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昌
昌字的笔画:8画;
I
chāng
ㄔㄤ
〔《广韵》尺良切,平阳,昌。〕
1.明,光明。
《说文·日部》:“昌,一曰日光也。
《诗》曰:‘东方昌矣。’”今本《诗·齐风·鸡鸣》作“东方明矣”。参见“昌晖”。
2.善;正当。参见“昌言”。
3.佼好貌。
《诗·齐风·猗嗟》:“猗嗟昌兮,颀而长兮。”
郑玄笺:“昌,佼好貌。”
4.兴盛;昌盛。
《书·洪范》:“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
《穆天子传》卷二:“犬马牛羊之所昌。”
郭璞注:“昌,犹盛也。”
《新唐书·李晟传》:“荧惑退,国家之利,速用兵者昌。”
吴组缃《山洪》二六:“你这可是当昌的不昌,当香的不香。”
5.指使昌盛。
《诗·周颂·雝》:“燕及皇天,克昌厥后。”
唐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维执不猗,维出不訾,维卒不施,以昌其诗。”
6.庆。
《文选·左思〈蜀都赋〉》:“天帝运期而会昌,景福肸飨而兴作。”
刘逵注:“昌,庆也。言天帝于此会庆建福也。”
7.指有生命之物。
《庄子·在宥》:“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
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曰:“百昌,犹百物也。”
明王廷相《慎言·道体》:“气得溼而化质,生物之涂也,百昌皆然矣。”
8.显明。
明徐渭《燕子矶观音阁》诗:“若无一片镜,妙丽苦不昌。”参见“昌言”。
9.通“菖”。参见“昌本”、“昌蒲”、“昌菹”。
10.通“猖”。参见“昌披”、“昌狂”。
11.姓。
汉有昌豨。见《三国志·魏志·张辽传》。
II
chàng
ㄔㄤˋ
〔《集韵》尺亮切,去漾,昌。〕
1.通“倡”。倡导。参见“昌导”。
2.通“唱”。吟唱。参见“昌诵”。
阅读:1553
●昌(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