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紀四十九
起強圉閼八月,盡重光協洽,凡四年有奇。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八
貞元三年丁卯,公元七八七年
八月,辛巳朔,日有食之。
吐蕃尚結贊遣五騎送崔漢衡歸,且上表求和。至潘原,李觀語之以“有詔不納吐蕃使者”,受其表而卻其人。
初,兵部侍郎、同平章事柳渾與張延賞俱為相,渾議事數異同,延賞使所親謂曰:“相公舊德,但節言於廟堂,則重位可久。”渾曰:“為吾謝張公,柳渾頭可斷,舌不可禁!”由是交惡。上好文雅缊藉,而渾質直輕侻,無威儀,於上前時發俚語。上不悅,欲黜為王府長史,李泌言:“渾褊直無他。故事,罷相無為長史者。”又欲以為王傅,泌請以為常侍,上曰:“茍得罷之,無不可者。”己醜,渾罷為左散騎常侍。
初,郜國大長公主適駙馬都尉蕭升。升,復之從兄弟也。公主不謹,詹事李升、蜀州別駕蕭鼎、彭州司馬李萬、豐陽令韋恪,皆出入主第。主女為太子妃,始者上恩禮甚厚,主常直乘肩輿抵東宮。宗戚皆疾之。或告主淫亂,且為厭禱。上大怒,幽主於禁中,切責太子。太子不知所對,請與蕭妃離婚。上召李泌告之,且曰:“舒王近已長立,孝友溫仁。”泌曰:“何至於是!陛下惟有一子,奈何一旦疑之,欲廢之而立侄,得無失計乎!”上勃然怒曰:“卿何得間人父子!誰語卿舒王為侄者?”對曰:“陛下自言之。大歷初,陛下語臣,‘今日得數子’。臣請其故,陛下言‘昭靖諸子,主上令吾子之。’今陛下所生之子猶疑之,何有於侄!舒王雖孝,自今陛下宜努力,勿復望其孝矣!”上曰:“卿不愛家族乎?”對曰:“臣惟愛家族,故不敢不盡言。若畏陛下盛怒而為曲從,陛下明日悔之,必尤臣雲:‘吾獨任汝為相,不力諫,使至此,必復殺而子。’臣老矣,餘年不足惜,若冤殺臣子,使臣以侄為嗣,臣未知得歆其祀乎!”因嗚咽流涕。上亦泣曰:“事已如此,使朕如何而可?”對曰:“此大事,願陛下審圖之。臣始謂陛下聖德,當使海外蠻夷皆戴之如父母,豈謂自有子而疑之至此乎!臣今盡言,不敢避忌諱。自古父子相疑,未有不亡國覆家者。陛下記昔在彭原,建寧何故而誅?”上曰:“建寧叔實冤,肅宗性急,譖之者深耳!”泌曰:“臣昔以建寧之故,固辭官爵,誓不近天子左右。不幸今日復為陛下相,又睹茲事。臣在彭原,承恩無比,竟不敢言建寧之冤,及臨辭乃言之,肅宗亦悔而泣。先帝自建寧之死,常懷危懼,臣亦為先帝誦《黃臺瓜辭》以防讒構之端。”上曰:“朕固知之。”意色稍解,乃曰:“貞觀、開元皆易太子,何故不亡?”對曰:“臣方欲言之。昔承乾屢嘗監國,托附者眾,東宮甲士甚多,與宰相侯君集謀反,事覺,太宗使其舅長孫無忌與朝臣數十人鞫之,事狀顯白,然後集百官而議之。當時言者猶雲:‘願陛下不失為慈父,使太子得終天年。’太宗從之,並廢魏王泰。陛下既知肅宗性急,以建寧為冤,臣不勝慶幸。願陛下戒覆車之失,從容三日,究其端緒而思之,陛下必釋然知太子之無它矣。若果有其跡,當召大臣知義理者二十人與臣鞫其左右,必有實狀,願陛下如貞觀之法行之,並廢舒王而立皇孫,則百代之後,有天下者猶陛下子孫也。至於開元之時,武惠妃譖太子瑛兄弟殺之,海內冤憤,此乃百代所當戒,又可法乎!且陛下昔嘗令太子見臣於蓬萊池,觀其容表,非有
戊申,吐蕃帥羌、渾之眾寇隴州,連營數十裏,京城震恐。九月,丁卯,遣神策將石季章戍武功,決勝軍使唐良臣戍百裏城。丁巳,吐蕃大掠汧陽、吳山、華亭,老弱者殺之,或斷手鑿目,棄之而去,驅丁壯萬餘悉送安化峽西,將分隸羌、渾,乃告之曰:“聽爾東向哭辭鄉國。”眾大哭,赴崖谷死傷者千餘人。未幾,吐蕃之眾復至,圍隴州,刺史韓清沔與神策副將蘇太平夜出兵擊卻之。
