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譯文
(天體儀象天文經星中宮二十八舍二十八宿外星天河起沒十二次度數州郡躔次)
從前庖犧觀察自然界的現象和規律,目的是通曉上天的德性,附全天地之間的真情,由此可回顧以往,預知未來,揭示事物的真相,使人事各得其宜。所以《易經》說:“上天垂示天象,顯現吉兇的微兆,聖人就效法這些。”這就是觀察日月星辰的分布運行來顯示變化。《尚書》說:“天上的聰明通達來自於我們民眾的聰明通達。”這就是觀察人類的禮教文化來成就教化。所以政教好壞的微兆在於民情是否和順,吉兇變化和天體宇宙相應和,得興失雖然很微小,也沒有不彰明顯著的。於是三皇勤勉德,日月五星順其軌道而行,日月沒有客星迫近薄蝕的變異,星辰也沒有運行錯亂的怪現象。黃帝首先研究了《河圖》,開始明了吉兇善惡,所以他的《星傳》還一直保存著。以後到了高陽時代,任命南正重主管天文,北正黎主管地理。到了帝嚳當政,仍然觀察日月星辰的規律次序。唐虞時代是羲氏、和氏接繼了他的法則,有夏時代是昆吾承繼了以往的規矩。不過年代都已久遠,文獻典籍沒有流傳下來。至於殷商的巫鹹和周代的史佚,那些諸侯國的史官司,如魯國有梓慎,晉國有蔔偃,鄭國有裨竈,宋國有子韋,齊國有甘德,楚國有唐昧,趙國有尹臯,魏國有石申夫,他們都主管著天文的微兆,各自論述圖象的應驗情況。其中巫鹹、甘德、石申夫之的學說,為後代所尊崇。暴虐的秦始皇焚燒書籍,六經或殘或減,而有關天文星象的書,卻全部保存下來並未加以毀壞。直到漢景帝、漢武帝時,司馬談父子相繼擔任太史令,撰寫了《天官書》,用以闡明天與人之間的法則。這以後中壘校尉劉向擴展了《洪範》一書中關於災害規律的記載,編著了《皇極論》,用來參考往昔所經歷的事件。到班固撰寫《漢書》,馬續著述《天文》,蔡邕、譙周等人也各有撰錄,司馬彪采用這些人的著述來接續以前的各種記載。現在詳錄大家的學說,寫了下面的這篇文章。
古代提出有關於的理論有三家,一家主張“蓋天說”,一家主張“宣夜說”,一家主張“渾天”說。漢靈帝時,蔡邕在朔方上書,書中講道:“宣夜之說,根本沒有師法可承。《周髀》中的數學論證全都保存著,考察檢驗天體的狀況,有許多違背事實的地方。隻有渾天之說接近天的實際情況,現在的史官司的觀象臺所用的渾天儀就依照了渾天說的法則。樹起一個八尺高的圓球,使它具有天地的形狀,確定好太陽繞地球運行的軌道,觀察它的顯現與隱沒,以此掌握日月運行的規律。測算出五大行星的位置,其精密細微高深神妙,是流傳萬世而不變的法式。官府保留這種儀器卻沒有渾天說的原書,以前的誌書也殘缺不全。”
蔡邕所說的《周髀》一書,就是蓋天說。它本源於庖犧氏創制的周天歷度,其流傳途徑是殷商傳授給周公,周代人記錄下來,所以叫《周髀》。髀,就是股;股,就是觀察太陽投影的表。按它的說法,天就像賀形的傘蓋和鬥笠,地就像一個扣著的大盤子,天和地都是中間高而四周低。北天極的下面是天地的中央,這裏的地勢最高,而四周則傾斜向下,日月星三光交替隱沒出現,以此形成白晝黑夜。天的中央比外衡在冬至所在處高六萬裏。北極低處比外衡在冬至日所在處高六萬裏。北極低處比外衡低處也是高六萬裏、外衡比北極低處高二萬裏。天與地的隆高處相互對應,太陽跳高地面永遠是八萬裏。太陽附著在天上而平行運轉,把冬夏之間太陽運行的軌道分為七衛六間。每一衛圓周的長度裏數,都依照運算的法則,用勾股定理和重差等運算法推斷晷影變得最長和最短的情況,以此做為遠近的數據。這些都自於所立的表和表的投影。所以叫《周髀》。
研究《周髀》的人認為:“天是圓形的,好象張開的大傘,地是方的,好像一個棋盤。天向左側運轉好像推磨一樣,太陽和月亮向右旋轉,但它們又隨著天體運轉而向左轉,所以太陽和月亮實際上是向東運行的,者因受天休牽制而向西沈沒。就好像螞蟻在磨盤上爬行,磨盤向左旋轉而螞蟻向右爬,磨盤轉得快,螞蟻爬得慢,所以不得不隨著磨盤的方向向左邊轉去。天體的整體形狀就像一個傾斜的大傘,所以極點的人在北面,這就是證明,極點本來在天體正中,而現在又在人的北面,所以可以知道天的形狀就像一個斜倚的大傘。早晨太陽從陽中升起,晚上落入陰中,陰氣幽暗冥晦,所以隱沒看不見。夏天陽氣盛多,陰氣弱少,陰氣光照明亮,與太陽一樣輝煌,所以太陽一出來就可以看見,沒有能遮蔽它的,所以夏季白天的時間就長。冬天陰氣盛多,陽氣弱少,陰氣幽暗冥晦,掩蔽住了太陽的光輝,太陽雖然出來了,但還是像隱沒看不見,所以簡報白天的時間就短。”
宣揚宣夜之說的書都失傳了,隻漢秘書郎郗萌記載先師相傳說:“天完全沒有質地,擡頭看它,又高又過沒有極限,眼花目眩,精絕神息,所以是蒼茫一片的樣子。譬如側記遠處的黃土山都呈現出青色,俯視千丈深谷而都顯得黝黑。那青,並不是本來的顏色;黑,也不是因為有東西。日月群星,自然地飄浮在虛空之中,它們的移動停止都依靠大氣。所以,七星時隱時現,時順行,時逆行,隱伏和顯現沒有黨規,前進和倒退也不相同,是由於它們沒有根基牽系,所以各個都不相同。所以北極星總是在那固定的位置上,而北鬥星不和其它的星一起西沈。攝提星、土星都向東運行,每天運行一度,每個月運行十三度,快慢很任意沒有規則,其無所牽系就可行而知了。如果是依附連綴在天體上,就不能這樣了。”
成帝鹹康年間,會稽虞喜依據宣夜說作《安天論》,認為:“天很高無窮無盡,地很深無法測知。天結而高在上面,有常外安定之形;地固而實在下面,有靜止不變之體。應當相互蒙蓋掩蔽,方就都方,圓則全圓,沒有方圓不同的道理。它們的光照和排列,各自運行的情況,就像江海有潮汐,像萬物都有自己的行止特點”。葛洪聽說了譏笑他說:“如果星宿不附著顯現在天上,天就沒什麽用處,便可以說沒有,何必又說有而且不動呢?”由此來說,稚川可說是明白議談是必須選擇的。
虞喜的本族祖父河間相虞聳又寫了《穹天論》說:“天體的形狀中間隆起、四周下垂,像個雞蛋在處殼,它周圍邊緣連接著四海之邊,浮在元氣之上。就好像倒扣的盆子放在流水之上,它之所以不沈沒,是氣體充塞其中的緣故。太陽繞著北頭運行,向西方降落,又從東方升起,並不出入於地中。天有四極,就好像是傘蓋上一定有鬥一樣。天體的北面向下傾斜三十度,極點的下方在於地相對應點的北面的三十度,人在對應點之南的十余萬裏,所以北天極之下並不是地的中心,應當對著天地對應點的位置。太陽走黃道圍繞著極點運行,而極點北面距離黃道一百一十五度,南面距離黃道六十七度,冬至、夏至時的止息處就有了時間上的長短之分。”
