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大典》

《古文學知識與常識》 > 其他 > 《永樂大典》

解縉輯錄,是我國古代最大的一部類書。

《永樂大典》是明永樂年間由明成祖朱棣先後命解縉、姚廣孝等主持編纂的一部集中國古代典籍於大成的類書。初名《文獻大成》,後明成祖親自撰寫序言並賜名《永樂大典》。全書22877卷(目錄60卷,共計22937卷),11095冊,約3.7億字,匯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

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朱棣決心修一部巨著彰顯國威,造福萬代。宗旨是“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蔔、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最初令解縉主持編纂(規模147人),一年後修成《文獻大成》,但朱棣親閱後甚為不滿,欽點姚廣孝擔任監修,同時編纂隊伍擴大到了2196人(累計達3000多人),於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定稿,朱棣親自作序並賜名《永樂大典》。全書於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才抄寫完畢。

《永樂大典》正本尚未確定是否存在永陵,但大典副本卻慘遭浩劫,大多毀於火災和戰亂,也有相當一部分被後人以修書之名竊走,現今僅存800余卷且散落於世界。

《永樂大典》內容包括經、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蔔、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涵蓋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知識財富。《不列顛百科全書》在“百科全書”條目中稱中國明代類書《永樂大典》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已經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

閱讀:19445

《《永乐大典》》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