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放
放字的笔画:8画;
I
fàng
ㄈㄤˋ
〔《广韵》甫妄切,去漾,非。〕
1.驱逐;流放。
《书·舜典》:“流共工于幽洲,放驩兜于崇山。”
孔颖达疏:“放逐驩兜于南裔之崇山。”
《史记·管蔡世家》:“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迁之。”
唐陈子昂《送吉州杜司户审言序》:“当用贤之世,贾谊窜于长沙;居好文之朝,崔駰放于辽海。”
《秦併六国平话》卷上:“夏桀无道,商汤放桀于南巢田地里,夏之天下尽归于商。”
2.捨弃;废置。
《书·康诰》:“惟威惟虐,大放王命。”
孔传:“并为威虐,大放弃王命。”
《汉书·哀帝纪》:“郑声淫而乱乐,圣王所放,其罢乐府。”
颜师古注:“放,弃也。
《论语》称孔子曰‘放郑声’。”
《旧唐书·玄宗纪下》:“赐酺赏而放哇淫,惧其荒也。”
宋曾巩《〈战国策目录〉序》:“或曰:‘邪说之害正也,宜放而绝之,则此书之不泯其可乎?’”
3.免去。
唐白居易《杜陵叟》诗:“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宋史·李庭芝传》:“放亭户负盐二百馀万。亭民无车运之劳,又得免所负,逃者皆来归。”
《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元年》:“甲子,以盐官县旱,减放苗租。”参见“放官”。
4.放纵;放荡。
《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又读《庄》《老》,重增其放。”
李善注:“放,谓放荡。”
《新唐书·陇西恭王博义传》:“骄侈不循法度,使妾数百,曳罗纨,甘粱肉,放于声乐以自娱。”
清戴名世《一壶先生传》:“衣破衣,戴角巾,佯狂自放。”
5.散失;散落。
《孟子·告子上》:“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
《汉书·叙传下》:“三季之后,厥事放纷。”
颜师古注:“放,失也。”
三国魏曹操《举贤勿拘品行令》:“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6.散放;释放。
《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南朝梁简文帝《〈大法颂〉序》:“解网放禽,穿泉掩胔。”
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若形势已穷,不能为恶者,不须过有杀戮,喻以圣德,放之使归。”
元顾瑛《唐宫词次铁雅先生无题韵》之二:“贪倚画屏调翡翠,误开金锁放鸳鸯。”
沉从文《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经过一番选择,该杀的杀,该放的放。”
7.指遣散。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建炎大驾南渡后,每边事危急,则住常程,谓专治军旅,其他皆权止施行。又急则放百司,谓官吏权听自便。”参见“放牛归马”。
8.放牧。
《世说新语·德行》“胡威之清,何以过此”刘孝标注引晋孙盛《晋阳秋》:“﹝胡威﹞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爨炊。”
唐杜甫《瘦马行》:“天寒远放雁为伴,日暮不收乌啄疮。”
9.放下;搁置。
《庄子·知北游》:“神农隐几拥杖而起,嚗然放杖而笑。”
《三国志·魏志·锺会传》:“维至广汉郪县,令兵悉放器仗。”
《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日下天色且是凉,便放五日也不妨。”
10.安放;安置;安排。
《百喻经·蛇头尾共争在前喻》:“放尾在前,即堕火坑,烧烂而死。”
《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女子]跨进门去,轻轻的把那块石头放在屋里南牆根儿底下。”
魏巍《东方》第六部第五章:“由于家庭穷困,父母不得不把我放在孤儿院里。”
老舍《四世同堂》二五:“宪兵不过是宪兵,宪兵大概不会放给他差事。”
11.旧时指朝廷任命官员或京官调任外省。
唐韩愈《国子监论新注学官牒》:“其新受官,上日必加研试,然后放上,以副圣朝崇儒尚学之意。”
《红楼梦》第一○三回:“自从你二叔放了外任,并没有一个钱拿回来。”
12.开,行驶。
唐杜甫《白帝城楼》诗:“彝陵春色起,渐拟放扁舟。”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下午下舡,薄暮放舟,乘月西行。”
卞之琳《从乡村出发》诗:“开火车孩子来信说,火车明年要向兰州放。”