吳太常姚信寫成了《昕天論》,說:“人為萬物之靈,期形體最像是天。現在人的下頤向前突出在胸的上方,而脖項不能覆蓋後背。近處取於自身,所以知道天體的南面低傾入地,北面則偏高。又冬至時極點低下,而天向南接近,所以太陽距離人遠,而頭距離人近,北天之氣降臨,所以寒冷。夏至時極點隆起,而天向北接近,所以鬥距離人遠,太陽距離人近,南天之氣降臨,所以很悶熱。極點高時,太陽運行到地中時就淺,所以黑夜的時間就短;天距離地面高,所以白晝的時間就長。極點低時,太陽運行到地中時就深,所以黑夜時間長;天距離地低,所以白晝的時間就短”
虞喜、虞聳、姚信等人都喜好新奇、追求怪異之說,並不是致力於穹其道理的談論天文的人。至於渾天說的理論精微奧妙,學者大多都有疑問。漢代王仲任根據蓋天說來批駁渾天儀說:“書說天體運動從地下經邊。現在挖掘地下一丈深就有水,天怎麽能從水中運行呢?非常不正確。太陽隨著天體運轉,並不進入地下。人的眼睛所看到的,不過十裏遠的地方,見天地合在一起,實際上並不合在一起,是太遠了使它們呈現出這個樣子。現在看到太陽落地,並不是落地,也是由於遙遠所致。當太陽落入西方時,它下面的人也會把那裏叫做是正中的。四面的人們,不過是每人都把太陽離自己近時叫出,離自己遠時叫落,根據什麽發明呢?現在試著讓一個人手持一個大火把,夜間在平地上行走,離開人十裏遠,火光就像是息滅了;其實並沒有息滅,是距離遠使它這樣的。現在太陽向西運轉不再看得見了,就是火把息滅一類的事情。日月並不圓,望去之所以是圓的,是離人太遠的緣故。翻譯
太陽是火之精魄,月亮是水之精魄。水和火在地上並不圓,在天上為什麽就圓了呢?”所以丹陽葛洪解釋說:《渾天儀註》說:“天體像雞蛋,地就像是雞蛋中的蛋黃,獨處於天體之內,天是大的而地是小的。天體裏處都是水,天與地各自乘氣而立,靠著水而運行。天體一周是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度,又從中間分開,則一半覆蓋在地上,一半圍繞在地下,所以二十八宿半隱半現,天體的運轉就像車輪的運轉一樣。”各種談論天文的人雖然很多,但是精通於陰陽之學的人很少。張平之,陸公紀等人,都認為推算天象北鬥七星的規律,用來分析歷法昏暗和明亮的天象,以四時八節的氣象來校訂,用計時漏壺的分刻來考核,預測日影的來去,在具體的事物中考求微兆的靈驗等等,沒有比渾天儀更精密的了。張衛做出了銅制渾天儀之後,在密室中用漏水的方法使它轉動,命令觀察的人關起門來宣讀結果。那些觀察的人就告訴靈臺上觀察天象的人說:測天儀器上所顯現的是,某某星開始出現,某某星升入中天,某某星現在已經隱沒了。”一切都與實際相符合。崔子玉為他寫碑文說:“天方、歷法的學問冠天下,制伏儀器的技術與大自然等同,高超精偉才藝,契合神靈的旨意。”這都是因為張平子渾天儀和地動儀十分靈驗緣故。如果天體真的像渾天論說的那樣,那麽天體的出入運行於水中,就是非常明顯的了。所以黃帝書中說:“天在地之外,水在天之外。”水浮在天上而承載著大地。又《易經》上說:“陽氣按時乘著六龍。”陽爻稱為龍,龍是生活在水中的動物,用它來比喻天。天是,陽物,又出入於水中,與龍相似,所以用在來作比。聖人仰觀天,俯察地,番知它們是這樣的,所以《晉》卦的卦象是《坤》在下《離》在上,用來證明太陽出於地下。又《明夷》卦的卦象是《離》在下《坤》在上,以此來證明太陽入於地下。《需》卦的卦象是《乾》在下《坎》在上,以此來證明天入於水中的微象。天為金,金和水是相生之物。天出入於水中,會有什麽妨害,而認為這樣不行呢?所以桓君山說:“春分這天太陽出於卯時而落於酉時,經常遇到北鬥星和北極星在天的正中。現在看來卻在北面,不是正在人們的頭上。而春分秋分之時,太陽的升起沒落在北鬥北極的南面。如果像磨盤似的向右轉,那麽北方路遠而南方路近,白晝和黑夜的漏刻數目不應該相等。”後來有事要上奏等待傳報,坐在西邊的走廊上,因為寒冷讓背曬陽光,過了一會兒,曝光射出了走廊,不而照到背上。君山就告訴相信蓋天說的人說:“天體如果像推磨一樣向右旋轉而太陽向西運行的話,那麽日影就應該照在這個走廊的下段而向東,不應當脫離出去。脫離出去是夜深人靜了渾天論的說法。渾天學論的是天體的真實形態,於與可以明了了。”那麽,天出於水中,就不再有疑問了。況且現在看各個從東方升起的星宿,起初離開地面一點距離而已。漸漸向西運行,先經過人太頂上,然後就轉向向運行直到落下,並不向旁邊旋轉。那些原先就在西方的星宿,也稍稍下落而沒,沒有向北轉的。太陽的出入也是這樣的。如果說天如磨盤向右轉動的話,日月眾星也應該隨著天體而往回轉,最初在東方,最後又回到東方,不應該橫著轉過去。現在太陽從東方出現,冉冉向上升起,等到它轉向西方降落時,也是漸漸地稍稍向下,從不繞到北方去。清清楚楚是這樣,王生一定要堅持說不是這樣,實在是疏陋淺薄啊!現今太陽的直徑有一千裏,周長三千裏,其中足可以頂著上幾十個小星星。如果因為太陽越來越遠的緣故,隻應當是光照不能再照到人們身上而已,還應該能望得見它,不應該全都消失不見了。曝光既然很強烈,其個體又比星宿大得多。現在能看見最北面的小星星,卻看不見在北邊的太陽,就知道太陽並沒有向北運行機制了。如果太陽因為遙遠的緣故,不再能看得見,那它在將落的時候,應當稍小一點,而太陽在將要落沒有之時卻更大,這並不是太陽變遠了的樣子。王生用火炬來比喻太陽,我也就借子之矛來刺子之盾了。手持有異議火炬的人離人越來越遠,火光越來越微弱,而太陽月亮從升起到降落,光亮並不漸漸變小。王生用火炬來比喻,十分荒謬。翻譯
再者,太陽落入西方的時候,看上去是一點一點降落的,開始還有一半,好像一個橫放著的破圓鏡的形狀,一會兒就全落下去了。如果像王生說的那樣,太陽向北轉去有一半的話,其向北將要全沒的時刻,應該先呈現豎立著的破鏡的形狀,不應該像橫放著的破鏡。像這樣說起來,太陽落入北方,不也太奇特了嗎?再說月亮的光芒微弱,遠遠比不上太陽。月亮強盛之時,雖有濃雲掩蔽著,看不見月亮的本體,而夜晚仍然明朗朗的,這光線仍然從雲裏照射到外面來。太陽如果繞過西方轉到北邊,它的光線就應當像月亮在濃雲中的情況,不能一到夜裏就非常黑暗了。另外,太陽一落下,那麽星宿月亮就出現了。分明是天以日月來分別主掌白晝和黑夜,相互更替而照耀著。如果太陽總是出現,就不應該太陽也隱沒而星宿月亮也出現了。又據《河圓》、《洛書》上的文字,都說水和火是陰陽的余氣。說是余氣,那麽不能生於日月是可想而知了,不過應當說日精產生火是可以的。若水火是日月所產生的,那麽又怎麽能像日月一樣圓呢?現在火出於凹面銅鏡陽燧,陽燧圓而火不圓;水出於取水的器具方諸中,方諸方而水不方。再說陽燧可以從太陽中取火,而沒有從火中取太陽的道理,這樣日精之產生火是很明了的了;方諸可以從月中取水,而沒有從水中取月的道理,這樣月精之產生水也十分清楚了。王生又說因為遠所以看起來是圓的。若果然是這樣,月亮初升之時,以及已然不圓之後,為什麽看著不圓呢?而日食也有時在上有時在下,從側面虧起,有時像勾子一樣直到看不見。如果遠遠看上雲就顯得圓,不應當看見它殘缺左右所產生的樣子。這樣看來渾天之說,是真實而有依據的。
