帝甚悅,曰:“蓴羹故應還沈。”
帝之輔政,衆議將加九錫,內外皆贊成之,祖思獨曰:“公以仁恕匡社稷,執股肱之義。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帝聞而非之,曰:“祖思遠同荀令,豈孤所望也。”由此不復處任職之官,而禮見甚重。垣崇祖受密旨參訪朝臣,光祿大夫垣閎曰:“身受宋氏厚恩,復蒙明公眷接,進不敢同,退不敢異。”祖思又曰:“公退讓誠節,故宜受之以禮。”次問冠軍將軍崔文仲,文仲問崇祖曰:“卿意雲何?”對曰:“聖人雲‘知幾其神’。又雲‘見幾而作’。”文仲撫髀曰:“政與吾意同。”崇祖具說之。及帝受禪,閎存故爵,文仲、崇祖皆封侯,祖思加官而已。除給事中、黃門侍郎。
武帝即位,祖思啓陳政事,以爲:“自古開物成務,必以教學爲先。宜太廟之南,弘修文序,司農以北,廣開武校。”又曰:“劉備取帳鈎銅鑄錢,以充國用;魏武遣女皁帳,婢十人;東阿婦以繡衣賜死;王景興以折米見誚;宋武節儉過人,張妃房唯碧綃蚊幬、三齊苮席、五盞盤桃花米飯,殷仲文勸令畜伎,答雲:‘我不解聲。’仲文曰:‘但畜自解。’又答:‘畏解故不畜。’歷觀帝王,未嘗不以約素興侈麗亡也。伏惟陛下體唐成儉,踵虞爲樸,寢殿則素木卑構,膳器則陶瓢充禦。瓊簪玉笏,碎以爲塵;珍裘繡服,焚之如草。宜察朝士有柴車蓬館,高以殊等,馳禽荒色,長違清編,則調風變俗,不俟終日。”又曰:“憲律之重,由來尚矣。實宜清置廷尉,茂簡三官。漢來習律有家,子孫並傳其業。今廷尉律生,乃令史門戶,刑之不厝,抑此之由。”又曰:“案前漢編戶千萬,太樂伶官方八百二十九人,孔光等奏罷不合經法者四百四十一人,正樂定員唯置三百八十八人。今戶口不能百萬,而太樂雅鄭,元徽時校試千有餘人,後堂雜伎不在其數。糜費力役,傷敗風俗。今欲撥邪歸道,莫若罷雜伎,王庭唯置鍾篽羽戚登歌而已。”上詔報答。
後爲青、冀二州刺史,在政清勤,而謙卑下士,言議未嘗及時事,上更以敬重之。未幾卒,上深加嘆惜。
祖思叔父景真,位平昌太守,有惠政,常懸一蒲鞭而未嘗用。去任之日,土人思之爲立祠。
子元祖有學行,好屬文,仕至射聲校尉。武帝取爲延昌主帥。從駕至何美人墓,上爲悼亡詩,特詔元祖使和,稱以爲善。
永明九年,魏使李道固及蔣少遊至。元祖言臣甥少遊有班、倕之功,今來必令模寫宮掖,未可令反。上不從。少遊果圖畫而歸。元祖歷位驍騎將軍,出爲東海太守。上每思之,時節恒賜手敕,賞賜有加。時青州刺史張沖啓:“淮北頻歲不熟,今秋始稔。此境鄰接戎寇,彌須沃實,乞權斷谷過淮南。”而徐、兗、豫、司諸州又各私斷谷米,不聽出境,自是江北荒儉,有流亡之弊。元祖乃上書,謂宜豐儉均之。書奏見從。
祖思宗人文仲,位徐州刺史,封建陽縣子,在政爲百姓所懼。除黃門侍郎,領越騎校尉,徙封隨縣。嘗獻高帝纏須繩一枚,上納受。後卒於汝陰太守,贈徐州刺史,諡襄子。
閱讀:7355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