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來源

《百家姓》 > > 歷史來源

第一個淵源:源於伊祁氏,出自遠古帝王唐堯,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相傳,古帝唐堯生於伊祁山(今河北順平),他出生時,寄養於伊侯長孺家,因此稱他為伊祁氏,其後裔子孫便以伊為姓氏,世代相傳至今。

另有一說,堯帝出生在伊水邊,為了紀念他的出生地,所以姓伊,在堯的後代中,有人就繼承了伊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二個淵源:源於姒姓,出自商朝大臣伊尹之後,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商王朝的開國賢臣伊尹,姒姓,是夏禹的後代。他曾居於伊川(今河南伊川),因此以其居住地伊水為姓氏。伊尹後來輔佐成湯戰敗夏桀,滅了夏王朝,建立了奴隸制的商王朝。

伊尹,名摯,是有莘人(今山東曹縣)。著名夏末商初政治家、軍事謀略家。據史籍《元和姓纂》記載,伊尹生有兒子伊陟,成為伊氏的始祖。該支伊氏一族最早成望於陳留郡,即今河南省的開封市。

第三個淵源: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伊耆,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伊耆,是西周時期隸屬於秋官府司管轄的一種官位,專職主管農政,即原先的神農氏之職,相當於今天的農業部部長。

這在典籍《周禮·秋官》中有記載:“伊耆,古王者號。後王識伊耆氏之舊德,而以名官。”

在伊耆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伊耆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伊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四個淵源: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跋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魏書·官氏誌》記載:南北朝時期,鮮卑族部大可汗拓跋鄰(北魏獻帝拓跋弘),以其六弟為伊婁氏,建伊婁部,為鮮卑民族中顯赫的貴族部落氏族。

在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於太和十七~二十年(公元493~496年)將都城從平城(今山西大同)遷於洛陽,入主中原後,大力強化推行漢化改革政策,將伊婁氏分改為兩支漢字單姓:一支為婁氏,一支為伊氏。

該支鮮卑伊氏族人,後逐漸融合於漢族之中,世代相傳至今。

第五個淵源:源於回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典籍《回教民族說》中的記載:“伊司馬儀之後裔姓伊”。

回族伊氏,實際上最早主要是取自伊斯蘭教聖人“伊布拉欣”(Ibrahim)名字首音的諧音漢字,又稱“易蔔拉欣”、“亞伯拉罕”。伊布拉欣與阿丹、努哈、穆薩、爾撒和穆罕默德並稱為安拉的六大使者,系猶太教和基督教推崇的聖人和希伯來人的祖先。許多在中國的伊斯蘭教教徒皆以其名字為漢化姓氏,世代相傳至今。

另外,在回族伊氏家族中,也有來自清朝時期改氏的,如清朝內務府大臣密咱按布,就是回族人,他曾請旨改姓為伊氏並得到恩準,其後裔子孫成為回族伊氏的另一支。

伊氏回族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等地。

第六個淵源:源於鄂倫春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鄂倫春族自治旗誌》記載:

鄂倫春族阿其格查依爾氏,滿語為AcigecalrHala,該氏族有兩個分支,即伊格吉依爾氏、嘎格達伊爾氏這兩支,後多冠漢姓為伊氏、阿氏等。

第七個淵源: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誌·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⑴.蒙古族拜都氏,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等地。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BaiduHala。清朝中葉以後冠漢姓為白氏、伊氏。

⑵.蒙古族納伊氏,世居呼倫貝爾(今內蒙古呼倫貝爾)。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NayiHala。所冠漢姓即為伊氏。

⑶.蒙古族伊圖默氏,亦稱伊圖瑪氏,世居科爾沁(今內蒙古東部通遼地區、吉林西部一帶)。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ItumoHala。所冠漢姓多為伊氏。

⑷.蒙古族伊勒們氏,世居敖漢(今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IlmenHala。所冠漢姓即為伊氏。