《虞書》說:“察看璣玉衡等測天儀器,用來辨別日月及五星”《考靈曜》說:“微小的日咎,代替時間而出現,來制定方圓。方圓制成之後,再參照規和矩。黑夜白天主分辨時間,就命定中星以此來觀察渾天儀的流動。”鄭玄說是用玉制成的渾天儀。《春秋文曜鉤》說:“唐堯既位,羲和創立了渾儀。”這樣看來那麽測天儀的設置使用,其來源很久遠了。世世代代相傳,史官嚴守秘密,學者沒有看到過,所以宣夜說、蓋天說興旺流行,聲勢猛烈。
到漢太初年間,落下閎、鮮於妄人、耿壽昌等人制造圓儀來歷法度數。以後到和帝時,賈逵繼續研究和制造,又加上了太陽繞地運行的軌道。到順帝時,張衡又制出了渾天儀,上面具有內規外規、南極北極、黃道亦道等,列了二十四節氣、二十八星宿內外的天文星象和太陽、月亮以及金、木、水、火土五星,用漏水的辦法讓其在大殿之上的室內轉動,儀器上星星的出沒與天象相夜深人靜。交相轉動,又帶動下面的玉輪瑞草,隨著月亮的圓缺,依照日歷而開花落下。
這以後陸績也制造了渾天儀。吳國時,中常侍廬江王蕃善於天文歷法,傳授傳劉洪的《乾象歷》,依照上面的法則而制渾天儀,他確立論點並考核論述說:
以前學者的舊有之說是,天與地的形體像個鳥蛋,天包在地之外,就好像蛋殼包裹著蛋黃一樣;循環運轉沒有盡端,其形狀渾渾沌沌不分明,所以稱為渾天,繞天一周是三百六十五度五百八十九分度之一百四十五,一半覆蓋在地上,一半掩在地下。其兩端叫南極、北極。北極高出地而三十六度,南極進入地下三十六度,兩極相差一百八十二度半還多。環繞北極徑有七十二度,總是顯現著不隱雲,叫做上規。環繞南極的七十二度,常常隱蔽不顯現出來,叫做下規,赤道環繞著天體的周界,距離兩極各是九十一度多一點。
黃道,是太陽運行的軌道,一半在赤道之外,一半在赤道之內,與赤道的東方角宿五度不到的地方相交,在西方奎宿十四度多點的地方相交。那些離開赤道外極很遠的,距離赤道二十四度、鬥星二十一度。那些進入赤道內極很遠的,也是二十四度,距離井星二十五度。
太陽冬至時在鬥星二十一度上,距離極一百一十一五度多一點。這一天太陽最靠南,距離極最遠,所以日影最長。黃道晨鬥星二十一度上,出於辰時,沒於申時,所以太陽也出於辰時沒於申時。太陽白晝地在上運行一百四十六度多,所以白天時間短;太陽夜間在地下運行二百一十九度稍差差一點,所以夜間時間長。自冬至之後,太陽距離極逐漸變近,所以日影逐漸變短。太陽白晝在地上運行的度數逐漸增多,所以白天的時間變長;夜間在地下運行的度數逐漸減少,所以夜間時間逐漸變短。太陽所在的度逐漸向北,所以太陽也就逐漸向北,等到了夏至,太陽在井星二十五度,距離極點六十七度稍微多一點,這一天太陽最靠北,距離極點最近,日影最短,黃道在井星二十五度上,出於寅時入於戌時,所以太陽也出於寅時入於戌時。太陽白晝時在地上運行二百一十九度稍少一點,所以白天時間長;夜間在地下運行一百四十六度稍多一點,所以夜間時間短。從夏至以後,太陽距離極點逐漸變遠,所以日影逐漸變長,太陽於白晝時在地上運行的度數逐漸減少,所以白天時間逐漸變短;夜間在地下運行機制的度數逐漸增多,所以夜間時間變長。太陽所在的度數逐漸向南,所以太陽的出入也逐漸向南,等到了冬至就又恢復到了原樣了。鬥星二十一度,井星二十五度,南北相應點是四十八度。春分這天太陽在奎星十四度稍多的地方,秋分這天太陽在角星五度稍少一點的地方,這正是黃道、赤道相交的中心。距離極點都是九十一度稍多一點,南北處在鬥星二十一度、井星二十五度之中,所以日影在冬至和夏至一長一短之中。奎星十四度、角星五度,出於卯時入於酉時,以所太陽也出於卯時入於酉時。太陽於白晝在地上運行,夜晚在地下運行,都是一百八十二度半多,所以太陽在刻漏顯現出有五十刻,沒有顯現出的有五十刻,這就叫白晝與夜晚同等。天體的晝夜以太陽的出沒劃分,人的晝夜以黑暗和明亮為界限。太陽出來之前的兩刻半就天亮了,太陽落下兩刻半之後天變暗,所以減少夜間的五刻來補充白晝,因此春分秋分劃分漏刻白晝是五十五度。
日月星三光運行,不必有一定的規律,擅長天文歷算的學者用計算的方法求證,各有異同,所以管中窺豹的歷法也參差不齊。《洛書甄曜度》、《春秋考異郵》都說:“繞天一周是百七萬一千裏,一度是二千九百三十二裏七十一步二尺七寸四分四百八十七分分之三百六十二。”陸績說:“天東西南北徑三十五萬七千裏。”這是說周周長和直徑比率是三比一。考察一下直徑是一而周長則不隻是三,大概周長是一百四十二而直徑是四十五,那麽天體直徑為三十二萬九千四百一裏一百二十二步二尺二寸一分七十一分分之十。
《周禮》:“夏至的日影一尺五寸長,叫做地中。”鄭眾說:“測量日影的土圭的長度是一尺五寸,在夏至這天立一個八尺驚擾華表,它的影子長度與土圭相等,叫做地中,是現今潁川陽城地也。”鄭玄說:“大凡太陽的影子射在地上,一千裏差一寸,影子長一尺五寸的原因,正是南邊太陽之下一萬五千裏遠。”以此推算,太陽應當距離其下面的大地八萬裏遠。太陽斜射到陽城,正是天體直徑的一半。天體渾圓像個彈丸,大地處於天體的一半,而陽城為正中,則太陽無論在春秋冬夏、黑夜還是白晝,距離陽城都一樣遠近,沒有增加或減少。所以知道從太陽斜射陽城,正為天體直徑的一半。
從勾股算法來說,橫旁連天萬五千裏,是勾;豎旁八萬裏,是股;從太陽斜射陽城,是弦。用勾股求弦的方法代入,得八萬一千三百九十四裏三十步五尺三寸六分,正是天體直徑的一半而且是地上距離天體的數日。加上一倍,得十六萬二千七百八十八裏六十一步四尺七寸二分,正是天體直徑的數目。乘上圓周率之,徑率都約簡而算之,得五十一萬三千六百八十七裏六十八步一尺八寸二分,正是天體圓周的數目。比《甄曜度》、《考異郵》少五十五萬七千三百一十七裏還多。一度凡千四百六裏百二十四步六寸四分十萬七千五百六十五分分之萬九千四十九,比舊度少千五百二十五裏二百五十六步三尺三寸二十一萬五千一百三十分分之十六萬七百三十。
分黃道、赤道,二道相互交錯,中間相距二十四度。用天地兩儀雲推算,兩道都是三百六十五度胡余,所以知道天體像彈丸一樣渾圓。而陸績制造渾天儀,其形狀像鳥蛋,這樣那黃道就應該比赤道長了。陸績說“天體東西南北的直徑都是三十五萬七千裏”,那麽陸績認為天體的形狀是正圓的,而渾天儀卻做成鳥蛋形,這就是自相矛盾了。
古代舊的渾天儀以二分為一度,大體上一周為七尺三寸半分。張衡改變了舊的體制,以四分為一度,周長為一丈四尺六寸一分。王蕃認為古代的樣式發展階段太小,星辰分布過於稠密,張衡的儀器又太大,難以移動,又重新制造了渾天儀,以三分為一度,天體一周是一丈九寸五分四分分之三。