13.发遣;发射。
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大兵一放,玉石俱碎,虽欲救之,亦无及已。”
《后汉书·段熲传》:“熲以春农,百姓布野,羌虽暂降,而县官无廪,必当复为盗贼,不如乘虚放兵,埶必殄灭。”
唐王绩《古意》诗之六:“但使雏卵全,无令矰缴放。”
茅盾《小巫》:“他拿出一枝手枪来……又上足了子弹,几次拿在手里,瞄准了,像要放。”
14.施与;发放。
《文子·道原》:“礼亶不足以放爱,诚心可以怀远。”
唐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陛下恩踰慈母,仁过春阳,租赋之间例皆蠲免,所徵至少,所放至多,上恩虽弘,下困犹甚。”
《红楼梦》第五二回:“这里又放月钱了,又散果子了。”
《三侠五义》第十五回:“如今趁此权衡未失,放完赈后,偏要各处访查访查,要作几件惊天动地的事。”
15.绽放,绽开。
宋韩维《登湖光亭》诗:“翠痕满地初生草,红气通林未放花。”
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座》:“这几日太平无事,又且早放红梅。”
朱德《纪念广州起义》诗:“红花岗上放红花,血迹未乾映彩霞。”
16.点燃。
《晋书·毛璩传》:“时大旱,璩因放火,菰葑尽然。”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一回:“得个把差使就这么张扬,放那许多爆竹,也是无谓得很。”
赵树理《登记》:“艾艾可只看放花炮起火,因为花炮起火是小晚放的。”
17.公布。参见“放榜”。
18.为收取利息而借钱给人。
《红楼梦》第三九回:“他的公费月例又使不着,十两八两零碎攒了,又放出去,单他这体己利钱,一年不到,上千的银子呢!”
《儿女英雄传》第三回:“那庙里当家的不空和尚,他手里却有几两银子,向来知道他常放个三头五百的账。”
赵树理《金字》:“这位镇长是全区的首户,全区大小村庄都有他放的债,都有押给他的地。”
19.扩展,放大。
《红楼梦》第八回:“今若按式画出,恐字迹过于微细……所以略展放些,以便灯下醉中可阅。”
20.施展。
《二刻拍桉惊奇》卷二:“娘子只是放出日前的本事来赢他方好,怎么折了志气,反去求他?”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回:“又要把良心搁过一边,放出那杀人不见血的手段,才弄得着钱。”
21.显露,显现。
宋张炎《探春·雪霁》词:“纔放些晴意,早瘦了梅花一半。”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六回:“﹝侯翱初﹞见了澹湖,便乜斜着眼睛,放出那一张似笑非笑的脸来。”
柳青《铜墙铁壁》第六章:“越放光明正大,越不怕人笑话。”
22.散布;传播。
鲁迅《书信集·致韦素园》:“先前大放流言的人们,也都在上海,却反而哑口无言了。”
吴组缃《山洪》二:“那无线电正在放消息。”
23.指散发。
魏巍《挤垮它》:“满坡的栗子树,玉棒般的栗子花落了遍地,放着甜香。”
24.使;令。
唐张籍《寒食内宴》诗之一:“千官尽醉犹教坐,百戏皆呈未放休。”
宋辛弃疾《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词:“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絃。”
元白朴《阳春曲·题情》曲:“笑将红袖遮银烛,不放才郎夜看书。”
25.有,具有。
宋朱敦儒《蓦山溪》词:“元来尘世,放着希奇事。行到路穷时,果别有真山真水。”
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摺:“放着你这一表人物,怕没有中意的丈夫嫁一个去?”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随他有甚么议论到学士根前,现放着我哩,你两个放心的去。”
26.断丧;丧失。
《水浒传》第二五回:“他若放了命,便揭起被来,却将煮的抹布一揩,都没了血迹。”
《水浒传》第五二回:“﹝柴皇城﹞言罢,便放了命。
柴进痛哭了一场。”
27.从事;担任。
《初刻拍桉惊奇》卷三一:“有四个人,原是放响马的,风闻赛儿有妖法,都来归顺赛儿。”杜鹏程《铁路工地上的深夜》:“放警戒的工人一宣布:‘可以通行!’老赵就连忙发动车子。”
28.要求对方采取某种态度。
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摺:“你放心安,不索恁语话相关。”
《初刻拍桉惊奇》卷三:“老兄带了许多银子,没个做伴,独来独往,只怕着了道儿,须放仔细些。”
赵树理《登记》:“你们这些闺女家,以后要放稳重点!外边闲话一大堆!”
