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宜
宜字的笔画:8画;
yí
〡ˊ
〔《广韵》鱼羁切,平支,疑。〕
1.古代祀典的一种。谓列俎几陈牲以祭。
《书·泰誓上》:“予小子夙夜祗惧,受命文考,类于上帝,宜于冢土。”
孔传:“祭社曰宜。冢土,社也。”
《诗·鲁颂·閟宫》:“皇皇后帝,皇祖后稷,享以騂牺,是飨是宜,降福既多。”
《礼记·王制》:“天子将出,类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祢。”
郑玄注:“类、宜、造,皆祭名。”
南朝梁刘勰《文心凋龙·祝盟》:“宜社类禡,莫不有文:所以寅虔于神祇,严恭于宗庙也。”
2.菜肴。亦谓作为菜肴。
《诗·郑风·女曰鸡鸣》:“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毛传:“宜,肴也。”
《尔雅·释言》:“宜,肴也。”
邢昺疏引李巡曰;“饮酒之肴也。”
3.合适;适当;适宜。
《书·金縢》:“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新逆,我国家礼亦宜之。”
曾运乾正读:“褒德报功,尊尊亲亲,礼所宜也。”
《左传·文公二年》:“吾以勇求右,无勇而黜,亦其所也。谓上不我知,黜而宜,乃知我矣。”
杜预注:“言今见黜而合宜。”
《敦煌变文集·太子成道经变文》:“鱼透碧波堪上岸,无忧花树最宜观。”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之二:“欲把西湖比西子,澹妆浓抹总相宜。”
丁玲《阿毛姑娘》:“她的家便是最右临着溪,临着大路的一家,是既静,且美,又宜于游玩,又宜于生活的一个处所。”
4.引申使合宜;使合适。参见“宜人”、“宜民”。
5.正当的道理;适宜的事情或办法;适当的地位。
《国语·晋语四》:“守天之聚,将施于宜,宜而不施,聚必有阙。”
韦昭注:“宜,义也。”
《礼记·曲礼上》:“若夫坐如尸,立如齐,礼从宜,使从俗。”
《文选·张衡〈东京赋〉》:“宜无嫌于往初,故蔽善而扬恶,祗吾子之不知言也。”
薛综注:“宜之言义也。”
《后汉书·儒林传序》:“时樊准、徐防并陈敦学之宜。”
唐韩愈《送浮图文畅师序》:“是故道莫大乎仁义,教莫正乎礼乐刑政,施之于天下,万物得其宜。”
宋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宗室则无教训选择之实,而未有以合先王亲疏隆杀之宜。”如:因地制宜。
6.使和顺;亲善。
《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朱熹集传:“宜者,和顺之意。”
《礼记·内则》:“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郑玄注:“宜犹善也。”
明王世贞《鸣凤记·夏公命将》:“相公忧国忧民,固大人之任。宜家宜室,亦人道之常。”
7.应当;应该。
《诗·邶风·谷风》:“黾勉同心,不宜有怒。”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二刻拍桉惊奇》卷十二:“仲友道:‘既有佳客,宜赋新词。’”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8.犹当然;无怪。表示事情本当如此。
《左传·文公元年》:“江芈怒曰:‘呼!役夫,宜君王之欲杀女而立职也!’”唐王度《古镜记》:“嗟呼,此则非凡镜之所同也,宜其见赏高贤,自称灵物。”
金王若虚《论语辨惑序》:“夫圣人之意,或不尽于言,或不外乎言也。不尽于言而执其言以求之,宜失之不及也。不外乎言而离其言以求之,宜伤于太过也。”
清俞樾《校书官日课》:“按宋人校书,已卤莽灭裂如此,宜古书之不可读矣。”
9.犹大概;似乎;恐怕。表示不十分肯定。
《左传·成公二年》:“异哉!夫子有三军之惧,而又有桑中之喜,宜将窃妻以逃者也。”
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五:“宜,犹殆也。”
《孟子·公孙丑下》:“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
唐韩愈《扶风郡夫人墓志铭》:“卢某旧门,承守不失其初,其子女闻教训,有幽閒之德,为公子择妇,宜莫如卢氏。”
金王若虚《哀雁词》:“鸟之远害,宜莫如鸿。”
10.姓。
元有宜童。见《元史·陈祖仁传》。
阅读:2840
●宜(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