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要
要字的笔画:9画;
I
yāo
〡ㄠ
〔《广韵》于霄切,平宵,影。〕
1.“腰”的古字。
《墨子·兼爱中》:“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
《楚辞·离骚》:“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济北王侍者韩女病要背痛。”引申为将物繫于腰部。
《后汉书·张奂传》:“吾前后仕进,十要银艾,不能和光同尘,为谗邪所忌。”
三国魏曹植《责躬》诗:“冠我玄冕,要我朱绂。”亦用作量词。
《周书·李贤传》:“赐衣一袭及被褥,并御所服十三环金带一要、中厩马一匹。”
2.裙子上端围在腰际的部分。
3.约请;邀请。
《诗·鄘风·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
《史记·项羽本纪》:“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
晋陶潜《桃花源记》:“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九郎》:“一日,日衔半规,少年欻至。大喜,要入,命馆童行酒。”
4.约言。以明誓的方式就某事作出庄严的承诺或表示某种决心。
《左传·哀公十四年》:“使季路要我,吾无盟。”
杜预注:“子路信诚,故欲得与相要誓而不须盟。”
唐崔湜《塞垣行》:“岂要黄河誓,须勒燕然石。”
5.指所订立的誓约、盟约。
汉荀悦《汉纪·高后纪》:“陵让平勃曰:‘诸君背要,何面目见高帝于地下?’”
《晋书·段匹磾传》:“君若不忘旧要,与吾进讨,君之惠也。”
《陈书·虞荔传》:“且朝廷许以铁卷之要,申以白马之盟。”
6.探求;求取。
《易·繫辞下》:“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
高亨注:“要亦求也。此言用《易经》求人事之存亡吉凶,则安坐可知矣。”
宋秦观《韩愈论》:“别白黑阴阳,要其归宿,决其嫌疑,此论事之文如苏秦、张仪之所作是也。”
7.拦阻;截击。
《孟子·公孙丑下》:“﹝孟仲子﹞使数人要于路。”
《淮南子·原道训》:“射者扞乌号之弓,弯綦卫之箭,重之羿、逢蒙子之巧,以要飞鸟,犹不能与罗者竞多。”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是岁地连震”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录》:“孙韶又遣将高寿等率敢死之士五百人于径路要之,帝大惊,寿等获副车羽盖以还。”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英夷入粤纪略》:“于是相率要孩童于路,杀而烹食。”
8.迎候;迎接。
《楚辞·离骚》:“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
北周庾信《吹台山铭》:“比花依树,登榭要春。”
9.约束;禁止。
《左传·隐公三年》:“周郑交恶。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
《管子·君臣下》:“选贤遂材而礼孝悌,则奸伪止;要淫逸,别男女,则通乱隔。”
汉王符《潜夫论·劝将》:“非此四者(指趋利、避害、显名、厚赏),虽圣王不能以要其臣,慈父不能以必其子。”
10.要挟;胁迫。
《论语·宪问》:“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梁书·侯景传》:“复寻来书云,僕妻子悉拘司寇。以之见要,庶其可反。当是见疑褊心,未识大趣。”
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今闻日本要我以释丧师之将,是欲以散众志而激民变也。”
11.和;会合。
《诗·郑风·蘀兮》:“叔兮伯兮,倡予要女!”余冠英注:“‘要’是会合。以歌声相会合就是和。”
《荀子·乐论》:“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而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
12.引申为迎合。
《韩非子·二柄》:“故人主贤,则群臣饰行以要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
13.审察;核实。
《周礼·秋官·乡士》:“辨其狱讼,异其死刑之罪而要之。”
郑玄注:“要之,为其罪法之要辞,如今劾矣。”
贾公彦疏:“劾,实也,正谓弃虚从实,收取要辞。”参见“要囚”。
14.矫正;更正。
《淮南子·墬形训》:“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
高诱注:“要,正也。以太岁所在正天时也。”
15.乘;趁。
《战国策·赵策三》:“请要其敝,而地可以多割。”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一》:“饰辨辞,设诈谋,驰逐于天下,以要时势者,谓之游说。”
16.对着;朝着。
南朝梁吴均《入关》诗:“马头要落日,剑尾掣流星。”
17.五服之一。古代指离都城一千五百里至二千里的地区。参见“要服”、“要荒”。
18.见“要妙”。
19.见“要绍”。
20.通“么”。参见“要靡”。
21.姓。
春秋吴有要离。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II
yào
〡ㄠˋ
〔《广韵》于笑切,去笑,影。〕
“约”的被通假字。
1.会计之簿书。
《周礼·夏官·大司马》:“大役与虑,事属其植。受其要,以待攷而赏诛。”
郑玄注:“要者,簿书也。考,谓考校其功。”
《吕氏春秋·具备》:“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五岁而言其要。”
高诱注:“要,约最簿书。”
2.指月计的总帐。
《周礼·天官·小宰》:“月终则以官府之叙受群吏之要。”
