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掎
掎字的笔画:11画;
j·
ㄐ〡ˇ
〔《广韵》居绮切,上纸,见。〕
〔《广韵》居宜切,平支,见。〕
〔《广韵》卿义切,去寘,溪。〕
1.牵引;拖住。
《诗·小雅·小弁》:“伐木掎矣,析薪扦矣。”
马瑞辰通释:“今伐木者惧其猝踣,其木杪多用绳以牵曳之,即伐木掎颠之遗制。”
《周礼·秋官·翨氏》:“翨氏,掌攻勐鸟,各以其物为媒而掎之。”
郑玄注:“置其所食之物于绢中,鸟来下则掎其脚。”
《汉书·叙传上》:“昔秦失其鹿,刘季逐而掎之。”
颜师古注:“掎,偏持其足也。”
南朝梁何逊《七召》:“鸟不及飞,兽不遑伏。既前躏而后掎,亦左排而右蹴。”
2.牵制。
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大军泛黄河以角其前,荆州下宛叶而掎其后。”
《晋书·宣帝纪》:“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孙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
《新唐书·韦弘机传》:“永淳中,帝幸东都,至芳桂宫,召弘机使白衣检校园苑,将复任之,为后掎而止。”
梁启超《欧战之动因》六:“德有外患,法必起而掎之。”
3.指夹住。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桓公坐有参军掎烝薤,不时解;共食者又不助,而掎终不放。”
4.指摘;抓住他人过失不放。
《汉书·息夫躬传》:“躬掎禄曰:‘臣为国家计几先,谋将然,豫图未形,为万世虑。而左将军公孙禄欲以其犬马齿保目所见。臣与禄异议,未可同日语也。’”颜师古注:“谓引蹑其言也。”
《孔子家语·入宫》:“己有善勿专,教不能勿怠,已过勿发,失言勿掎。”
王肃注:“有人失言,勿掎角之。”
《新唐书·李听传》:“郑注掎其过,诏以太子太保分司东都。”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一:“令狐公在大中之初,倾陷李太尉……殊不似德裕立功于国,自俭立身,掎其小瑕,忘其大美。”
5.抵住。
宋梅尧臣《观何君宝画》诗:“干马精神在缰勒,嵩牛怒斗无牵拘……二头相触角竞掎,前脚如跪后脚舒。”
6.发射。
《文选·班固〈西都赋〉》:“机不虚掎,弦不再控。”
刘良注:“掎,发也。”
阅读:1278
●掎(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