⑸.蒙古族伊爾佳氏,亦稱伊佳氏,世居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包括河北、內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區)。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Irgiya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伊氏。

⑹.蒙古族嶽諾特氏,亦稱嶽諾托氏、亦日呼德氏、閆忽德氏,世居紮魯特(今內蒙古紮魯特旗)。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YonotHala。清朝中葉以後冠漢姓為伊氏、閻氏、門氏等。

第八個淵源: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誌·氏族略·滿洲八旗姓》、《黑龍江誌稿》、《滿族的社會組織》等記載:

⑴.滿族楚庫勒氏,亦稱車勒庫勒氏、褚庫爾氏、車克裏氏,以地為氏,滿語為CukuleHala,世居楚庫勒(今黑龍江黑河江北俄羅斯境內褚庫爾村),後多冠漢姓為伊氏、楚氏、金氏。

⑵.滿族伊伯氏,滿語為IbeHala,漢義“前進”,世居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後多冠漢姓為伊氏、錢氏等。

⑶.滿族嘉穆湖覺羅氏,亦稱嘉穆呼氏,實為伊爾根覺羅氏居住在嘉穆瑚城的族人(今黑龍江寧安),以地為氏,滿語為Giyamhugiolo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伊氏。

⑷.滿族伊喇氏,亦稱伊拉喇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移喇部,即遼國契丹族國姓耶律氏部族,滿語為IlanHala,漢義“三”,世居三姓(今黑龍江依蘭),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多冠漢姓為伊氏、劉氏、王氏、肖氏、蕭氏、李氏、黃氏、白氏等。

⑸.滿族伊穆氏,滿語為ImuHala,世居紅雲堡(今遼寧沈陽西部五十公裏處),所冠漢姓即為伊氏。

⑹.滿族伊蘇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移室部,以姓為氏,滿語為IsuHala,漢義“素面青緞”,世居蘇瓦蜒溝(今吉林雙陽),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多冠漢姓為伊氏、蘇氏等。

⑺.滿族伊爾哈氏,滿語為IrhaHala,漢義“彩色綢緞條”,這是滿族的脫譜姓氏之一,今北京市有此姓,後多冠漢姓為伊氏、爾氏等。

⑻.滿族伊庫魯氏,滿語為IkuluHala,世居諾羅(今黑龍江饒河),清朝中葉以後所冠漢姓為伊氏。

⑼.滿族伊穆圖氏,滿語為ImutuHala,世居地待考,後多冠漢姓為伊氏。

⑽.滿族伊克得裏氏,滿語為IkderiHala,據史籍記載,滿族姓氏,世居黑龍江流域,屬於尼馬察女真,後多冠漢姓為伊氏。

⑾.滿族嶽察氏,亦稱伊察氏、繞纏氏,滿語為YocaHala,漢義“癢”,世居胡什塔(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南部),後多冠漢姓為伊氏、嶽氏等。

⑿.滿族伊麻斯氏,滿語為ImaciHala,漢義“魚”,為非常古老的滿洲部族,人數很少,有四個分支,清朝晚期多冠漢姓為伊氏、於氏等。

第九個淵源:源於錫伯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黑龍江誌稿》記載:

錫伯族伊拉哩氏,亦稱伊裏氏、伊拉禮氏、伊喇立氏,世居烏喇(今吉林永吉)、葉赫(今吉林梨樹)、蜚優城(今吉林琿春三家子鄉高麗城村)、伊罕阿林城(今吉林市東北十五公裏處)、松花江流域等地。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IlariHala,漢義“開”。

清朝中葉以後,錫伯族、滿族伊拉哩氏多冠漢姓為伊氏、何氏、趙氏、尼氏、潘氏、蘇氏、許氏、嶽氏、禹氏、仉氏、柏氏、樊氏、郝氏、靳氏、李氏等。

閱讀:19249

《历史来源》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