上謂李泌曰:“每歲諸道貢獻,共直錢五十萬緡,今歲僅得三十萬緡。言此誠知失體,然宮中用度殊不足。”泌曰:“古者天子不私求財,今請歲供宮中錢百萬緡,願陛下不受諸道貢獻及罷宣索。必有所須,請降敕折稅,不使奸吏因緣誅剝。”上從之。
回紇合骨咄祿可汗屢求和親,且請婚。上未之許。會邊將告乏馬,無以給之,李泌言於上曰:“陛下誠用臣策,數年之後,馬賤於今十倍矣。”上曰:“何故?”對曰:“願陛下推至公之心,屈己徇人,為社稷大計,臣乃敢言。”上曰:“卿何自疑若是!”對曰:“臣願陛下北和回紇,南通雲南,西結大食、天竺,如此,則吐蕃自困,馬亦易致矣!”上曰:“三國當如卿言,至於回紇則不可。”泌曰:“臣固知陛下如此,所以不敢早言。
既而回紇可汗遣使上表稱兒及臣,凡泌所與約五事,一皆聽命。上大喜,謂泌曰:“回紇何畏服卿如此!”對曰:“此乃陛下威靈,臣何力焉!”上曰:“回紇則既和矣,所以招雲南、大食、天竺奈何!”對曰:“回紇和,則吐蕃已不敢輕犯塞矣。次招雲南,則是斷吐蕃之右臂也。雲南自漢以臣屬中國,楊國忠無故擾之使叛,臣於吐蕃,苦於吐蕃賦役重,未嘗一日不思復為唐臣也。大食在西域為最強,自蔥嶺盡西海,地幾半天下,與天竺皆慕中國,代與吐蕃為仇,臣故知其可招也。”癸亥,遣回紇使者合闕將軍歸,許以鹹安公主妻可汗,歸其馬價絹五萬匹。
吐蕃寇華亭及連雲堡,皆陷之。甲戌,吐蕃驅二城之民數千人及邠、涇人畜萬計而去,置之彈箏峽西。涇州恃連雲為斥候,連雲既陷,西門不開,門外皆為虜境,樵采路絕。每收獲,必陳兵以扞之,多失時,得空穗而已。由是涇州常苦乏食。
冬,十月,甲申,吐蕃寇豐義城,前鋒至大回原,邠寧節度使韓遊瑰擊卻之。乙酉,復寇長武城,又城故原州而屯之。
妖僧李軟奴自言:“本皇族,見嶽、瀆神命己為天子。”結殿前射生將韓欽緒等謀作亂。丙戌,其黨告之,上命捕送內侍省推之。李晟聞之,遽仆於地曰:“晟族滅矣!”李泌問其故,晟曰:“晟新罹謗毀,中外有家人千餘,若有一人在其黨中,則兄亦不能救矣。”泌乃奏:“大獄一起,所連引必多,外間人情忄兇懼,請出付臺推。”上從之。欽緒,遊瑰之子也,亡抵邠州。遊瑰出屯長武城,留後械送京師。壬辰,腰斬欽奴等八人,北軍之士坐死者八百餘人,而朝廷之臣無連及者。韓遊瑰委軍詣闕謝,上遣使止之,委任如初。遊瑰又械送欽緒二子,上亦宥之。
吐蕃以苦寒不入寇,而糧運不繼。十一月,詔渾瑊歸河中,李元諒歸華州,劉昌分其眾五千歸汴州,自餘防秋兵退屯鳳翔、京兆諸縣以就食。
十二月,韓遊瑰入朝。
自興元以來,至是歲最為豐稔,米鬥直錢百五十、粟八十,詔所在和糴。庚辰,上畋於新店,入民趙光奇家,問:“百姓樂乎?”對曰:“不樂。”上曰:“今歲頗稔,何為不樂?”對曰:“詔令不信。前雲兩稅之外悉無它徭,今非稅而誅求者殆過於稅。後又雲和糴,而實強取之,曾不識一錢。始雲所糴粟麥納於道次,今則遣致京西行營,動數百裏,車摧牛斃,破產不能支。愁苦如此,何樂之有!每有詔書優恤,徒空文耳!恐聖主深居九重,皆未知之也!”上命復其家。
臣光曰:甚矣唐德宗之難寤也!自古所患者,人君之澤壅而不下達,小民之情郁而不上通;故君勤恤於上而民不懷,民愁怨於下而君不知,以至於離叛危亡,凡以此也。德宗幸以遊獵得至民家,值光奇敢言而知民疾苦,此乃千載之遇也。固當按有司之廢格詔書,殘虐下民,橫增賦斂,盜匿公財,及左右諂諛日稱民間豐樂者而誅之。然後洗心易慮,一新其政,屏浮飾,廢虛文,謹號令,敦誠信,察真偽,辨忠邪,矜困窮,伸冤滯,則太平之業可致矣。釋此不為,乃復光奇之家。夫以四海之廣,兆民之眾,又安得人人自言於天子而戶戶復其徭賦乎!
