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傍
傍字的笔画:12画;
I
páng
ㄆㄤˊ
〔《广韵》步光切,平唐,并。〕
1.旁边;侧近。
《史记·张丞相列传》:“是时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
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天地鬼神,临之在上,质之在傍,又安得因一摧折,自毁其道,以从于邪也!”宋苏轼《秦太虚题名记》:“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傍庐舍,或灯火隐显,草木深鬱,流水上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
《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满好言好语都请出去了,只剩得秀童一人在傍答应。”
清侯方域《宁南侯传》:“﹝宁南侯﹞一日见道傍驼橐,驰马劫取之。”
2.本身之外的,别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玄应声恸哭,酸感傍人。”
《敦煌变文集·目莲救母变文》:“贫道肝肠寸寸断,痛切傍人岂得知。”
《二刻拍桉惊奇》卷三:“权翰林穿着儒衣,正似白龙鱼服,掩着口只是笑,连权忠也笑。傍人看的无非道是他喜欢之故,那知其情?”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自你去后,你三房里叔子就想着我这个屋……傍人向我说:‘你这屋是他屋边屋,他谋买你的,须要他多出几两银子。’”
3.广。见“傍通”、“傍接”、“傍概”等。
4.汉字的偏旁。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近世有人,为子制名,兄弟皆山傍立字,而有名歭者;兄弟皆手傍立字,而有名机者;兄弟皆水傍立字,而有名凝者。名儒硕学,此例甚多。”
5.偏颇;邪僻。参见“傍门”。
6.偏斜,仄曲。参见“傍蹊”。
7.见“傍午”。
8.见“傍偟”。
9.见“傍薄”。
10.通“方”。逆,倒转。参见“傍戟”。
11.通“访”。访求。参见“傍荐”。
II
bàng
ㄅㄤˋ
〔《广韵》蒲浪切,去宕,并。〕
“并”的被通假字。
1.贴近;靠近。
晋左思《蜀都赋》:“尔乃邑居隐赈,夹江傍山,栋宇相望,桑梓接连。”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唐杜甫《剑门》诗:“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
前蜀花蕊夫人《宫词》之七五:“傍池居住有渔家,收网摇船到浅沙。”
《二刻拍桉惊奇》卷十七:“﹝闻小姐﹞照前妆束,骑了马傍着子中的官轿。”
陈炜谟《狼筅将军》:“我和他拉过手,傍他坐着,便开始问他:‘朋友,别来二年馀,你生活怎样?’”
2.伴随,陪伴。
《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爹先睡,娘先睡,爹娘不比我班辈。哥哥嫂嫂相傍我,前后收拾自理会。”
3.引申为趁着。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麻子》:“《氾胜之书》曰:‘种麻,豫调和田。二月下旬,三月上旬,傍雨种之。’”
4.顺着;沿着。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圣水》:“昔有沙门释惠弥者,好精物隐,尝篝火寻之,傍水入穴三里有馀,穴分为二。”
唐王昌龄《山行入泾州》诗:“徙倚望长风,滔滔引归虑,微雨随云收,濛濛傍山去。”
明袁令绍《双莺》第五摺:“我们且漫漫的傍了垂杨,一路访去。”徐迟《地质之光》:“货轮有时傍着海岸,在灯塔的照耀下行驶。”
5.依附;依托。
《二刻拍桉惊奇》卷七:“婿是守公所择,颇为得人,终身可傍矣。”
叶之蓁《我们正年轻》三:“我们这个不受表扬不挨批评的中游组也跟着傍了福,出了名。”
III
bēng
ㄅㄥ
〔《集韵》晡横切,平庚,帮。〕
见“傍傍”。
阅读:3916
●傍(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