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反
反字的笔画:4画;
I
f·n
ㄈㄢˇ
〔《广韵》府远切,上阮,非。〕
1.覆,翻转。
《诗·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2.相反。与“正”相对。
《韩非子·六反》:“害者,利之反也……乱者,治之反也。”
宋苏轼《仇池笔记·徐仲车二反》:“徐积字仲车,古之独行,于陵仲子不能过。然其诗文则怪而放,如玉川子,此一反也。”
鲁迅《而已集·小杂感》:“自称盗贼的无须防,得其反倒是好人。”
3.与之相反;违背。
《论语·颜渊》:“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国语·周语下》:“言爽,日反其信。”
韦昭注:“反,违也。”
4.还归,回。后多作“返”。
《书·五子之歌》:“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
汉贾谊《过秦论中》:“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
宋苏轼《后赤壁赋》:“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清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五:“心摹手追,流荡忘反,适成一代之风气。”
5.往返。
《国语·越语下》:“﹝越﹞遂兴师伐吴,至于五湖,吴人闻之,出而挑战,一日五反,王弗忍,欲许之。”
《史记·刺客列传》:“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
宋洪迈《夷坚甲志·义鹘》:“鹘少选飞起,已复下,如是数反,蛇裂为三四,鹘亦不食而去。”
6.重複。
宋陆游《赠苏赵叟兄弟》诗:“携文数过我,每读必三反。”
7.回报;复命。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司马子反﹞揖而去之,反于庄王。”
8.类推。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9.反对。
《庄子·寓言》:“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
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昔天以越赐吴,吴不肯受,是天所反。”
毛泽东《反对党内的资产阶级思想》:“延安整风的时候,集中反了教条主义,附带反了经验主义,二者都是主观主义。”
10.反叛;造反。
《墨子·号令》:“诸吏卒民,有谋杀伤其将长者,与谋反同罪。”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蜀侯煇,相壮反,秦使甘茂定蜀。”
唐韩愈《答元侍御书》:“前岁辱书,论甄逢父济识安禄山必反,即诈为喑,弃去。”
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十五:“白狗站起来喊道:‘让我提个意见,我觉着留下他,他也起不了什么反!’”
11.反省。
《孟子·公孙丑上》:“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淮南子·氾论训》:“纣居于宣室而不反其过。”
12.报复。
《孟子·梁惠王下》:“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
《孟子·公孙丑上》:“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
13.毁坏,推倒。
《商君书·赏刑》:“﹝晋﹞举兵伐曹、五鹿,及反郑之埤。”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南围郑,反之陴。”
14.反切。汉字的一种传统的注音方法。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苍颉训诂》反‘稗’为‘逋卖’,反‘娃’为‘于乖’。”详“反切”。
15.指反革命。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二:“我们的方针是:‘有反必肃,有错必纠。’”
16.副词。反而。
《诗·邶风·谷风》:“不我能慉,反以我为雠。”
唐杜甫《五盘》诗:“地僻无网罟,水清反多鱼。”
《红楼梦》第二十回:“何必我多事?反生疏了。”
茅盾《林家铺子》一:“林小姐却反不哭了,瞪着一对泪眼,呆呆地出神。”
II
fān
ㄈㄢ
〔《广韵》孚袁切,平元,敷。〕
1.翻桉。
《史记·平准书》:“杜周治之,狱少反者。”
司马贞索隐:“反,谓反使从轻也。”按《正字通·又部》:“反……又平反,言理正幽枉举活罪囚也。”
2.倒出,倒掉。
《汉书·张安世传》:“何以知其不反水浆耶?”
III
fàn
ㄈㄢˋ
〔《集韵》方愿切,去愿,非。〕
通“贩”。
贩卖。
《荀子·儒效》:“积反货而为商贾。”
杨倞注:“反读为贩。”
IV
b·n
ㄅㄢˇ
〔《集韵》部版切,上潸,并。〕
通“昄”。
V
pàn
ㄆㄢˋ
〔《集韵》孚万切,去愿,敷。〕
见“反衍”。
阅读:2637
●反(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