《洪範傳》說:“清朗而明亮的,是天體。天體忽然改變顏色,這叫改易了常規。天體開裂,陽氣不足,這是臣下太強。天體開裂而見人,戰亂興起而國家滅亡。天體鳴叫而有聲,天子擔憂而驚醒。這都是亂國產生產原因。”
馬續說:“天文在圖冊典籍中可以清清楚楚地認識明白的,二十八宿等恒星中外之官共一百一十八名,總數是七百八十三,都類似州邑、邦國、官府、宮廷萬物的形象。”
張衡說:“日月星辰附著在天上,其中運動著的有七個:太陽、月亮和金、木、水、火、土五大恒星。太陽,是陽精的本源;月亮,是陰精的本源;五星,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的本源。眾星分別排列錯雜峙立,各有所屬。對應野庶,就取法於物象,對應朝廷,就摹官象,對應人情,就摹各類事物。其中以神著名的,有五列,共三十五名。一個居於中央,叫做北鬥星。四個分布於四方各有七顆,成為二十八舍。太陽月亮運行不休,用來顯示吉兇,五大行星在軌道上的位置,用來告知祝福。內外之官,經常明亮的有一百二十四顆,可以叫出名字的有三百二十顆,算作星宿的有二千五百顆,微小的星星的數目大概有一萬一千五百二十顆。庶物之物眾多而雜亂,全都得以寄托性命。不然,怎麽能統一治理呢?”後來武帝時,太史令陳卓總合甘德、石申夫和巫鹹三家所著的星圖,大概有二百八十三個星官,一千四百六十四顆星星,以為定數。現在記下那些非常清楚明白的,以充備天象。翻譯
北極昨夜五顆星,鉤陳昨夜六星,都在紫恒星中。北極星,是北極星座中最尊貴的,其第五顆紐星,是天的樞紐。天體運行沒有窮盡,日月星三光叠相照耀,而北極星從後移動,所以說:“處在它的位置上而其他眾星環繞著它。”第一顆星表示月亮,象微太子。第二顆星表示太陽,象微帝王;也就是太乙星,指的是最紅最這的一顆。第三顆星表示五星,象微眾庶之子。中星不明亮,預示帝王不能當權執政;右星不明亮,是太子的憂患。鉤陳星,象微著後宮,是皇帝的正妃,又是皇帝的常居之地。北面四顆星為女禦宮,象微著八十一位禦妻。鉤陳星座口中的一顆星叫天皇大帝,它的神叫耀魄寶,主宰著生靈,掌管著萬神圖。環抱著北極四顆星叫四輔,用來輔佐北極發布法令。大帝上面的九顆星叫華蓋,是用來覆蓋遮蔽天帝的寶座的。蓋下面的九顆星叫杠,是華蓋的柄把。華蓋下面的五星叫五帝內坐,排列的次序按照五帝的順序。客星如果侵犯了微星的中座,就是大臣幹犯了君主。華蓋柄把旁邊的六顆星叫六甲,可以區分陰陽、調配時令氣候,所以帝座旁邊,用來發布政教並且教授農時。最東邊的一顆星叫柱下史,主管記錄過失;左史右史,是婦官中的低微者,主管傳報時辰,所以漢代有侍史官。傳舍九星在華蓋的上面,靠近天河,像招待賓客的館舍,表示胡夷之人進入中原。客星守望著,防備奸詐的使臣,此星也叫做胡兵起。傳舍南面天河中的五顆星叫造父,是侍禦之官,又叫司馬,或者叫伯樂。此星消失,馬就非常珍貴。它西面天河中的雜顆星像勾子的形狀,叫勾星,若成一直線,就會發生地震。天一星在紫宮門右星的南面,是天帝之神,主管戰爭討伐,能預知人的兇吉。太一星在天一星的南面,離得很近,也是天帝之神,主管指使十六尊神,能預示風、寸、水、旱、戰亂饑荒和瘟疫災害等將要在哪個國家產生。紫微垣有十五顆星,其中西方有七顆,東方有八顆,在北鬥星的北面。一個叫紫微,是天帝的寶座,天子平常居坐的地方,主掌號令和法規。一個叫長垣,一個叫天營,一個叫旗星,作為屏障和守衛,防備蕃屬之臣。宮廷內部若有兵將,東垣下的五顆星叫天柱,主管建立政教,公布法度,門內東南角的五星叫尚書,主管出納王命,日夜咨詢謀劃;龍設置了納言一官,正是此星的象微。尚書以西的二星是陰德、陽德,主管周濟困急,賑濟匱乏。宮門左星內的二星叫大理,主管判決訴訟刑獄。門外六星叫天床星,主管宮室寢舍,閑居休息。西南角外的二星叫內廚星,主管六宮之內的飲食,主管後妃、夫人和太子們的宴食。東北角外的六星叫天廚星,主管盛大的宴會。北鬥七星在太微垣的北面,是日月星辰的中心,陰陽的本元。所以運行於天體中央,而監臨控制四方,用以建立四時,並均衡五行。魁部的四星叫璇璣,杓部的三星叫玉衡。又一說,鬥是人群的象微,是發布號令的主宰。又是帝王的車駕,取於運動之義。又北鬥星的第一顆星叫天樞,第二顆星叫璇,第三顆叫璣,第四顆叫權,第五顆叫玉衡,第六顆叫開陽,第七顆叫搖光;第一顆到第四顆為魁頭,第五顆到第七顆為杓柄。極為天,璇為地,璣為人,權為時,玉衡為音,開陽為律,搖光為星。石氏說:“第一顆叫正星,主宰陽德,是天子之的象徵。第二顆叫法星,主宰陰刑,是王後之位。第三顆叫令星,主管中禍。第四顆叫伐星,主管天理,討伐無道。第五顆叫殺星,主管中央,佐助四旁,誅殺有罪之人。第六顆叫危星,主管天倉五谷。第七顆叫部星,又叫應星,主管兵革戰爭。”又說:“第一顆表示,第二顆發示地,第三顆表示火,第四顆表示水,第五顆表示土,第六顆表示木,第七顆表示金。”又說:“第一顆代表秦國,第二顆星代表楚,第三顆星代表梁,第四顆星代表吳,第五顆星代表燕,第六顆星代表趙,第七顆星代表齊。”
魁鬥中的四顆星是貴人的居處,叫做天理。輔星伴隨在開陽星旁邊,用來輔佐鬥星成功,是丞相的象徵。北鬥七星明亮,國運昌盛;輔星明亮,則臣下強悍。杓柄南面的三星及魁鬥第一顆星西面的三顆星都叫三公,是主管宣揚道德教化、調和七政、均衡陰陽的官。文昌六星,在北鬥魁星的前面,是上天的六府,主管征集意見計劃天道。第一顆星叫上將,是大將軍建威立武。第三顆叫次將,是尚書端正左右。第三顆叫貴相,是太常治理文教禮樂。第四顆叫司祿、司中,是司隸賞功進皆。第五顆叫司命、司怪,是太史官掌管消除兇咎。第六顆星叫司寇,是大理輔佐治理寶物。所謂第一,是指起自北鬥魁星之前靠近內皆的星。明亮潤澤,大小整齊,上天降下的祥瑞就盛多無盡了。文昌星北面的六星叫內階星,是天皇和的階梯。相星一顆在北鬥的南面。所謂“相”,要統領百官並掌管邦國政教,用以輔佐帝王安邦治國,治理萬事。這顆星明亮,就吉祥。太陽守一顆星,在相星之西,是大將大臣的象徵,主管防備非常事件,設立武裝警戒。西北面的四顆星叫勢。勢,是受了宮刑的人。天牢六顆星,在北鬥魁星下,是貴人的監獄。
