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亭
亭字的笔画:9画;
tíng
ㄊ〡ㄥˊ
〔《广韵》特丁切,平青,定。〕
1.古代边境岗亭。
《墨子·备城门》:“百步一亭,高垣丈四尺,厚四尺,为闺门两扇。”
《韩非子·内储说上》:“秦有小亭临境,吴起欲攻之。”
《史记·匈奴列传》:“汉使光禄徐自为出五原塞数百里,远者千馀里,筑城鄣列亭至庐胊。”
南朝宋鲍照《代出蓟北门行》:“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2.秦汉时乡以下、里以上的行政机构。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3.秦汉亭所设的供旅客宿食的处所。后指驿亭。
《汉书·高帝纪上》:“及壮,试吏,为泗上亭长。”
颜师古注:“亭谓停留行旅宿食之馆。”
唐杜甫《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十五使君》诗:“孤亭凌喷薄,万井逼舂容。”
宋范仲淹《上时相议制举书》:“唐虞旧域,风俗淳俭,狱无积讼,亭鲜过客。”
4.亭子。设在路旁或园林、风景名胜等处供来往之人休息和赏景的小形建筑物。多用竹、木、砖、石等材料建成。平面一般呈圆形、方形、扇形和八角形等。大多有顶无墙。
唐杜甫《登牛头山亭子》诗:“路出双林外,亭窥万井中。”
清阮元《小沧浪笔谈·小沧浪杂诗》:“北渚红桥小笠亭,蕉衫竹扇此消停。”
5.指为便利群众购物而设置的亭形建筑物。如:邮亭、书亭、茶亭等。
6.公平处理。
《史记·酷吏列传》:“补廷尉史,亭疑法。”
裴駰集解引李奇曰:“亭,平也,均也。”
司马贞索隐:“亭,平也。使之平疑事也。”
7.调和;均衡。
《淮南子·原道训》:“味者,甘立而五味亭矣。”
高诱注:“亭,平也。”
宋陆佃《谢权吏部尚书表》:“愿清吏治,期尽人材。六燕相亭,试铨平其轻重;孤鸾可照,更区别于妍媸。”
8.直。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马有双脚胫,亭行六百里。”
9.为直立貌。
晋戴逵《竹林七贤论》:“戎亭然不动。”
10.正。
宋林逋《和史宫赞》诗:“鹤迹秋偏静,松阴午欲亭。”参见“亭午”。
11.养,育。参见“亭毒”。
12.通“渟”。水静止貌。参见“亭居”。
13.通“停”。停止。
《汉书·西域传上》:“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解奏宫商,织女而忽然亭罢。”
14.通“停”。量词。
《敦煌变文集·目连变文》:“家财分作于三亭,二分留与于慈母,内之一分,用充慈父之衣粮。”
15.通“楟”。山梨。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枇杷橪柿,亭奈厚朴。”
16.通“揨”。刺杀。参见“亭刃”。
阅读:1377
●亭(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