李泌以李軟奴之黨猶有在北軍未發者,請大郝以安之。
貞元四年戊辰,公元七八八年
春,正月,庚戌朔,赦天下,詔兩稅等第,自今三年一定。
李泌奏京官俸太薄,請自三師以下悉倍其俸。從之。
壬申,以宣武行營節度使劉昌為涇原節度使。甲戌,以鎮國節度使李元諒為隴右節度使。昌、元諒,皆帥卒力田,數年,軍食充羨,涇、隴稍安。
韓遊瑰之入朝也,軍中以為必不返,餞送甚薄。遊環見上,盛陳築豐義城可以制吐蕃;上悅,遣還鎮。軍中憂懼者眾,遊環忌都虞候虞鄉範希朝有功名,得眾心,求其罪,將殺之。希朝奔鳳翔,上召之,置於左神策軍。遊環帥眾築豐義城,二版而潰。
二月,元友直運淮南錢帛二十萬至長安,李泌悉輸之大盈庫。然上猶數有宣索,乃敕諸道勿令宰相知。泌聞之,惆悵而不敢言。
臣光曰:王者以
鹹陽人或上言:“臣見白起,令臣奏雲:‘請為國家搟禦西陲。正月,吐蕃必大下,當為朝廷破之以取信。’”既而吐蕃入寇,邊將敗之,不能深入。上以為信然,欲於京城立廟,贈司徒,李泌曰:“臣聞‘國將興,聽於人。’今將帥立功而陛下褒賞白起,臣恐邊臣解體矣!若立廟京城,盛為祈禱,流聞四方,將長巫風。今杜郵有舊祠,請敕府縣葺之,則不至驚人耳目矣。且白起列國之將,贈三公太重,請贈兵部尚書可矣。”上笑曰:“卿於白起亦惜官乎!”對曰:“人神一也。陛下倘不之惜,則神亦不以為榮矣。”上從之。泌自陳衰老,獨任宰相,精力耗竭,既未聽其去,乞更除一相。上曰:“朕深知卿勞苦,但未得其人耳。”上從容與泌論即位以來宰相,曰:“盧杞忠清強介,人言杞奸邪,朕殊不覺其然。”泌曰:“人言杞奸邪而陛下獨不覺其奸邪,此乃杞之所以為奸邪也。倘陛下覺之,豈有建中之亂乎!杞以私隙殺楊炎,擠顏真卿於死地,激李懷光使叛,賴陛下聖明竄逐之,人心頓喜,天亦悔禍。不然,亂何由弭!”上曰:“楊炎以童子視朕,每論事,朕可其奏則悅,與之往復問難,即怒而辭位,觀其意以朕為不足與言故也。以是交不可忍,非由杞也。建中之亂,術士豫請城奉天,此蓋天命,非杞所能致也!”泌曰:“天命,他人皆可以言之,惟君相不可言。蓋君相所以造命也。若言命,則
劉昌復築連雲堡。
夏,四月,乙未,更命殿前左、右射生曰神威軍,與左、右羽林、龍武、神武、神策號曰十軍。神策尤盛,多戍京西,散屯畿甸。
福建觀察使吳詵,輕其軍士脆弱,苦役之。軍士作亂,殺詵腹心十餘人,逼詵牒大將郝誡溢掌留務。誡溢上表請罪,上遣中使就赦以安之。
乙未,隴右節度使李元諒築良原故城而鎮之。
雲南王異牟尋欲內附,未敢自遣使,先遣其東蠻鬼主驃旁、苴夢沖、苴烏星入見。五月,乙卯,宴之於麟德殿,賜賚甚厚,封王給印而遣之。
辛未,以太子賓客吳湊為福建觀察使,貶吳詵為涪州刺史。
吐蕃三萬餘騎寇涇、邠、寧、慶、鄜等州。先是,吐蕃常以秋冬入寇,及春多病疫退。至是,得唐人,質其妻子,遣其將將之,盛夏入寇。諸州皆城守,無敢與戰者,吐蕃俘掠人畜萬計而去。
夏縣人陽城以學行著聞,隱居柳谷之北,李泌薦之。六月征拜諫議大夫。
