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闕
简体阙字的笔画:13画;繁體闕字筆畫:18畫。
(阙,阙)
I
què
ㄑㄩㄝˋ
〔《广韵》去月切,入月,溪。〕
“屈”的被通假字。
1.宫门、城门两侧的高台,中间有道路,台上起楼观。
《诗·郑风·子衿》:“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高亨注:“阙,城门两边的高台。”
《三辅黄图·杂录》:“阙,观也。周置两观以表宫门,其上可居,登之可以远观,故谓之观。”
宋梅尧臣《考试毕登铨楼》诗:“春云浓澹日微光,双阙重门耸建章。”
清汪中《述学·释阙》:“天子诸侯宫城皆四周,闢其南为门,城至此而阙,故谓之阙。”
2.借指宫廷,帝王所居之处。后也借指京城。
汉王褒《四子讲德论》:“是以海内欢慕,莫不风驰雨集,袭杂并至,填庭溢阙。”
南朝宋颜延之《祭屈原文》:“身绝郢阙,迹遍湘干。”
宋何薳《春渚纪闻·宗威愍政事》:“金寇犯阙,銮舆南幸。”
林纾《唐藩镇论》:“则联合诸镇,举兵向阙。”
3.古代神庙、坟墓前两旁的巨柱,多用石凋成。
《金石萃编·汉祀三公山碑》:“就衡山起堂立坛,双阙夹门,荐牲纳礼。”
唐吴商浩《北邙山》诗:“冈原旋葬松新长,年代无人阙半平。”
清李富孙《汉魏六朝墓铭纂例》卷三:“阙者,墓道外左右所立石阙,古人即题氏讳官爵于上,以表识之。”
4.古代仕宦之家门前所树用以旌表的建筑物。
《旧唐书·朱敬则传》:“三代旌表,门标六阙,州党美之。”
《新唐书·忠义传上·安金藏》:“本道使卢怀慎上其事,诏表阙于闾。”
清方以智《通雅·宫室》:“士大夫阀阅之门亦谓之阙……阀阅二柱,相去一丈,柱端安瓦筒,号为乌头染,即谓之阙。”
5.泛指门户。
《淮南子·天文训》:“咸池者,水鱼之囿也。天阿者,群神之阙也。”
高诱注:“阙犹门也。”
南朝梁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由是倾巢举落,望德如归,椎髻髽首,日拜门阙。”
6.两山夹峙的地方。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出乎椒丘之阙,行乎洲淤之浦。”
司马贞索隐:“两山俱起,象双阙。”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伊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北流,故谓之伊阙矣。”
郭沫若《女神·女神之再生》:“阙后现出一片海水,浩淼无际,与天相接。”
7.两眉之间的部位。
《灵枢经·五色》:“阙者,眉间也。”
8.古剑名。
《荀子·性恶》:“桓公之葱,大公之阙,文王之禄……此皆古之良剑也。”
II
quē
ㄑㄩㄝ
〔《广韵》去月切,入月,溪。〕
1.缺误;疏失。
《诗·大雅·烝民》:“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
金王若虚《诸史辨惑下》:“此必当时秉笔者曲饰主阙,而姚思廉、李延寿猥承其误耳。”
2.空隙;缺口。
《左传·昭公二十年》:“过齐氏,使华寅肉袒执盖,以当其阙。”
杜预注:“阙,空也。以盖当侍从空阙之处。”
《汉书·王莽传下》:“归师勿遏,围城为之阙。”
宋梅尧臣《打鱼》诗:“安知罟师意,设网遮其阙。”
3.指(感情上的)裂痕;嫌隙。
《左传·昭公元年》:“主相晋国,于今八年,晋国无乱,诸侯无阙,可谓良矣。”
4.空缺着;没有。
汉班固《〈两都赋〉序》:“斯事虽小,然先臣之旧式,国家之遗美,不可阙也。”
《新唐书·忠义传中·许远》:“元和时,韩愈读李翰所为巡(张巡)传,以为阙远事非是。”
清叶廷琯《吹网录·〈归愚集〉误文》:“今钞本卷七外制全阙。”
5.缺乏;稀少。
《国语·楚语下》:“民多阙则有离叛之心。”
南朝宋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宋叶适《安集两淮申省状》:“养生送死,老子长孙,未尝有阙。”
