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眾
简体众字的笔画:6画;繁體眾字筆畫:11畫。
(众,众)
zhòng
ㄓㄨㄥˋ
1.多。
《左传·哀公十一年》:“鲁之群室众于齐之兵车。”
《墨子·法仪》:“天下之为学者众而仁者寡。”
汉桓宽《盐铁论·刑德》:“道德众,人不知所由;法令众,人不知所辟。”
宋王安石《胡笳十八拍》集句:“忧患众兮欢乐鲜,一去可怜终不返。”
清魏源《圣武记》卷十四:“孤则易折,众则难摧。”
2.集中;增多。
《墨子·尚贤上》:“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人,敬之誉之。”
《穀梁传·庄公十年》:“﹝公﹞乃深其怨于齐,又退侵宋以众其敌。”
《荀子·富国》:“然后众人徒,备官职,渐庆赏,严刑罚以戒其心。”
梁启雄释:“众人徒,谓招徕人徒人数众多。”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五章第二节:“荀子主张‘省工贾,众农夫’,以为‘工商众则国贫’,加增农业生产者是国富的根本。”
3.广泛;普遍。
《荀子·非相》:“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议论之卑尔。”
杨倞注:“闻见不广,议论不高。”
4.众人,群众。
《易·晋》:“众允,悔亡。”
高亨注:“驭民者,帅师者,众人信之,则悔亡。”
《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杨伯峻注:“众:群众,众人。”
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远僧有来,近众无阙。”
唐韩愈《送穷文》:“利居众后,责在人先。”
《人民文学》1981年第6期:“人们把我加以特殊化,好像我与众不同。”
5.指诸事,万事。
《礼记·仲尼燕居》:“政事失其施,加于身而错于前,凡众之动失其宜。”
孔颖达疏:“众,谓万事也。”
6.指百官;群臣。
《礼记·曲礼下》:“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
郑玄注:“众谓群臣也。”
《后汉书·仲长统传》:“然则寡者,为人上者也;众者,为人下者也。”
7.兵;军队。
《左传·昭公元年》:“既聘,将以众逆,子产患之。”
杜预注:“以兵入逆妇。”
《管子·轻重乙》:“谁能陷陈破众者赐之百金。”
《晋书·刘聪载记》:“愿大王以重众守此,染(赵染)请轻骑袭之。”
《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八年》:“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众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
清叶廷琯《吹网录·开赵埋铭》:“宝(李宝)命赵率其众傍海以行。”
8.指丁壮可为兵者。
《三国志·魏志·崔琰传》:“昨按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
9.汉代军赋编制的一种。
汉荀悦《汉纪·文帝纪》:“因井田而制军赋,地方一里为井,井十为通,通十为成,成方十里;成十为众,众十为同,同方百里。”
10.佛教称其教徒的人数。
《大乘义章》卷十:“所言僧者,外国正音名曰僧伽,此方翻译名和合众。行德不乖,名之为和,和者非一,目之为众。”
《法华义疏·序品》:“四人以上至万二千人以还悉名为众。”
11.量词。个。
《太平广记》卷一八九引唐胡璩《谭宾录》:“诸将决死而战,杀贼万馀众。”
《西游记》第十九回:“一行三众,辞别高老及众亲友投西而去。”
12.量词。群;行。
《老残游记》第八回:“﹝老者﹞将车子同驴安置南头,一众五人安置在炕上。”
13.量词。种。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千众音乐齐向亮,万般花木自芬芳。”
14.通“终”。既。表示并列关係。
《诗·鄘风·载驰》:“众稚且狂。”
王引之曰:“众当读为终,终犹既也。古字多借众为终。”见《经义述闻》卷五。
15.通“终”。始终;一直。
《仪礼·士相见礼》:“凡与大人言,始视面,中视抱,卒视面,毋改。众皆若是。”
洪颐煖注:“古文毋作无,今文众为终。”
16.通“终”。尽;完结。
汉王充《论衡·答佞》:“举世为佞者,皆以祸众。”
黄晖校释:“众、终古通。”
17.连词。通“纵”。参见“众然”。
18.姓。
明有众心悦。见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僻姓》。
阅读:1373
●眾(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