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籤
籤字的笔画:23画;
(籤,签)
qiān
ㄑ〡ㄢ
〔《广韵》七廉切,平盐,清。〕
1.指竹片或纸片上写有文字符号的一种标识。
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四引汉服虔《通俗文》:“记识曰籤。”
《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我先合他要了两枝籤,你我先进去罢!”如:标签;浮签。
2.指书籤。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读《小品》,下二百籤,皆是精微,世之幽滞。尝欲与支道林辩之,竟不得。”
徐震堮校笺:“籤,谓书籤,有疑难处,加籤以志之。”
3.签注处理意见的一种公文。
《宋书·自序》:“﹝沉亮﹞所着诗、赋、颂……白事、牋、表、籤、议一百八十九首。”
南朝梁刘勰《文心凋龙·书记》:“牒之尤密,谓之为籤。籤者,纤密者也。”
4.指对公事签署处理意见。
《宋书·自序》:“郡界有古时百揭,芜废岁久,亮籤世祖修治之。”
5.书卷、画轴封套所用的牙质帙籤。多悬于卷轴旁。也称“牙籤”。
《新唐书·艺文志一》:“两都各聚书四部,以甲、乙、丙、丁为次,列经、史、子、集四库。其本有正有副,轴带帙籤皆异色以别之。”
唐司空曙《奉和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郎》:“香卷青编内,铅分绿字中。缀籤从太史,锵珮揖群公。”
唐殷文圭《赠战将》诗:“阵前战马黄金勒,架上兵书白玉籤。”
宋王安石《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之一:“或是古史书,脱落简与籤。”
6.泛指书籍卷帙。
唐孟郊《读经》诗:“儒书难借索,僧籤饶芳馨。”
宋张耒《赴亳州教官次韵和中书舍人及亳守晁美叔见赠》:“牙悬喜校邺侯籤,藤织新成沉郎笈。”
7.书籍的封面题签。
宋沉与求《维心方刊正三国史某以精笔遗之蒙饷大篇为谢》诗:“我持妙颖急送似,标题珍重存华籤。”
宋周密《癸辛杂识后集·贾廖刊书》:“﹝廖群玉诸书﹞《九经》本最佳。凡以数十种比校,百馀人校正而后成……其装褫至以泥金为籤。”
8.旧时官府拘捕、惩罚犯人的凭证。
《儒林外史》第四三回:“不由分说,撒下一把籤来,两边如狼如虎的公人,把舵工拖翻,二十毛板,打的皮开肉绽。”
9.尖锐细长的杆状物。
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二引晋葛洪《字苑》:“以籤贯肉炙之者也。”
唐韩愈《苦寒》诗:“将持匕箸食,触指如排籤。”
宋范成大《丙午新正书怀》诗之六:“温饱闭门吾事办,异时书判指如籤。”
清冯桂芬《续郡志记兵》:“三将同时督洋枪队逼贼营,拔籤逾濠,贼砲弹雨注。”
10.古卜具。民间或寺庙中供求神佛卜问吉凶所用的籤牌。多竹製,常写有文字符号或诗句。
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三:“﹝卢多逊﹞方幼,其父携就云阳道观小学。时与群儿诵书废坛上,有古籤一筒,竞往抽取为戏。”
清袁枚《新齐谐·沉姓妻》:“沉清晨赴法华山岳庙,默许其事,占得上上籤。”
冰心《我的故乡》:“家里有人还到庙里去替我母亲求籤。”
11.古代夜间计时报更用的竹签。
南朝梁元帝《秋兴赋》:“听夜籤之响殿,闻悬鱼之扣扉。”
《陈书·世祖纪》:“每鸡人伺漏,传更籤于殿中,乃敕送者必投籤于阶石之上,令鎗然有声。”
12.贯穿;刺;插。
《说文·竹部》:“籤,一曰锐也,贯也。”
元曾瑞《行香子·叹世》套曲:“名利相籤,祸福相兼,使得人白髮苍髯。”
明冯惟敏《水仙子带折桂令·鞋杯》曲:“笋儿尖,籤破了鼻梁。”参见“籤爪”。
阅读:1077
●籤(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