鲁迅《呐喊·狂人日记》:“分隔多年,消息渐阙。”
6.残缺;不完善。
《礼记·礼运》:“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阙。”
汉班固《公孙弘传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
宋张先《庆佳节》词:“对酒高歌玉壶阙,慎莫负,狂风月。”
鲁迅《坟·人之历史》:“夫德意志为学术渊薮,保罗生亦爱智之士,而犹有斯言,则中国抱残守阙之辈,耳新声而疾走,固无足异矣。”
7.欠;应给的未给。
《左传·襄公四年》:“敝邑褊小,阙而为罪,寡君是以愿借助焉!”杜预注:“阙,不共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凋龙·檄移》:“齐桓征楚,诘苞茅之阙。”
《新唐书·食货志二》:“逃死阙税,取于居者,一室空而四邻亦尽。”
8.衰微。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
杨伯峻注:“此言晋不忧周室之衰弱而惟护助夏代剩馀之国。”
汉应劭《〈风俗通〉序》:“昔仲尼没而微言阙,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9.缺憾。
南朝宋谢惠连《西陵遇风献康乐》诗:“瞻涂意少悰,还顾情多阙。”
宋王安石《白鹤吟示觉海元公》:“去自去耳,吾何阙而追?来自来耳,吾何妨而拒?”
10.官位空缺;官员的缺额。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吏部郎阙,文帝问其人于锺会,会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皆其选也。’”唐韩愈《顺宗实录三》:“峘(令狐峘)得晏(刘晏)之举,分阙必择其善者与晏,而以恶者与炎。”
宋陈善《扪虱新话·前辈读书类皆成诵》:“适有美阙,二人争竞得之。”
清徐士銮《宋艳·果报》:“普待阙,寓京师,赀囊罄竭。”
11.缺席;应到而不到。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韩文靖公事辑》:“熙载性嬾,朝直多阙,为冯延巳所劾,罢其职。”
12.姓。
汉代有阙栩。见《后汉书·献帝纪》。
III
jué
ㄐㄩㄝˊ
〔《集韵》其月切,入月,群。〕
1.除去;失去。
《周礼·夏官·藁人》:“凡齎财与其出入,皆在藁人,以待会而攷之,亡者阙之。”
郑玄注:“阙犹除也。”
《汉书·蒯通传》:“夫随厮养之役者,失万乘之权;守儋石之禄者,阙卿相之位。”
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八》:“光武中兴,悉阙昭仪家人之号,唯有贵人金印紫绶。”
2.侵损;削减。
《左传·僖公三十年》:“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吕氏春秋·孝行》:“曾子曰:‘父母生之,子弗敢杀;父母置之,子弗敢废;父母全之,子弗敢阙。’”
《汉书·谷永传》:“阙更减赋,尽休力役。”
颜师古注:“阙,亦谓减削之。”
3.通“掘”。
《左传·隐公元年》:“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国语·吴语》:“阙为深沟,通于商鲁之閒。”
韦昭注:“阙,穿也。”
晋潘岳《马汧督诔》:“凶丑骇而疑惧,乃阙地而攻。”
《明史·流贼传·张献忠》:“又用法移锦江,涸而阙之,深数丈,埋金宝亿万计。”
4.通“厥”。
《墨子·非命中》:“纣夷之居,而不肯事上帝,弃阙其先神而不祀也。”
孙诒让间诂:“此当云‘弃阙先神示而不祀也。’示、祇同……不知阙即厥字,不当更云‘其’也。”
阅读:4086
●闕(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