韓遊瑰以吐蕃犯塞,自戍寧州。病,求代歸。秋,七月,庚戌,加渾瑊邠寧副元帥,以左金吾將軍張獻甫為邠寧節度使,陳許兵馬使韓全義為長武城行營節度使。獻甫未至,壬子夜,遊瑰不告於眾,輕騎歸朝。戍卒裴滿等憚獻甫之嚴,乘無帥之際,癸醜,帥其徒作亂,曰:“張公不出本軍,我必拒之。”因剽掠城市,圍監軍楊明義所居,使奏請範希朝為節度使。都虞侯楊朝晟避亂出城,聞之,復入,曰:“所請甚契我心,我來賀也!”亂卒稍安。朝晟潛與諸將謀,晨勒兵,如亂卒謂曰:“所請不行,張公已至邠州,汝曹作亂當死,不可盡殺,宜自推列唱帥者。”遂斬二百餘人,帥眾迎獻甫。上聞軍眾欲得範希朝,將授之。希朝辭曰:“臣畏遊瑰之禍而來,今往代之,非所以防窺覦,安反仄也。”上嘉之,擢為寧州刺史,以副獻甫。遊瑰至京師,除右龍武統軍。
振武節度使唐朝臣不嚴斥候,己未,奚、室韋寇振武,執宣慰中使二人,大掠人畜而去。時回紇之眾逆公主者在振武,朝臣遣七百騎與回紇數百騎追之,回紇使者為奚、室韋所殺。
九月,庚申,吐蕃尚誌董星寇寧州,張獻甫擊卻之。吐蕃轉掠鄜、坊而去。
元友直句檢諸道稅外物,悉輸戶部,遂為定制,歲於稅外輸百餘萬緡、斛,
回紇合骨咄祿可汗得唐許婚,甚喜,遣其妹骨咄祿毘伽公主及大臣妻並國相、趺跌都督以下千餘人來迎可敦,辭禮甚恭,曰:“昔為兄弟,今為子婿,半子也。若吐蕃為患,子當為父除之!”因詈辱吐蕃使者以絕之。冬,十月,戊子,回紇至長安,可汗仍表請改回紇為回鶻,許之。
吐蕃發兵十萬將寇西川,亦發雲南兵。雲南內雖附唐,外未敢叛吐蕃,亦發兵數萬屯於瀘北。韋臯知雲南計方猶豫,乃為書遺雲南王,敘其叛吐蕃歸化之誠,貯以銀函,使東蠻轉致吐蕃。吐蕃始疑雲南,遣兵二萬屯會川,以塞雲南趣蜀之路。雲南怒,引兵歸國。由是雲南與吐蕃相猜阻,歸唐之誌益堅。吐蕃失雲南之助,兵勢始弱矣。然吐蕃業已入寇,遂分兵四萬攻兩林驃旁,三萬攻東蠻,七千寇清溪關,五千寇銅山。臯遣黎州刺史韋晉等與東蠻連兵禦之,破吐蕃於清溪關外。
庚子,冊命鹹安公主,加回鶻可汗號長壽天親可汗。十一月,以刑部尚書關播為送鹹安公主兼冊回鶻可汗使。
吐蕃恥前日之敗,復以眾二萬寇清溪關,一萬攻東蠻。韋臯命韋晉鎮要沖城,督諸軍以禦之。巂州經略使劉朝彩等出關連戰,自乙卯至癸亥,大破之。
李泌言於上曰:“江、淮漕運,自淮入汴,以甬橋為咽喉,地屬徐州,鄰於李納,刺史高明應年少不習事,若李納一旦復有異圖,竊據徐州,是失江、淮也,國用何從而致!請徙壽、廬、濠都團練使張建封鎮徐州,割濠、泗以隸之。復以廬、壽歸淮南,則淄青惕息而運路常通,江、淮安矣。及今明應幼騃可代,宜征為金吾將軍。萬一使它人得之,則不可復制矣。”上從之。以建封為徐、泗、濠節度使。建封為政寬厚而有綱紀,不貸人以法,故其下無不畏而悅之。
橫海節度使程日華薨,子懷直自知留後。
吐蕃屢遣人誘脅雲南。
貞元五年己巳,公元七八九年
春,二月,丁亥,韋臯遺異牟尋書,稱:“回鶻屢請佐天子共滅吐蕃,王不早定計,一旦為回鶻所先,則王累代功名虛棄矣。且雲南久為吐蕃屈辱,今不乘此時依大國之勢以復怨雪恥,
