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成语大全 > 乌纱帽
【成语】:乌纱帽
【拼音】:wū shā mào
【解释】:古代官吏戴的一种帽子。比喻官位。
【出处】: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一回:“只是各有所因,故苟恋于此,断非舍不得这一顶乌纱帽耳。”
【示例】: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英文】:black gauze cap
【日文】:烏帽子(えぼし),官職(かんしょく
【法文】:chapeau de gaze noire porté par des mandarins
【德文】:Mandarinkappe
(乌纱帽,乌纱帽)
1.帽名。
东晋成帝时宫官着乌帢。
南朝宋始有乌纱帽,直至隋代均为官服。
唐初曾贵贱均用,以后各代仍多为官服。
《宋书·五行志一》:“明帝初,司徒建安王休仁……制乌纱帽,反抽帽裙,民间谓之‘司徒状’,京邑翕然相尚。”
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乌纱帽》:“武德九年十一月,太宗诏曰:‘自今已后,天子服乌纱帽,百官士庶皆同服之。’”宋陆游《探梅》诗:“但判插破乌纱帽,莫记吹落黄金船。”
《西游记》第八回附录:“小姐一见光蕊人材出众,知是新科状元,心内十分欢喜,就将绣毬抛下,恰打着光蕊的乌纱帽。”参阅唐刘肃《大唐新语·厘革》。
2.指官位;领导地位。
明冯惟敏《清江引·八不用》曲:“乌纱帽,满京城日日抢,全不在贤愚上……谁是谁非不用讲。”
浩然《艳阳天》第一一四章:“﹝马之悦﹞唯恐掉了乌纱帽,他肯自己把自己往大狱里头推?没那事儿!”毕方锺涛《千重浪》第十二章:“洪长岭点头道:‘来,当然来!摘了我的乌纱帽,还能摘走我干革命的这颗心?!’”
阅读:1961
●乌纱帽(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