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旌
旌字的笔画:11画;
jīng
ㄐ〡ㄥ
〔《广韵》子盈切,平清,精。〕
亦作“旍”。
1.古代用氂牛尾或兼五采羽毛饰竿头的旗子。
《周礼·春官·司常》:“全羽为旞,析羽为旌。”
《楚辞·远游》:“揽彗星以为旍兮,举斗柄以为麾。”
洪兴祖补注:“旍即‘旌’字。”
2.泛称旗帜。
《仪礼·乡射礼》:“旌各以其物。”
郑玄注:“旌,总名也。”
《楚辞·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王逸注:“旌旗蔽天,敌人众多,来若云也。”
《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一》:“或扬旌求士,或设虡待贤。”
李善注引应劭《汉书注》:“旌,幡也。”
唐韩愈《祭郴州李使君文》:“见明旌之低昂,尚迟疑于别袖。”
宋李如箎《东园丛说·三礼说·丧制》:“盖以旌招魂而欲其复……其旌今世俗谓之兆,揭于竿,及置于坐者是也。”
3.表识;表明。
《国语·周语上》:“庶人、工、商各守其业以共其上。犹恐具有坠失也,故为车服、旗章以旌之。”
韦昭注:“旌,表也。车服、旗章,上下有等,所以章别贵贱,为之表识也。”
《文选·张衡〈东京赋〉》:“建象魏之两观,旌六典之旧章。”
薛综注:“旌,表也。言所以立两观者,欲表明六典旧章之法。”
唐元结《浯溪铭》:“溪古地荒,芜没已久,命曰浯溪,旌吾独有。人谁知之,铭在溪口。”
清冯桂芬《游祁阳浯溪记》:“字从吾者,旌独有也。”
4.识别。
唐孟郊《旅次湘沅有怀灵均》诗:“侧聆故老言,遂得旌贤愚。”
5.表彰。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若使太子主曲沃,而重耳、夷吾主蒲与屈,则可以威民而惧戎,且旌君伐。”
杜预注:“旌,章也。”
三国魏曹操《表论田畴功》:“畴文武有效,节义可嘉,诚应宠赏,以旌其美。”
唐李衢《都堂试贡士日庆春雪》诗:“锡瑞来丰岁,旌贤入贡辰。”
《初刻拍桉惊奇》卷十九:“不惟毡杀之条,原情可免;又且矢志之事,孝行可旌。”
6.古代使者所持的节。参见“旌节”。
7.发挥。参见“旌智”。
8.通“精”。参见“旌密”。
阅读:1557
●旌(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