29.指放手让广大人民群众发表意见。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放,就是放手让大家讲意见,使人们敢于说话,敢于批评,敢于争论。”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四:“必须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坚决打击和分化瓦解上述各种破坏安定团结的势力……有人会说,我们这样做,是要‘收’,不再‘放’了,是只讲专政,不要民主了,三中全会的方针变了。完全不对。”
30.弄倒;弄翻。
清蒲松龄《富贵神仙》第九回:“心要齐,只在牆边莫要离。若有人过牆来,一鎗儿放在地。”如:上山放树。
31.加进去。如:汤太澹,适当放点盐。
32.通“妨”。妨害。
《管子·度地》:“当夏三月……不利作土功之事,放农焉,利皆耗十分之五,土功不成。”
清俞樾《诸子平议·管子五》:“放,读为妨。
《礼记·月令》篇:‘毋发令而待,以妨神农之事也。’即其义。”
33.汉字书法用语。谓笔势放纵恣肆。
南朝梁武帝《答陶隐居论书》:“拘则乏势,放又少则;纯骨无媚,纯肉无力。”
唐窦蒙《〈述书赋〉语例字格》:“流浪不穷曰放。”
元戴表元《余景游〈乐府编〉序》:“千万人楷而习之者,世之所谓正书……放焉而为草,草之自然,其视篆隶,相去反无几耳。”
清梁巘《评书帖》:“人不能到而我到之,其力险;人不敢放而我放之,其笔险。”
II
f·ng
ㄈㄤˇ
〔《广韵》分网切,上养,非。〕
1.彷效;模拟。
《书·尧典》:“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勳。”
孔颖达疏:“能放效上世之功。”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至常曾孙和,因自立为齐威王,用兵行威,大放穰苴之法,而诸侯朝齐。”
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叨陪锦帐坐,久放《白头吟》。”
仇兆鳌注:“放吟,倣古而吟。”
清王念孙《〈广雅疏证〉自叙》:“最后一卷,子引之尝习其义,亦即存其说,窃放范氏《穀梁传集解》子弟列名之例。”
2.依据。
《论语·里仁》:“放于利而行,多怨。”
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放,依也。”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竹林》:“行身不放义,兴事不审时,其何如此尔?”
《魏书·礼志四》:“后王舆服典章,多放周式。”
3.彷佛,类似。
《史记·酷吏列传》:“其(杜周)治与宣相放,然重迟,外宽,内深次骨。”
4.至,到。
《孟子·梁惠王下》:“遵海而南,放于琅邪。”
赵岐注:“放,至也。”
《列子·杨朱》:“伯夷非亡欲,矜清之邮,以放饿死。”
张湛注:“守饿至死。”
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是以女或旷怨失时,男或放死无匹。”
5.姓。
《书·尧典》有放齐。
III
fāng
ㄈㄤ
〔《集韵》分房切,平阳,非。〕
通“方”。
1.并船。两船并列。
《荀子·子道》:“及其至江之津也,不放舟,不避风,则不可涉也。”
杨倞注:“放,读为方。”
梁启雄释引《说文》:“方,併船也。”
2.背逆,违背。
《庄子·天地》:“有人治道若相放,可不可,然不然。”
于省吾《双剑誃诸子新证·庄子一》:“‘有人治道若相放’,谓有人治道若相背逆也。下文‘可不可,然不然’,郭注谓‘以不可为可,不然为然’,正伸相背逆之义。”
3.副词。正;当。
《管子·小问》:“桓公放春三月观于野。”
郭沫若等集校:“洪颐煖云:‘放’字古通作‘方’。
尹桐阳云:‘放,方也,当也。’”
阅读:4731
●放(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