戊戌,以橫海留後程懷直為滄州觀察使。懷直請分景城、弓高為景州,仍請朝廷除刺史。上喜曰:“三十年無此事矣!”乃以員外郎徐伸為景州刺史。
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李泌屢乞更命相。上欲用戶部侍郎班宏,泌言宏雖清強而性多凝滯,乃薦竇參通敏,可兼度支鹽鐵;董晉方正,可處門下。上皆以為不可。參,誕之玄孫也,時為禦史中丞兼戶部侍郎;晉為太常卿。至是泌疾甚,復薦二人。庚子,以董晉為門下侍郎,竇參為中書侍郎兼度支轉運使,並同平章事。以班宏為尚書,依前度支轉運副使。參為人剛果峭刻,無學術,多權數,每奏事,諸相出,參獨居後,以奏度支事為辭,實專大政,多引親黨置要地,使為耳目。董晉充位而已。然晉為人重慎,所言於上前者未嘗泄於人,子弟或問之,晉曰:“欲知宰相能否,視天下安危。所謀議於上前者,不足道也。”
三月,甲辰,李泌薨。泌有謀略而好談神仙詭誕,故為世所輕。
初,上思李懷光之功,欲宥其一子,而子孫皆已伏誅。戊辰,詔以懷光外孫燕八八為懷光後,賜姓名李承緒,除左衛率胄曹參軍,賜錢千緡,使養懷光妻王氏及守其基祀。
冬,十月,韋臯遣其將王有道將兵與東蠻、兩林蠻及吐蕃青海、臘城二節度戰於巂州臺登谷,大破之,斬首二千級,投崖及溺死者
易定節度使張孝忠興兵襲蔚州,驅掠人畜。詔書責之,逾旬還鎮。
瓊州自乾封中為山賊所陷,至是,嶺南節度使李復遣判官姜孟京與崖州刺史張少遷攻拔之。
十二月,庚午,聞回鶻天親可汗薨,戊寅,遣鴻臚卿郭鋒冊命其子為登裏羅沒密施俱祿忠貞毘伽可汗。先是,安西、北庭皆假道於回鶻以奏事,故與之連和。北庭去回鶻猶近,回鶻
雲南雖貳於吐蕃,亦未敢顯與之絕。壬辰,韋臯復以書招諭之。
貞元六年庚午,公元七九零年
春,詔出岐山無憂王寺佛指骨迎置禁中,又送諸寺以示眾,傾都瞻禮,施財巨萬;二月,乙亥,遣中使復葬故處。
初,硃滔敗於貝州,其棣州刺史趙鎬以州降於王武俊,既而得罪於武俊,召之不至。田緒殘忍,其兄朝,仕李納為齊州刺史。或言納欲納朝於魏,緒懼;判官孫光佐等為緒謀,厚賂納,且說納招趙鎬取棣州以悅之,因請送朝於京師。納從之。丁酉,鎬以棣州降於納。三月,武俊使其子士真擊之,不克。
回鶻忠貞可汗之弟弒忠貞而自立,其大相頡幹迦斯西擊吐蕃未還,夏,四月,次相帥國人殺篡者而立忠貞之子阿啜為可汗,年十五。
五月,王武俊屯冀州,將擊趙鎬,鎬帥其屬奔鄆州。李納分兵據之。田緒使孫光佐如鄆州,矯詔以棣州隸納。武俊怒,遣其子士清伐貝州,取經城等四縣。