太微垣,是天子的宮庭,五帝的座位,十二諸侯的官府。它的外部蕃屏,是九卿。第一叫太微為衡。衡,主掌平衡。又叫天庭,理順法度平叛訴辭,掌管提升,任用有德之人,眾星宿愛符命,各位神靈察看法則,舒展情懷,解決疑難,南方中的兩星之間叫端門。東邊的叫左執法,是廷尉的象徵。西邊的叫右執法,是禦史大夫的象徵。執法,就是檢舉制裁兇惡奸邪之人。左執法的東邊是左掖門。右執法的西邊,是右掖門。東方四顆星,南邊第一顆叫上相,它的北面是東太陽門;第二顆星叫次相,它的北面是中華東門;第三顆星叫次將,它的北面,是東太陰門;第四顆星叫上將,它的北面是西太陽門;第二顆星叫次將,它的北面是中華西門;第三顆星叫次相,它的北面是西太陰門;第四顆星叫上相。這也稱為四輔。東西兩方若有彗星或者有活動的星星時,就預示著諸侯圖謀天子。月亮和五星進入太徵垣,若順著軌道,就吉祥。它的居處若侵犯帝座,就會構成災害。它的西南角外部的三星叫明堂,是天子發布政令的宮殿,明堂西邊的三星叫靈臺,是觀測之臺,主管觀測雲氣災荒,察看吉祥的徵兆,偵伺災禍的變異。左執法東北方的一顆星叫謁者,主管迎候賓客,謁者東北部的三顆星叫三公內坐,是朝見聚會的場所。三公星北面的三顆星叫九卿內坐,主管治理萬事。九卿星西面的五顆星叫內五諸侯,在宮肉侍奉天子,並不到自己本國雲。教育風化之禮得以奉行,則太微星、諸侯星明亮。黃帝之星坐落在太微垣正中,是操縱樞紐的神。如果天子行動能合乎天之法度,止息能符合地之旨意,一舉一動都胡遵從道義,那麽太微五帝星座明亮光耀。黃帝之星座若不明亮,君主就應該求取賢能之士來輔佐執法,否則就會喪失權勢。四帝星座圍繞著黃帝星座,東方是蒼帝,是靈威仰之神;南方是赤帝,是赤熛怒之神;西方是白帝,是白招矩之神;北方是黑帝,是葉光紀之神。
五帝星座北面的一顆星叫太子星,是帝王的王儲。太子星北面的一顆星叫坐官,是侍奉之臣。一旁星腐座東北面的一顆星叫幸臣,它在端門之內屏衛著四星,靠近右執法官。所謂屏,就是用來庶蔽環衛帝王這庭的。執法星主掌檢舉好起來,舉薦有功;臣下尊敬君上,則星就光亮潤澤。郎位十五顆星在帝坐東北方。又叫依烏郎府。周周官職中的元士,漢官職中的光祿、中散、諫議、議郎、三署郎中等,就相當於這個官職。郎,就是負責守衛的官。這顆星不完備,就預示著後妃死亡,寵臣被誅殺。此星又大又亮或者新出現的星星摻入此星座之中,就預示著大臣作亂。郎將星在郎位星的北面,主管檢查配備,作用是管理軍事裝備,武賁一星,在太微星西部的北邊,下臺星的南面,是天子行運靜室時先驅騎兵的騎官。常陳七星,像鳥網的形狀,在帝座之北,是天子的宿衛武士,用來設置強大的防衛。此星一搖動,天子就親自出動,此星明亮則兵威大盛,光線暗則兵力微弱。
三臺六顆星,兩顆兩顆在一起,起自文昌,一直排列到太微。又叫天住星,是三公之位。在人就叫三公,在天就叫三臺,主管展示和彰明道德法度。西邊靠近文昌的兩顆叫上臺,是司命,負責壽命。其次的兩顆叫中臺,是司中,主管宗室。東邊的兩顆星叫下臺,是司祿,主管兵甲,作用是宣昭德性、阻止小人和奸臣。又說三臺星是天之階梯,太一星踏著它上上下下。又叫泰階。最上一階,上面的星指天子,下面的星指天子之後;中間的一階,上面的星指諸侯三公,下面的星指卿大夫;最下一階,上面是指士,下面的星指庶民百姓。其作用是調和陰陽並理順萬物。群臣和睦相處,它們就像平常一樣,如果有變化則占示其人。南面的四顆星叫內平,是職務接近執法定罪的官。中臺北面的一星叫太尊,像徵君主的貴戚。攝提六顆星,垂直在鬥杓南面,主管建立時令節氣,伺察吉兇先兆。攝提是像杠桿一樣,左右圍擁著帝座,統指九卿。此星又亮又大,則三公恣肆。客星如果侵入其中,聖人就要受到挾制。西面三顆星叫周鼎,主演流亡。大角星在攝提星之間。大角,就是天王座。又是天之棟梁,用來端正綱常法度。北面三顆星叫帝席,主掌宴餐飲酒之事。北面的三顆星叫梗河,是天之矛。又叫天鋒,主管胡夷之兵。又預示喪事,所以它的變化總是應全著兵亂和喪事。此星隱沒,這個國家就有兵變。它北面的一顆星叫招搖,又叫矛盾,它北面的一星叫玄戈,這兩顆星都主掌胡夷的兵事,它們所預示的與梗河星大略相似。招搖星與北鬥杓星之間的究竟叫天庫。星座離開了它的位置,就出現了開庫的祥兆。招搖星如果是棟星、梗河星、北鬥星相對應,那麽胡夷之人就會來順從聽命於華夏。玄戈星又主管北夷,如果客星守衛著它,胡人就會大敗。天槍三星,在北鬥杓星的東面,又叫天鉞,表示上天的兵革裝備。所以在紫微星左邊有原因,是用來抵禦兵亂災難的。女床星三顆,在紀星的北邊,是後宮待禦,主管女子之事。天棓星五顆,在女床星之北,是天子的先驅,主管糾紛訴訟刑罰之事,藏有兵器也是用來防禦動亂災難的。天槍、天棓,都是用來防備非常事件的;有一顆星不完備,這個國家就會發生兵亂。東方的七顆星叫扶筐,是盛桑業的器具,掌管鼓勵養蠶之事。七公七顆星,在招搖星的東面,是天體的輔相,表示人間的三公,主管七政。貫索九顆星在它的前面,是卑賤人的監獄。一叫連索,一叫邊營,一叫天牢,主管法律,禁忌強暴。牢口的一顆星是門,希望它開著。九顆星都明亮,天下獄訟之事就煩多;七顆星顯現出來,是小赦;六顆星、五顆星顯現出來,天下大赦。此星若移動則預示動用刑具,中間空缺預示更改年號。《漢誌》說有十五顆星。天紀星九星,在貫索星以東,象徵九卿,主管萬事的紀綱,判理仇怨訴訟。此星明亮則天下訴訟官司就多;此星消失則政教治理敗壞,國家法紀紊亂;此星散亂斷裂則地震山崩。織女星三顆,在天紀星東端,是天女也,主管瓜果、蔬菜、絲帛、珍寶之事。君王非常賢孝,神祗都很高興,則織女星都很明亮,天下和順太平。最大最亮的那顆星如果芒角刺出,布帛就會昂貴。東面底腳的四顆星叫漸臺,是臨架在水上的臺,主掌日晷、刻漏、音律等事。漢代輦道通往南北兩宮,正是這個星座的樣子。
左右兩角星間的兩顆星叫平道之官。平道西邊的一顆星叫進賢,表示卿相舉薦賢逸俊才。亢宿。東鹹、西鹹各有四顆星,在房宿、心宿北邊,是太陽、月亮、五大行星運行之道。房宿的門戶,是用來防範恣虐逸樂的。此星明亮則吉祥;月亮和五星若觸及到或侵犯到它的範圍,就會產生陰謀。鍵閉一星,在宿房東北方,靠近鉤鈐星,主管門戶的鎖。
天市垣二十二顆星,在房宿、心宿的東北方,主管權力法度,負責招集眾人。一叫天旗庭,主掌斬殺之事。天市垣中的眾星如果明亮有光澤,年景就豐實。火星若進入此星區,就要戮殺不忠之臣。彗星通過,表示要徙市易都。客星如果侵入,就會發生大規模的戰爭;客星飛出,就會有貴人喪事。
帝坐星,在天市垣中候星的西邊,是天帝的宮廷。它光亮而潤澤則天子吉祥,威令得以通行。候星一顆,在帝座星的東北面,負責伺察陰陽變化。它明亮碩大,輔佐之臣就強盛,四邊夷邦離心離德;候星細小微暗,則國家安定;候星消失則君主喪失帝位;候星多動位置則君主不安。宦者星四顆,在帝座星的西南部,是侍奉君主的受過宮刑的人。此星微暗,就預示吉祥;此星失其常態,宦官就有災禍。宗正星兩顆,在帝座星的東南邊,是象徵與君主同宗的大夫。彗星侵入停留,若推動平常的色澤,宗正官就有事端;客星侵入並停留,就會更改號令。宗人星四顆,在宗正星東面,主管記錄親疏與享祀之事。同族之人長幼尊卑有秩序,則此星紋路綺麗而明亮端正。此星若移動則天子的親屬會有事變;外星侵入並停留,則預示貴人去世。宗星兩顆,在侯星的東面,象徵著宗室,是輔佐帝王並與帝王有血緣關系的臣子。客星若進入停留,則天子宗室支脈不和。
