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辨
辨字的笔画:16画;
I
biàn
ㄅ〡ㄢˋ
〔《广韵》符蹇切,上獮,并。〕
“釆”的今字。“班”的被通假字。
1.辨别;区分。
《易·同人》:“君子以族类辨物。”
孔颖达疏:“辨物,谓分辨事物,各同其党,使自相同,不相杂也。”
《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
唐韩愈《长安交游者赠孟郊》诗:“何以辨荣悴,且欲分贤愚。”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劫财物,夺妻女,不能挣揣。岂辨箇是和非,不分箇皂白。”
2.不同,区别。
《墨子·非命上》:“坐处有度,出入有节,男女有辨。”
孙诒让间诂:“辨、别同。”
宋叶适《上孝宗皇帝札子》:“精论者妄推天意,而以夷夏为无辨。”
鲁迅《朝花夕拾·〈狗·猫·鼠〉》:“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
3.明白;清楚。
《吕氏春秋·顺说》:“宋王谓左右曰:‘辨矣。客之以说服寡人也。’”南朝梁刘勰《文心凋龙·檄移》:“及刘歆之移太常,辞刚而义辨,文移之首也。”
明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三·宗室应试之始》:“次年乙未,载堉又上曆法岁差之疏,以驳天官之谬,其说甚辨,而礼官不能从。”
4.指明瞭、详悉。
宋范仲淹《上张右丞书》:“至于稼穑之难,狱讼之情,政教之繁简,货殖之利病,虽不能辨,亦尝有闻焉。”
5.谓考问而确定。
《礼记·王制》:“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辨,然后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
郑玄注:“辨,谓考问得其定也。”
《管子·立政》:“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上完利,监壹五乡,以时钧修焉,使刻镂文采,毋敢造于乡,工师之事也。”
6.表明;显示。
唐韩愈《鄠人对》:“既以一家为孝,是辨一邑里皆无孝矣。”
7.察看;辨认。
《北史·隋纪下·炀帝》:“丘垄残毁,樵牧相趋,茔兆堙芜,封树莫辨。”
清周亮工《书影》卷五:“举视室中,无一存者,五龄儿固坐足旁泣,而屋中乃僵二尸,辨之,即钱翁、沉妪也。”
8.指察觉。
宋王安石《秦始皇》诗:“举世不读《易》,但以刑名称。蚩蚩彼少子,何用辨坚冰?”
9.谓视觉敏锐,灵敏。
10.床足与床身分辨之处。
《易·剥》:“剥床以辨,蔑贞,凶。”
王弼注:“辨者,足之上也。”
孔颖达疏:“辨,谓床身之下,床足之上,足与床身分辨之处也。”
11.通“辩”。争论;辩论。
《礼记·乡饮酒义》:“不慢不争,则远于斗辨矣。”
唐韩愈《送石处士序》:“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
清唐甄《潜书·除党》:“昔之雄辨如锋者,今之杜口无言者也。”
12.通“辩”。辩解;分说。
《荀子·正名》:“实不喻然后命,命不喻然后期,期不喻然后说,说不喻然后辨。”
王先谦集解:“若说亦不喻者,则反覆辨明之也。”
《史记·萧相国世家》:“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常辨之。”
司马贞索隐:“何与御史从事常辨明,言称职也。”
唐韩愈《赠崔复州序》:“苟有不得其所,能自直于乡里之吏者鲜矣,况能自辨于县吏乎?”宋章炳文《搜神秘览》:“官府栲讯就狱,﹝旻﹞不能自辨。”
13.通“辩”。谓言辞漂亮、巧妙。
《管子·法法》:“故言有辨而非务者,行有难而非善者。”
《吕氏春秋·荡兵》:“故说虽彊,谈虽辨,文学虽博,犹不见听。”
晋葛洪《抱朴子·钧世》:“若言以易晓为辨,则书何故以难知为好哉!”
14.通“辩”。聪明,有智慧。
《大戴礼记·文王官人》:“不学而性辨。”
王引之《经义述闻·大戴礼记下》:“辨,智也,慧也。言不学而性自智慧也。辨或作辩。”
15.遍及;周遍。
《易·繫辞下》:“《复》,小而辨于物。”
王引之《经义述闻·周易下》:“辨读曰遍,古字辨与遍通。”
《左传·定公八年》:“子言辨舍爵于季氏之庙而出。”
杜预注:“辨,犹周遍也。”
《史记·礼书》:“或言古者太平,万民和喜,瑞应辨至。”
张守节正义:“辨,音遍。”
清曾国藩《圣哲画像记》:“必穷尽天下之佳肴,辨尝而后供一馔,是大惑也。”
16.通“变”。
《荀子·臣道》:“故因其惧也而改其过,因其忧也而辨其故。”
王念孙《读书杂志·荀子五》:“辨读为变,变其故,谓去故而就新也。”
唐元稹《奏制试乐为御赋》:“乘六气之辨,哂六辔之徒施;鼓八风而行,知八骏之非宝。”
17.通“班”。颁布。
《汉书·王莽传上》:“臣谓古者畔逆之国,既以诛讨……辨社诸侯,出门见之,着以为戒。”
颜师古注:“孟康曰:‘辨,布也。’……辨读曰班。”
18.通“般”。盛;大。
19.通“平”。均平。
《荀子·富国》:“为之出死断亡而愉者,无它故焉,忠信调和均辨之至也。”
王念孙《读书杂志·荀子三》:“辨读为平,平、辨古字通。”
20.通“别”。古代借债的契券。参见“辨合”。
21.古代土地面积单位。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井衍沃”孔颖达疏引汉贾逵曰:“京陵之地,九夫为辨,七辨而当一井也。”
22.姓。
汉有辨武,淮南名士。见《奇姓通》。
II
bàn
ㄅㄢˋ
〔《广韵》蒲苋切,去襉,并。〕
“办”的古字。
1.备办。
《周礼·考工记序》:“或审曲面埶,以饬五材,以辨民器。”
郑玄注:“辨,犹具也。”
宋王观国《学林·辨》:“古无从力之‘办’,止用‘辨’字。”
2.治理。
《荀子·议兵》:“城郭不辨,沟池不拑。”
王先谦集解引赦懿行曰:“辨,治也,或音办。古无办字,荀书多以辨为办。”
《吕氏春秋·过理》:“王名称东帝,实辨天下。”
高诱注:“辨,治也。”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范伯》:“臣闻之,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兵不先辨,不可以胜敌。”
3.成功,办成。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利害》:“伎俩之业,本于事能,其道辨而且速。”
宋曾巩《尚书比部员外郎李君墓志铭》:“其为吏不独能自任其官,盖他吏之不能任其事者,或属君兼任之,辨且裕也。”
4.花费。
宋杨万里《和段季承左藏惠四绝句》:“道是诗坛万丈高,端能辨却一生劳。”一本作“办”。
III
bi·n
ㄅ〡ㄢˇ
〔《集韵》悲检切,上琰,帮。〕
通“贬”。
损减;贬抑。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行篡》:“货多则辨,辨则民不德其上。”参见“辨卑”。
阅读:4084
●辨(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