回鶻頡幹迦斯與吐蕃戰不利,吐蕃急攻北庭。北庭人苦於回鶻誅求,與沙陀酋長硃邪盡忠皆降於吐蕃。節度使楊襲古帥麾下二千人奔西州。六月,頡幹迦斯引兵還國,次相恐其有廢立,與可汗皆出郊迎,俯伏自陳擅立之狀,曰:“今日惟大相死生之。”盛陳郭鋒所賫國信,悉以遺之。可汗拜且泣曰:“兒愚幼,若幸而得立,惟仰食於阿多,國政不敢豫也。”虜謂父為阿多,頡幹迦斯感其卑屈,持之而哭,遂執臣禮,悉以所遺頒從行者,己無所受。國中由是稍安。秋,頡幹迦斯悉舉國兵數萬,召楊襲古,將復北庭,又為吐蕃所敗,死者大半。襲古收餘眾數百,將還西州,頡幹迦斯紿之曰:“且與我同至牙帳,當送君還朝。”既而留不遣,竟殺之。安西由是遂絕,莫知存亡,而西州猶為唐固守。葛祿乘勝取回鶻之浮圖川,回鶻震恐,悉遷西北部落於牙帳之南以避之。遣達北特勒梅錄隨郭鋒偕來,告忠貞可汗之喪,且求冊命。先是,回鶻使者入中國,禮容驕慢,刺史皆與之鈞禮。梅錄至豐州,刺史李景略欲以氣加之,謂梅錄曰:“聞可汗新沒,欲申吊禮。”景略先據高壟而坐,梅錄俯僂前哭。景略撫之曰:“可汗棄代,助爾哀慕。”梅錄驕容猛氣索然俱盡。自是回鶻使至,皆拜景略於庭,威名聞塞外。冬,十月,辛亥,郭鋒始自回鶻還。
十一月,庚午,上祀圓丘。
上屢詔李納以棣州歸王武俊,納百方遷延,請以海州易之於朝廷。上不許。乃請詔武俊先歸田緒四縣,上從之。十二月,納始以棣州歸武俊。
貞元七年辛未,公元七九一年
春,正月,己巳,襄王僙薨。
二月,癸卯,遣鴻臚少卿庾鋌冊回鶻奉誠可汗。
戊戌,詔涇原節度使劉昌築平涼故城,以扼彈箏峽口。浹辰而畢,分兵戍之。昌又築朝谷堡。甲子,詔名其堡曰彰信,涇原稍安。
初,上還長安,以神策等軍有衛從之勞,皆賜名興元元從奉天定難功臣,以官領之,撫恤優厚。禁軍恃恩驕橫,侵暴百姓,陵忽府縣,至詬辱官吏,毀裂案牘。府縣官有不勝忿而刑之者,朝笞一人,夕貶萬裏,由是府縣雖有公嚴之官,莫得舉其職。市井富民,往往行賂寄名軍籍,則府縣不能制。辛巳,詔:神威、六軍吏士與百姓訟者,委之府縣,小事牒本軍,大事奏聞。若軍士陵忽府縣,禁身以聞,委禦史臺推覆。縣吏輒敢笞辱,必從貶謫。
癸未,易定節度使張孝忠薨。
安南都護高正平重賦斂,夏,四月,群蠻酋長杜英翰等起兵圍都護府,正平以憂死。群蠻聞之皆降。五月,辛巳,置柔遠軍於安南。
端王遇薨。
韋臯比年致書招雲南王異牟尋,終未獲報。然吐蕃每發雲南兵,雲南與之益少。臯知異牟尋心附於唐,討擊副使段忠義,本閣羅鳳使者也。六月,丙申,臯遣忠義還雲南,並致書敦諭之。
秋,七月,戊寅,以定州刺史張升雲為義武留後。
庚辰,以虔州刺史趙昌為安南都護,群蠻遂安。
八月,丙午,以翰林學士陸贄為兵部侍朗,餘職皆解。竇參惡之也。
吐蕃攻靈州,為回鶻所敗,夜遁。九月,回鶻遣使來獻俘。冬,十二月,甲午,又遣使獻所獲吐蕃酋長尚結心。
福建觀察使吳湊,為治有聲,竇參以私憾毀之,且言其病風。上召至京師,使之步以察之,知參之誣,由是始惡參。丁酉,以湊為陜虢觀察使以代參黨李翼。
睦王述薨。
吐蕃知韋臯使者在雲南,遣使讓之。雲南王異牟尋紿之曰:“唐使,本蠻也,臯聽其歸耳,無它謀也。”因執以送吐蕃。吐蕃多取其大臣之子為質,雲南愈怨。勿鄧酋長苴夢沖,潛通吐蕃,扇誘群蠻,隔絕雲南使者。韋臯遣三部落總管蘇峞將兵至琵琶川。
閱讀:20941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