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振
振字的笔画:10画;
I
zhèn
ㄓㄣˋ
〔《广韵》章刃切,去震,章。〕
1.救济;赈济。
《易·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陆德明释文:“振,济也。”
《史记·汲郑列传》:“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晋葛洪《抱朴子·行品》:“专财穀而轻义,观困匮而不振者,吝人也。”
宋洪迈《夷坚丁志·邓城巫》:“又诣一富室有所求,曰:‘君家最富赡,力足以振我。’”鲁迅《坟·摩罗诗力说》:“更设法举债,以振其穷。”
2.挽救;救援。
《荀子·尧问》:“天使夫子振寡人之过也。”
《汉书·游侠传·郭解》:“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
颜师古注:“振谓举救也。”
《新唐书·朱敬则传》:“重节义然诺,善与人交,振其急难,不责报于人。”
3.发放;开放。
《逸周书·克殷》:“乃命南宫忽振鹿台之财、巨桥之粟。”
孔晁注:“振散之以施惠也。”
晋陆机《文赋》:“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
4.奋起;振作。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
《史记·高祖本纪》:“秦军复振,守濮阳,环水。”
裴駰集解引如淳曰:“振,起也。收败卒自振迅而复起也。”
晋左思《咏史》之六:“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振。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
宋苏轼《修废官举逸民策》:“周之衰也,宣王振之,号为中兴。”
罗广斌等《在烈火中得到永生》:“一九四七年夏,刘邓大军渡过黄河南下,蒋管区人心大振。”
5.扬起;显扬。
《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赵岐注:“振,扬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凋龙·原道》:“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
唐柳宗元《与邕州李域中丞论陆卓启》:“施恩而不求报,奖善而不为功,所以振宣幽光,激励穨俗。”
6.引申为助长。
《韩非子·说林下》:“吾尝好音,此人遗我鸣琴;吾好珮,此人遗我玉环。是振我过者也。”
7.抖动;拂拭。
《礼记·曲礼下》:“振书端书于君前,有诛。”
郑玄注:“振,去尘也。”
《荀子·不苟》:“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弹其冠,人之情也。”
唐元稹《上门下裴相公书》:“阁下若能荡涤痕累,洞开嫌疑,弃仇如振尘,爱士如救馁……亦足为贤相矣。”
宋王君玉《国老谈苑》卷一:“赵普在中书,每奏牍事有违戾太祖意者,因请之于上,或拂之于地,普缓拾之,振尘以献。”
8.挥动;摇动。
汉贾谊《过秦论上》:“及至始皇,奋六世之馀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汉书·食货志上》:“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
唐李白《泾川送族弟錞》诗:“蓬山振雄笔,绣服挥清词。”
9.整顿;整理。
《管子·权修》:“然后申之以宪令,劝之以庆赏,振之以刑罚。”
尹知章注:“振,整也。”
《文选·张衡〈西京赋〉》:“尔乃振天维,衍地络。”
薛综注:“振,整理也。”
明张居正《陈六事疏》:“近年以来,纪纲不肃,法度不行……然人情习玩已久,骤一振之,必将曰:此拂人之情者也。”
10.收取;约束。
《周礼·天官·职币》:“职币掌式法以歛官府都鄙与凡用邦财者之币,振掌事者之馀财。”
郑玄注:“振犹拯也,检也……先言歛币,后言振财,互文。”
孙诒让正义引王念孙曰:“经言歛、言振,注言拯、言检,皆谓收取之也。”
《礼记·中庸》:“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大,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万物载焉。”
郑玄注:“振,犹收也。”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振溪通谷,蹇产沟渎。”
李善注:“言山石收歛溪水而不分泄。”
11.止;终止。
《管子·小问》:“随之以刑,敬之以礼乐,以振其淫,此谓先之以政。”
《庄子·齐物论》:“忘年忘义,振于无竟。”
陆德明释文:“振,崔云:止也。”
12.极;远。参见“振古”。
13.击;敲打。参见“振藁”。
14.称,适合。参见“振职”。
15.通“震”。震惊;震动。
《战国策·燕策三》:“燕王诚振畏,慕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史记·魏公子列传》:“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
《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狂风振地,飞沙走石。”
清昭槤《啸亭杂录·李壮烈战迹》:“夷人以为客舶,遂返舟与之敌。公乃旗鼓突出,声振数里。”
16.通“侲”。幼童。参见“振女”、“振子”。
17.通“祗”。参见“振敬”。
18.姓。
《续通志·氏族七》:“振,见《姓苑》。
宋振纪,广州转运使。”
II
zhēn
ㄓㄣ
〔《广韵》侧邻切,平真,章。〕
见“振振”。
III
zhěn
ㄓㄣˇ
〔《集韵》止忍切,上轸,章。〕
通“袗”。
单衣。
《礼记·玉藻》:“振絺綌而不入公门。”
郑玄注:“振,读为袗。袗,襌也。”
阅读:2487
●振(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