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鐙
简体镫字的笔画:17画;繁體鐙字筆畫:20畫。
(镫,镫)
I
dēng
ㄉㄥ
〔《集韵》都腾切,平登,端。〕
1.本作“登”。瓦豆。古代陶製的食器,形似高足盘,或有盖。
《仪礼·公食大夫礼》:“大羹湆不和,实于镫。宰右执镫,左执盖,由门入。”
郑玄注:“瓦豆谓之镫。”
2.指这种食器的基部。
《礼记·祭统》:“夫人荐豆执校,执醴授之执镫。”
郑玄注:“镫,豆下跗也。”
3.膏镫。也称锭、钉、烛豆、烛盘。古代照明用具。青铜製,上有盘,中有柱,下有底。或有三足及柄。盘所以盛膏,或中有锥供插烛。
《急就篇》卷三:“锻铸铅锡镫锭鐎。”
颜师古注:“镫,所以盛膏夜然燎者也,其形若杆而中施釭。有柎者曰镫,无柎者曰锭。柎,谓下施足也。”
王应麟补注:“黄氏(黄庭坚)曰:‘豆,有足曰锭,无足曰镫。’《尔雅》:‘瓦豆谓之镫。’注:‘即膏镫也。’《楚辞》:‘兰膏明烛华镫错。’注:‘镫,锭也。’徐铉曰:‘锭中置烛,故谓之镫。’”汉王符《潜夫论·遏利》:“知脂蜡之可明镫也,而不知其甚多则冥之。”
汪继培笺:“《说文》云:‘镫,锭也。……镫、灯正俗字。’”马衡《中国金石学概要》第三章五:“镫锭之制,上有盘,中有柱,下有底。其或着柄于盘而承以三足者,则谓之行镫,即今之手照也。盘所以盛膏,中或有锥,则所以承炷,古所谓膏烛也。其名之见于各器者,或曰镫,或曰锭,或曰钉,或曰烛豆,或曰烛盘,实一物而异名……《说文》镫、锭并收,而互相为训,不言有足无足之别,明即一物也。”
4.泛指灯;油灯。
《文选·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一》:“众宾会广座,明镫熹炎光。”
李善注:“镫与灯音义同。”
唐司空图《狂题》诗之六:“却怕他生还识字,依前日下作孤镫。”
明刘基《六么令》词:“青镫独照暗壁,胍胍羁魂寂。”
清王夫之《显考武夷府君行状》:“每烧镫独酌,令先君子隅座吮笔作文字,中夜夔夔无怠色。”
II
dèng
ㄉㄥˋ
〔《广韵》都邓切,去嶝,端。〕
挂在鞍子两旁的脚踏。多用铁製成。
《南齐书·庐陵王子卿传》:“纯银乘具,乃复可尔,何乃作镫亦是银?可即坏之。”
唐杜甫《清明》诗:“金镫下山红日晚,牙樯捩舵青楼远。”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或留左脚着镫,右脚出镫。”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把金镫笑踏,宝鞍斜坐,腕下铁鞭是水磨。”
阅读:1322
●鐙(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