天江四顆星,在尾宿星北面,主管水事。天江星不全備,天下的河流要道關卡就不通暢。它明亮或者動搖不定,就發大水,並有大的戰亂發生;它參差不齊則天下馬貴。火星進入並停留,要新立君主。客星侵入並停留,則河流陰絕不通。
天籥星八顆在南鬥鬥柄的西面,主管開口閉鎖之事。建星六顆在南鬥之北,也叫天旗,是上天的主要關隘。主管謀劃事情,充當天鼓,充當天馬。南面的兩顆星,叫天庫。中央的兩顆星,叫市,是斧鎖等斬刑之具。上面的兩顆星,叫旗跗。在鬥宿和建星之間,是日月星三光之道。星座移動則群眾辛勞。月亮周圍有光圈,就會出現蛟龍,牛馬發生瘟疫。月亮、五星侵入,大臣就會相互詆毀策劃陰謀,也表示水陸要道不通,有大水災。東南面的四顆星叫狗國,主管鮮卑、鳥丸、沃且。火星若進入停留,外夷之邦就會發生變亂。狗國星北面的兩顆星叫天雞星,主管侯令時辰。天弁星九顆,在建星之北,是管理集市的官員之長,作用是了解集市的珍美之物。此星如果明亮,就吉祥。彗星侵入並停留,預示貨物價格昂貴,囚徒武裝造**。河鼓星三顆,旗星九顆,在牽牛星的北邊,是天鼓,主管軍事戰鼓,也主管斧鈇等武器。又叫三武,表示天子的三員大將軍;中央的大星是大將軍,左邊一星是左將軍,右邊一星是右將軍。左邊的星就是南面的星,是用來防守水陸要道並避免禍患的,在險阻之地設置守軍,預知圖謀的徵兆。旗就是天鼓的旗,是用來作旌旗標識的。左旗星九顆,在河鼓的左邊。河鼓星如果端正平直而且明亮,色澤黃亮潤澤,就會吉祥;不端正,就預示有戰亂之憂。此星芒角刺出,馬價昂貴。星移動則戰亂起,此星扭曲則策劃失誤並喪失權勢。旗星如果變異反常,就會動亂並相互侵擾。旗星一端有四顆星南北方向排列,叫天桴星,象徵鼓槌。此星不亮,計時的刻漏就會不準確。它的前端接近河鼓星,如果鼓槌和鼓柄相互對應,都是為報警告急所用。離珠星五顆,在須女星宿北面,是須女的府庫,是女子之星。天津星九顆,橫跨天河之中,又叫天漢,又叫天江,主管長江、黃河、準河、濟水四條大河的橋梁渡口,用來渡神通往四方。一顆星不全,預示水陸要道的關口處不通暢。
騰蛇二十二顆星,在營室星之北,是天蛇,主管水中動物。王良星五顆,在奎宿的北面,位居天河之中,是為天子駕車的禦官。其中四顆星移動,就預示驅策馬匹,車輛戰馬布滿原野。又叫梁,是天橋,主掌抵禦風雨水道,所以有的說可以預測車輛馬匹,有的說可以預測橋梁渡口。客星入居,則橋不通行。它前面的一顆星叫策星,是王良馭馬的鞭策,表示天子的仆從,在五良星的旁邊。如果此星移動在馬星的後面,這就表示驅策馬匹,於是車輛馬匹布滿四野。閣道星六顆,在王良星之前,是飛行之道。從紫微垣至天河,是神之所乘,一說閣道星,是天子遊歷別宮的道路。傳路星一顆,在閣道星之南,是旁邊的另一條道路。東壁宿北面的十顆星叫天廄,管理馬匹之官,就像是現在的驛亭,主管傳輸命令、設置驛站,隨時奔赴不停,是說它運行急速迅疾,像是與日晷漏刻競相急馳。天將軍星十二顆,在婁宿之北,主掌軍事兵車。中央的大星,是上天的大將。南邊的一顆叫軍南門,主管盤查詢問出入之人。太陵星八顆在胃宿的北面,也叫積京星,預示帝王的喪事,積京座中星體繁多,則表示諸侯中有喪事,百姓多疾病,戰事興起。太陵星中一顆叫積屍,它若明亮則預示死人多得堆積如山。北邊的九顆星叫天船,又叫舟星,是用來舟濟通航的。中間的一顆星叫積水,負責偵察水災。昴宿西面的兩顆星叫天街,是日月星三光之道,主管守候觀望水陸要道裏外的境地。卷舌星六顆,在昴宿之北,主管言談議論,作用是察知奸佞邪惡。它彎曲,則吉祥,它筆直而且多動,則天下有口舌之災。中間一顆星叫天讒星,主管巫師醫士。 五車星五顆,三柱星九顆,都在畢宿之北。五車,就是五帝的車舍,五帝乘坐,主管天子的五種兵器,一說主管五谷豐收減產。西北邊的大星叫天庫,對應金星主管秦地。接下去東北面的星叫獄星,應對水星,主管燕趙之地。接下去東南面的星叫司空,對應土星,主管楚地。接下去西南面的星叫卿星,對應火星,主管魏地。這五顆星若有變化,都用它們所對應的去占蔔。三柱星又叫三朱。天子若掌握了靈臺觀天之禮,則五車星、三柱星都明亮有規律。中間的五顆星叫天潢星。天潢星南面的三顆星叫鹹池星,是養魚的池塘。月亮和五星進入天潢星,戰亂發生,政教不通,天下混亂。五車南面的六顆星叫諸王星,偵察諸侯的存亡。它西面的八顆星叫八谷,主管觀察年景。八谷星中消失一顆星,就預示一各谷物沒收成。天關星一顆,在五車星正南,也叫天門,是日月運行之道,主管邊關之事,負責邊關阻絕。此星放光,就有後亂。五星進入並停留,就會有很多貴人死去。東井宿鉞星前面的四顆星叫司怪,主管候察天地日月星辰的變化和鳥獸草木的反常情況,明主聽說有災禍,就要修德養性、保障福瑞。司怪西北面的九顆星叫坐旗,是君臣確立位次的標識。坐旗星西邊的四顆星叫天高星,象徵臺榭之高,負責遠觀雲氣天象。天高西面的一星叫天河星,主管偵察山林的反常變異。南河星、北河星各三顆,夾著東井宿。一說天高星,是天體的關門,主管水陸交通要道。南河星叫南戍,又叫南宮、陽門、越門、權星,主管火。北河星叫北戍,也叫北宮,陰門,胡門,衡星,主管水。兩河星南北戍之間,是日月五星通常運行的軌道。河戍如果動搖不定,中原就會發生戰亂。南河星南面的三顆星叫闕丘星,主管宮門外縣示教令的觀闕。五諸侯星五顆,在東井宿的北部,主管揭發與舉薦,警戒非常事件。一說是調理陰陽,考察得失。又說是主掌帝五之心。一叫帝師,二叫帝友,三叫三公,四叫博士,五叫太史,這五種人經常為帝定奪疑難問題。此星若明亮碩大,則天下大安;若有芒角刺出,則必有災禍。五諸候星南面的三顆星叫天樽星;主管盛裝稠粥來賑給貧窮饑餓。積水一星,在北河星的西北方,是水河,是用來供給酒食的長官。積薪星一顆在積水星東北方,是供給廚房的長官。水位星四顆,在積薪星的東面,是主管水利之官。客星如果水火各族入侵並停留,則百川泛濫成災。軒轅星十七顆,在七星宿北面。軒轅,是黃帝之神靈,黃龍的本體;是後妃的尊長,是士職。一叫東陵,一叫權星,是主管雷雨的神。南面的大星,是帝王之後。其次北面的一顆星,是夫人,表示圍屏,也象徵上將。再北面的一顆星,是妃,也象徵次將。再其次的各顆星,都屬於次妃列。帝王之後南面的小星,是宮中女禦。左面的一顆星是少民,是帝後的宗室。右邊一顆星叫大民,是太後的宗室。希望它呈黃色微小而明亮。軒轅星座右角南面的三顆星叫酒旗,是酒官的旗幟,主管宴請之事。五星進入並停留於酒旗星之中,天下就會大肆飲食之事。五星進入並停留與酒旗星之中,天下就會大肆宴飲,有很多酒肉財物,給宗室賞賜或封爵。酒旗星南面的三顆星叫天相,是丞相的象徵。軒轅星西面的四顆星叫爟,爟就是報警的烽火,是邊地驛亭的哨所。翻譯
