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調
简体调字的笔画:10画;繁體調字筆畫:15畫。
(调,调)
I
tiáo
ㄊ〡ㄠˊ
〔《广韵》徒聊切,平萧,定。〕
“稠”的被通假字。
1.协调;使协调。
《诗·小雅·车攻》:“决拾既佽,弓矢既调。”
郑玄笺:“调谓弓强弱与矢轻重相得。”
《楚辞·东方朔〈七谏·谬谏〉》:“不论世而高举兮,恐操行之不调。”
王逸注:“调,和也。言人不论世之贪浊,而高举清白之行,恐不和于俗而见憎于众也。”
《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要调平仄,平仄不错;要合道理,道理尽有。”
2.适合,符合。
《淮南子·说林训》:“梨橘枣栗不同味,而皆调于口。”
高诱注:“调,适。”
《淮南子·本经训》:“在内而合乎道,出外而调于义。”
3.调和;调配。
《礼记·内则》:“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
《吕氏春秋·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高诱注:“调,调和也。”
唐韩愈《南内朝贺归呈同官》诗:“贪食以忘躯,尟不调盐醯。”
4.调停使和解。参见“调停”、“调处”。
5.调试;调弄;演奏。
北周庾信《春赋》:“玉管初调,鸣絃暂抚,《阳春》、《渌水》之曲,对凤迴鸾之舞。”
唐徐彦伯《拟古》诗之三:“纤指调宝琴,泠泠哀且柔。”祁剧《昭君出塞》第一场:“怀抱着白宝金镶琵琶,轻调,怨刘思汉。”
6.调剂。
汉桓宽《盐铁论·本议》:“故盐铁均输,所以通委财而调缓急,罢之不便也。”
《汉书·食货志下》:“以临万货,以调盈虚。”
7.调理,调养。
汉陆贾《新语·道基》:“调气养性,仁者寿长。”
8.治理。
唐温庭筠《会昌丙寅丰岁歌》:“风如吹烟,日如渥赭。九重天子调天下,春绿将年到西野。”
9.驯养,训练。
汉桓宽《盐铁论·论儒》:“无鞭策,虽造父不能调驷马。”
宋朱淑真《绝句》:“乳燕调雏出画簷,游蜂喧翅入珠帘。”
《坚瓠五集·曲巷垂杨》引清吴耳渊《杨柳词》:“新调小马趁飞花,引到垂杨曲巷家。”
10.驯顺。
唐王勃《夏日登韩城门楼寓望序》:“下官狂走不调,东西南北之人也,流离岁月,羁旅山川。”
唐孙棨《北里志·海论三曲中事》:“常有不调之徒潜为渔猎。”
11.戏弄;嘲笑。
汉应劭《风俗通·怪神·石贤士神》:“行道人有见者,时客适会,问何因有是饵?客聊调之:‘石人能治病,愈者来谢之。’”唐李白《越女词》之二:“卖眼掷春心,折花调行客。”
王琦注:“调,嘲笑也。”
金元好问《外黄道中楚王庙荆公有谁合军中称亚父却须推让外黄儿之句因为范增解嘲》诗:“军中老子关何事,付与儿曹调沐猴。”
12.挑逗;逗引。
唐薛用弱《集异记补编·金友章》:“一日,女子复汲,友章蹑屣企户而调之曰:‘谁家丽人,频此汲耶?’”明祝允明《前闻记·南京奸僧》:“有妇人探亲独行,一僧遥尾以去,至迥寂处,乃迫妇人,调之。”
清沉覆《浮生六记·闺房记乐》:“芸初缄嘿,喜听余议论,余调其言,如蟋蟀之用纤草,渐能发议。”
阿英《夜》:“‘好漂亮的姊儿!’每当他们和她相遇,总得调她一句。”
13.挑拨,挑唆。参见“调脣”、“调唆”。
14.欺骗。参见“调欺”。
15.抛掷,扔。
《水浒传》第一○四回:“王庆掷了九点,那汉偏调出倒八来;无一个时辰,把五贯钱输个罄尽。”
明汤显祖《邯郸记·大捷》:“明光光十万甲兵刀,成抛调,残箭引弓弰。”
16.见“调调”。
II
diào
ㄉ〡ㄠˋ
〔《广韵》徒弔切,去啸,定。〕