郑玄注:“主每月之小计。”
贾公彦疏:“月计曰要。故每月月终则使官府致其簿书之要受之。”
唐柳宗元《时令论上》:“举五穀之要。”
3.纲要;要点。
《商君书·农战》:“故其治国也,察要而已矣。”
汉荀悦《汉纪·昭帝纪》:“霍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唐韩愈《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一篇:“《七略》今亡,班固作《汉书》,删其要为《艺文志》。”
4.指要诀。
宋曾巩《请减五路城堡札子》:“夫将之于兵,犹弈之于棋,善弈者,置棋虽疏,取数必多,得其要而已。”
5.重要;主要。
《孝经·开宗明义》:“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
明何景明《赠胡君宗器序》:“故莅官之则,莫要廉以修身也。”
鲁迅《书信集·致母亲》:“大人的胃病,近来不知如何,万乞千万小心调养为要。”
6.权柄。
《韩非子·扬权》:“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汉桓宽《盐铁论·国疾》:“今公卿处尊位,执天下之要,十有馀年,功德不施于天下,而勤劳百姓。”
《三国志·魏志·王凌传》“废立大事,勿为祸先”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父子兄弟,并握兵要,未易亡也。”
7.指重要的地位或职务。
《晋书·吕光载记》:“以吾二人久居内要,常有不善之言,恐祸及人,深宜虑之。”
《北齐书·杜弼传》:“高德政居要,不能下之。”
8.少;简略。
《书·毕命》:“政贵有恒,辞尚体要。”
《荀子·王霸》:“故明主好要,而暗主好详。”
9.扼守。谓扼守险要。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今我令楼缓先要成皋之口,周被下颍川兵塞轘辕、伊阙之道,陈定发南阳兵守武关。”
汉桓宽《盐铁论·险固》:“韩阻宜阳、伊阙,要成皋、太行,以安周郑。”
10.指险要之处。
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彼有精甲数万,临高守要,一人挥戟,万夫不得进。”
清夏燮《中西纪事·粤东要抚》:“且伊被人恐吓,奏报粤省情形,妄称地理无要可扼,军器无利可恃。”
11.讨。表示希望将某种事物归自己占有。
唐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足下前要僕文章古书,极不忘,候得数十幅乃併往耳。”
《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这姑娘﹞听了这话早把那要刀的话且搁起。”
茅盾《子夜》四:“什么!又来要钱了!”魏巍《在风雪里》:“今天这儿要点吃的,明天那儿要点吃的。”
12.想;希望。
唐韩愈《竹径》诗:“若要添风月,应除数百竿。”
《水浒传》第五三回:“要破此法,只除非快教人去蓟州寻取公孙胜来,便可破得。”
《儒林外史》第四八回:“在家日日看见老妻悲恸,心下不忍,意思要到外面去作游几时。”
茅盾《子夜》八:“他常到某某屋顶花园巡阅,也为的是要物色人才!”
13.使;让;叫。
《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扫云物以贞观,要万涂而来归。”
张铣注:“要,犹使也。”
《水浒传》第二三回:“柴进知道,哪里肯要他坏钱。”
茅盾《子夜》四:“是他的老婆,应该要他去管束!”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要孩子把瞎子叫来,恭恭敬敬,请他坐在堂屋里。”
14.得当;恰如其分。
《荀子·礼论》:“礼者,以财物为用,以贵贱为文,以多少为异,以隆杀为要。”
杨倞注:“要,当也。礼或厚或薄,唯其所当为贵也。”
15.应当;必须。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五代齐己《送谭三藏入京》:“持咒力须资运祚,度人心要似虚空。”
《儒林外史》第五四回:“这话要来问我纔是,你那里知道。”
巴金《第四病室》第一章:“人家病重的要休息,要静养,你懂得规矩的。”
16.总之;总归。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要以成功为统纪,岂可绲乎?”唐刘长卿《送王员外归朝》诗:“往来无尽日,离别要逢春。”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鸦头》:“母姊虽忍,要是骨肉,但嘱勿致伤残,是所愿耳。”
17.将要。表示事物发展演变的趋势。
《后汉书·广陵厉王胥传》:“人生要死,何为苦心?”明李贽《答周友山书》:“我因人说要拆毁湖上芝佛院,故欲即刻盖阁于后,使其便于一时好拆毁也。”
《红楼梦》第一一九回:“宁荣两府复了官,赏还抄的家产,如今府里又要起来了。”
鲁迅《且介亭杂文·从孩子的照相说起》:“给他冷清冷清,冷清得他要死。”
18.相对比而言,表示比较、估计。
巴金《家》一:“他的年纪稍微轻一点,险也要瘦些,但是一双眼睛非常地明亮。”如:院子里树荫底下要比房子里凉快些。
19.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倘若”。
《红楼梦》第六回:“没有什么说的便罢;要有话,只管回二奶奶,和太太是一样儿的。”
周立波《张满贞》:“她生性宽厚,善于跟着各种作风不同的同志和睦地相处,要我就不行。”
杨朔《戈壁滩上的春天》:“四月底了。要在北京,这时候正是百花盛开的好季节。”
20.连词。表示选择,相当于“要么……要么……”。如:要就给他,要就不给他,总该明确一下态度。如:要就去,要就不去,你该有个决定。
21.见“要子”。
22.关闭。
《吕氏春秋·悔过》:“师行过周,王孙满要门而窥之,曰:‘呜呼!是师必有疵。若无疵,吾不复言道矣!’”
III
y·o
〡ㄠˇ
〔《集韵》伊鸟切,上筱,影。〕
见“要褭”。
阅读:2941
●要(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