爟星北面的四顆星叫內平,是平衡責之官,彰明刑罰。少微四顆星在太微垣的西面,是士大夫的位置。又叫處士,也是天子的儲君。或者叫博士官,一說負責守衛宮廷的邊門。南面第一星是處士,第二星是義士,第三星是博士,第四星是大夫。此星明亮碩大並呈黃色,那麽賢士得以舉薦。月亮和五星侵入並停留其間,處士和女主有災禍,宰相也要更換。南面四顆星叫長垣,主管邊界的境域以及四方的鄰國。火星進入的話,則鄰國入侵中原;如果太白星進入其間,則九卿合謀。
東方。角宿兩星是天之關口,它的中間是天門,它的裏面是天庭。所以太陽運行的黃道經過其中,是日、月、五星所運行的軌道。左角邊的星是天田,是治理訟獄的官,負責刑罰;它的南非是太陽之道。右角邊的星為將,主掌兵事;它的北面是太陰之道。大體上天的三門,就像房星的四表。此星明亮碩大,王道就太平,賢能之人在朝廷之上;此星若動搖移走,則君王出行。亢宿四顆星,是天子的內朝,是統一管理天下表奏之事、聽取訟訴、治理案獄、記錄功勞之人。一說叫疏廟,主管疾病瘟疫。此星明亮碩大。則預示輔臣獻納忠言,天下安寧無事。氐宿四顆,是君王的寢宮,後妃的居所,是休息安歇的房屋。前面的兩顆星,表示嫡夫人;後面的兩顆星,表示妾。如果後面兩顆星碩大,則群臣遵奉法度。
房宿四顆,為明堂,是天子頒布政令的宮殿,也是四輔。下面的第一顆星,是上將;其次一次,是次將;再其次,是次相;上面一顆,是上相,南面兩顆星是君主之位,北面兩顆星是夫人之位,也是四表,中間的天體的大路,是天之關口,是太陽運行軌道所經過的。南部空間叫陽環,它的南面叫太陽;北部究竟叫陰間,它的北面叫太陰。日月五星經由天之衢道,則天下平安;經由陽道則有旱災喪事;經由陰道則有水災戰亂。也叫天駟,是天馬,主管帝王所乘的車駕。南邊的星叫左驂,其次是左服,再其次是右服,再其次是右驂。也叫天廄,還主管打開封閉,是家畜儲藏所經由的地方。房宿明亮,則君王賢明;驂星碩大,則戰事興起;此星離散,是百姓流亡。又北面的兩顆小星叫鉤鈐,是房星的匙和鎖,也是天體的匙和鎖,主管開關天心。它明亮而且接近房宿,天下同心同德,房宿與鉤鈐星之間有客星或疏遠坼離,則會發生地震,黃河水變清。
心突三星,是天王的正位。中間一星為明堂,是天子之位,就是大辰,主管天下的獎賞懲罰。天下若有變動,心星就顯現出徵兆。此星明亮碩大,天下大同。前一星為太子,後一星為庶子。心星若垂直,則君王喪失權勢。尾宿九顆,是皇宮的場所,妃後們的居處。上面第一顆星,是王後;其次第三顆星,是夫人;再其次的星星,是嬪妾。第三星旁邊的一星叫神宮,是解衣寬帶的內室。尾宿也叫九子,此星的顏色如果明亮均勻,大小相互承接,則皇宮長幼有序,子孫眾多。箕宿四星,也是後宮後妃的居所。也叫天津,一說叫天雞,主掌八面之風。又主管言語交際之事,負責接待外邦來的人,所以外邦鄰國的人將要行動時,先在箕星上顯示出來。北方。鬥宿六顆星,是天廟,即丞相太宰的位置,主管褒獎舉薦賢能之士,授與爵位和俸祿。又主管軍事,一說叫天機。南面的兩顆星叫魁,是天梁。中央的兩顆星是天相。北面的丙顆星是天府之庭,也是預示壽命的期限。將要有天子的事情時,就用鬥宿占蔔。鬥宿若豐滿明亮,王道就平和,有爵位和俸祿。牛宿六顆星,是天體的水陸交通要道,負責祭祀的犧牲供品之事。它北面的兩顆星,一個叫即路,一個叫聚火。又說,上面的一顆星主掌道路,接下的兩顆星主掌水陸交通要道,再其次的三顆星負責南越。此星若搖動變色就要占蔔。星宿明亮碩大,王道昌盛,水陸交通通暢。須女四顆星,是上天的少府官。須,是賤妾的名稱,是女職中的卑下者,主管布帛裁制和婚姻嫁娶之事。虛宿二顆星,是冢宰官,主空頭支票北方裏邑住宅廟堂祭祀祝禱事,又主管死喪哭泣之事。
危宿三顆星,主管天府、天市的房屋建築;其余的與虛宿的預示相同。墳墓星四星,隸屬在危星之下,主管死喪時哭泣,為示墳墓。 室宿兩顆,是天子的宮殿。一叫玄宮,一叫清廟,又管理軍糧的府庫和治水築城之事。此星明亮,則國運昌盛;星小不明亮,則祭祀時鬼神不肯享用。離宮星六顆,是天子的別官,主管隱藏休息的地方。
壁宿兩顆,主管文章,是天下收藏圖書的秘府。此星明亮,君王興盛,學術暢行,國內多君子;此星失去光色,且大小不同,則君主好戰,經學之士得不到重用,圖書隱蔽不現;此星話動,則有水土建築之事。
西方。奎宿十六顆星,是上天的開口倉庫。一說叫天豕,又說叫封豕。主管用武力禁止暴行,又主管河流溝瀆。西南面的大星,是所謂的天豕的眼睛,也叫大將,希望它明亮。
婁宿三顆星,是天獄,主管苑囿牧場和供祭祀用的牲畜,供給祭祀天地的郊祀 胃宿三顆星,是上天的庖廚糧倉,主管倉庫,存放五谷糧食的論壇庫,此星明亮則天下和平。
昴宿七星,是上天的耳目,主管西方,主掌訟獄之事。又是旄頭,是象徵胡人的星宿。昴宿、畢宿之間是天街,天子出行,旄頭作為皇帝的儀仗要走在前面,這就是它的意義。是黃道所要經由的地方。昴宿明亮,則天下獄訟訴公平。昴宿六星都很明亮,與那顆大星相同,就會發大水。七顆星都呈黃色,就會發生大規模的戰亂。一顆星星消失不見,就會有戰爭和喪亂;若動搖不定,就會有大臣入獄,並會有帝室之喪。此星宿若碩大而且全都多次活動像踴躍一樣時,胡兵就會大舉進犯。
畢宿八顆,主管邊防軍隊,並主掌狩獵。其中那顆在星叫天高,一說叫邊將,主管四方夷狄的尉官。此星明亮碩大,則遠方夷邦前來納貢,天下安定;此星失去色澤,則邊境就會發生兵亂。附耳星一顆,在畢宿之下,主管傾聽得失,偵伺過失和邪惡,察看不祥之事。此星盛大,則中原地區微弱,有盜賊出現,邊關動亂,外國反叛;此星若移動,讒佞得以流行。月亮進入畢宿,則天下多雨。
觜宿三星,是三軍的軍候,是行軍中的糧草府庫,主管保障軍旅,收斂萬物。此星明亮則軍事儲備充盈,將軍得勢。
參宿十星,一說叫參伐,一說叫大辰,一說叫天市,一說叫鈇鋮,主管戰爭討伐。又主管法度、標準,用來評斷裁決。又主管邊境城市,是九譯官,所以不希望它活動。參宿,白虎的身體。其中之一三顆星橫列,是三位將軍。東北方的叫左肩,表示左將;西北方的叫右肩,表示右將;東南方的叫右足,表示後將軍;西南方的叫右足,表示偏將軍。所以《黃帝占》中參宿應對七將。中央三顆小星叫伐,是上天的都尉,主管胡、鮮卑、戎、狄等國,所以不希望它明亮。七顆將軍都明亮碩大,天下兵甲銳利強大。王道缺損則此星的光芒四射張大。伐星的明亮程度和參宿相等時,則大臣都參與策謀,會發生戰爭。參宿失去色澤,軍隊散亂潰敗。參宿的光芒動搖不定,則邊關緊急,戰事興起,會有斬殺討伐之事。參星移動,客會伐主。參宿的左足星進入玉井星之中,就會有大的戰亂發生,秦地將發大水,像有喪事一親,山石也興妖作怪。參星變異反常,則王臣有二心。