1.戏曲和歌曲的乐律;调子。
《庄子·徐无鬼》:“夫或改调一弦,于五音无当也,鼓之,二十五弦皆动。”
唐王昌龄《段宥厅孤桐》诗:“响发调尚苦,清商劳一弹。”
《老残游记》第十回:“子平本会弹十几调琴,所以听得入彀。”
朱德《南昌过春节》诗:“农家遗古调,姊妹《双拜月》。”
2.指诗的韵律、气韵。
《新唐书·郑綮传》:“綮本善诗,其语多俳谐,故使落调,世共号‘郑五歇后体’。”
清恽敬《答伊扬州书》之二:“故词甚古,意甚今,求鍊则伤格,求遒则伤调。”
3.指人的志向,志趣。
唐李白《古风》之十:“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4.才情,才调。
《三国志·蜀志·孟光传》:“吾今所问,欲知其权略智调何如也。”
5.说话、读书等的腔调。
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大家说话,即非‘国语’,又不是京话,各各带着乡音,乡调,却又不是方言。”
6.指语音上的声调。
7.指言辞。
《文选·颜延之〈秋胡诗〉》:“义心多苦调,密比金玉声。”
李善注:“调,犹辞也。”
8.选调;迁转;更动(工作、位置)。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裴駰集解引如淳曰:“调,选。”
《南史·蔡徵传》:“隋文帝闻其敏赡,召见顾问,言辄会旨。然累年不调,久之,除太常丞。”
《新五代史·杂传十·刘审交》:“母丧,哀毁过礼,不调累年。”
巴金《寒夜》十四:“他做经理,要调我去。”
9.徵调,徵发。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先生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唐韩愈《祭窦司业文》:“屡佐大侯,以调兵戎。”
《西游记》第六回:“今特调贤甥同义兄弟即赴花果山助力剿除。”
10.转动。
《后汉书·张衡传》:“参轮可使自转,木凋犹能独飞,已垂翅而还故栖,盍亦调其机而銛诸。”
柳青《铜墙铁壁》第六章:“银凤调过脸来,难为情地不让说下去。”
11.调换。
《海上花列传》第二三回:“烟灯罩洋货店里勿肯调。”
12.用同“掉”。摆弄。
《水浒传》第二一回:“正是鲁班手里调大斧。”
13.掉,落。
元柯丹丘《荆钗记·会讲》:“大鹏在远方之外飞来,不想飞得羽垂翅折,在半空中停翅而想,说道:‘我有些乞力了,莫不要调下去。’”明王錂《春芜记·探遗》:“昨日同来的就是我家清吴小姐,因到此烧香,调下了一件东西。以此着我来寻。”
14.准备,置办。
《汉书·赵广汉传》:“至冬当出死,豫为调棺,给敛葬具。”
颜师古注:“调,办具之也。”
晋常璩《华阳国志·大同志》:“罢屯田兵,大作舟船,为伐吴调。”
15.计算。
《资治通鉴·齐和帝中兴元年》:“敕太官办樵、米为百日调而已。”
胡三省注:“调,徒钓翻,算度也。”参见“调立”。
16.古代赋税的一种。
汉末、魏晋有户调,唐代有租、庸、调。
晋葛洪《抱扑子·诘鲍》:“调薄役希,民无飢寒,衣食既足,礼让以兴。”
《北齐书·尉景传》:“景曰:‘与尔计生活孰多,我止人上取,尔割天子调。’神武笑不答。”
清顾炎武《读〈隋书〉》:“然开皇三年调绢一匹者减为二丈,役丁十二番者减为三十日。”
III
zhōu
ㄓㄡ
〔《广韵》张流切,平尤,知。〕
朝,早晨。
《广韵·平尤》:“调,朝也。”
阅读:2123
●調(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