東井宿八顆星,是天體的南門,是黃道所經過的,是上天的亭候土堡,主管水衡官的事,法律政令以此來取得公平論斷。君主運用法令公平合理,則井宿明亮而且排列端正。鉞星一顆,附在井宿之前,主管偵伺奢侈過度之事而斷絕它。所以不希望它明亮,如果它與井宿在井星之中,則表示有風雨。
鬼宿五顆星,是天之目,主管視覺,明察奸謀。東北之星主管積蓄馬匹,東南星主管積蓄兵器,西南星主管積蓄布帛,西北星主積金玉,各自隨著變化而有所預示。中央一星叫積屍,主管死喪的祠祀。一說叫鈇锧,主管誅殺斬伐。鬼星若明亮,五谷大豐收;不明亮,則百姓離散。锧星則希望它忽忽不明,若明亮則會發生戰爭,大臣被誅殺。
柳宿八星,是上天的廚宰,主管帝王的膳食,調和五味,又主管雷雨。
七宿星七顆,又叫天都,主管衣裳文繡,又主管突然發生的戰亂和盜賊。所以此星明亮則王道昌盛;昏暗則賢良不得安居,天下空乏。
張宿六顆星,主管珍寶、宗廟所使用的器物以及衣服,又主管天廚的飲食和賞賜之事。此星明則君主能行五禮,能得天之正中。
翼宿二十二星,是上天的樂府,主管歌舞藝人戲樂之事,又主管夷猛狄之地的遠客和邊遠地區的賓客。此星亮碩大,禮樂興盛,四夷寶至。此星若移動則蠻夷使臣前來,若離散則天子發兵與戰。
軫宿四星,主管冥宰,是輔佐之臣;主管車輛馬匹,負責載負之事。有軍隊出入行動,都要向軫宿占蔔。又主管風,主管死喪之事。軫宿若明亮,則車駕齊備;若移動則要使用車駕。轄星依附在軫宿的兩旁,表示王侯,左邊一轄是君主壽命。它明亮則預示壽命長,子孫興旺。又說,車如果沒有轄,國家就有災禍;軫星聚集在一起,就會生發大的戰爭。
天河起自東方,經過尾宿、箕宿之間,叫做漢津。於是分為兩道,其南邊的一道經過傳說星、魚星、天籥星、天弁星、河鼓星,其北邊的一道經過龜星,直貫箕宿之下,然後圍繞南鬥的魁星、左旗星,直到天津星之下而與南道相合。這繞向西南延伸,又分開來夾繞了匏瓜星,圍繞人星、杵星、造父星、騰蛇星、王良星、傅路星、閣道星的北端、太陵星、天船星、卷舌星而向南延伸,又圍繞了五車星,經過北河星的南端,進入東井宿和水位星然後向東南延伸,圍繞了南河星、闕丘星、天狗星、天紀星、天稷星,在七星之南消失。
十二次。班固依照《三統歷》用十二次配合十二分野,他的說法最詳盡。又有費直解說《周易》、蔡邕寫的《月令章句》,所論述的內容頗有先後之別。魏太史令陳卓重新論定各郡國所對應的星宿位置的度數,現在依次附在後面。
自軫宿十二度至氐宿四度中的壽星,於十二辰中在辰,是鄭地的地哉,位屬兗州。費直的《周易分野》說,壽星起自軫宿七度。蔡邕的《月令章句》說,壽星起自軫宿六度。
自氐宿五度至尾宿九度為二戰鬥次中的大火,於十二辰在卯,是宋地的地域,位屬豫州。費直認為,起自氐宿十一度。蔡邕認為,起自亢宿八度。
自尾宿十度到南鬥十一度,為十二次中的析木,於十二辰在寅,是燕地的地域,位屬幽州。費直認為,起自尾宿九度。蔡邕認為,起自尾宿四度。
從南鬥十二度至須女七度為十二次中的星紀,於十二辰在醜,是吳地、越地的地域,位屬揚州。費直認為,起自鬥宿十度。蔡邕認為,起自鬥宿六度。翻譯
自須女宿八度至危宿十五度為十二次中的玄枵,於十二辰在子,是齊地的地域,位屬青州。費直認為,起自女宿六度。蔡邕認為,起自女宿十度。
自危宿十六度至奎宿四度為十二次中的諏訾,於十二辰中在亥,是衛地地域,位屬並州。費直認為,起自危宿十四度。蔡邕認為,起自危宿十度。
自奎宿五度到胃宿六度為十二次中的降婁,於十二辰中在戌,是魯地的地域,位屬徐州。費直認為,起自奎宿二度。蔡邕認為,起自奎宿八度。
自胃宿七度至畢宿十一度為十二次中的大梁,十二辰中在酉,是趙地的地域,位屬冀州。費直認為,起自婁宿十度。蔡邕認識,起自胃宿一度。
自畢宿十二度至東井宿十五度為實十二次中沈,於十二辰中在申,是魏地的地域,位屬益州。費直認為,起自畢宿九度。蔡邕認為,起自畢宿六度。
自東宿井十六度到柳宿八度為十二次中的鶉首,於十二辰在未,是秦的地域,位屬雍州。費直認為,起自井宿十二度。蔡邕認為,起自井宿十度。
自柳宿九度至張宿十六度為十二次中的鶉火,於十二辰中在午,是周的地域,位屬三河。費直認為,起自柳宿五度。蔡邕認為,起自柳宿三度。
自張宿十七度到軫宿十一度為十二次中的鶉尾,於十二辰中在已,是楚的地域,位屬荊州。費直認為,起自張宿十三度。蔡邕認為,起自張宿十二度。
陳卓、範蠡、鬼谷先生、張良、諸葛亮、譙周、京房、張衡都說:
角宿、亢宿、氐宿,對應鄭地,兗州:東郡對應角宿一度
東平、任城、山陽對應角六度 泰山對應角十二度濟北陳留對應亢五度
濟陰對應氐二度東平對應氐七度
房、心,宋,豫州:潁川對應房一度汝南對應房二度
沛郡對應房四度梁國對應房五度
淮陽對應心一度魯國對應心三度,
楚國對應房四度。
尾、箕,燕,幽州:涼州對應箕中十度上谷對應尾一度
漁陽對應尾三度右北平對應尾七度
西河、上郡、北地、遼西東對應尾十度涿郡對應尾十六度
渤海對應箕一度樂浪對應箕三度
玄菟對應箕六度廣陽對應箕九度。
鬥、牽牛、須女,吳、越,揚州:
九江對應鬥一度廬江對應鬥六度
豫章對應鬥十度丹陽對應鬥十六度
會稽對應牛一度臨淮對應牛四度
廣陵對應牛八度泗水對應女一度
六安對應女六度
虛、危,齊,青州:
齊國對應虛六度北海對應虛九度
濟南對應危一度樂安對應危四度
東萊對應危九度平原對應危十一度
菑川對應危十四度
營室、東壁,衛,並州:
安定對應營室一度天水對應營室八度
隴西對應營室四度酒泉對應營室十一度
張掖對應營室十二度武都對應東壁一度
金城對應東壁四度武威對應東壁六度
敦煌對應東壁八度。
奎、婁、胃,魯,徐州:
東海對應奎一度瑯邪對應奎六度
高密對應婁一度城陽對應婁九度
膠東對應胃一度
昴、畢,趙、冀州:
魏郡對應昴一度鉅鹿對應昴三度
常山對應昴五度廣平對應昴七度
中山對應昴一度清河對應昴九度
信都對應畢三度趙郡對應畢八度
安平對應畢四度河間對應畢十度
真定對應畢十三度
觜、參,魏,益州:
廣漢對應觜一度越巂對應觜三度
蜀郡對應參一度犍為人參三度
牂柯對應參五度巴郡對應參八度
漢中對應參九度益州對應參七度
東井、輿鬼,秦,雍州:
雲中對應東井一度定襄對應東井八度
雁門對應東井十六度代郡對應東井二十八度
太原對應東井二十九度上黨對應輿鬼二度。
柳、七星、張,周,三輔:
弘農對應柳一度河南對應七星三度
河東對應張宿一度河內對應張九度
翼、軫,楚。荊州:
南陽對應翼六度南郡對應翼十度
江夏對應翼十二度零陵對應軫宿十一度
桂陽對應軫宿六度武陵對應軫宿十度
長沙對應軫宿十六度
閱讀:18645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