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挐
挐字的笔画:10画;
I
rú
ㄖㄨˊ
ná
ㄋㄚˊ
〔《广韵》女余切,平鱼,娘。〕
〔《广韵》女加切,平麻,娘。〕
1.连绵;连续。
《汉书·严安传》:“祸挐而不解,兵休而复起。”
颜师古注:“挐,相连引也。”
《后汉书·冯衍传上》:“远征万里,暴兵连年,祸挐未解,兵连不息。”
《新唐书·刘汉宏传》:“帝闻杭越挐战,遣中人焦居璠持节诏通好,皆不奉诏。”
2.搀杂。
《楚辞·招魂》:“稻粢穱麦,挐黄粱些。”
王逸注:“挐,糅也。”
3.乱;杂乱。
《楚辞·九辩》:“叶菸邑而无色兮,枝烦挐而交横。”
朱熹集注:“烦挐,扰乱也。”
《文选·左思〈吴都赋〉》:“攒柯挐茎,重葩殗叶。”
李善注:“许慎《淮南子》注曰:‘挐,乱也。’”
4.捉;持。
《说文·手部》:“挐,持也。”
桂馥义证:“持也者,挐,通作拏。拘捕有罪曰拏,今俗作拿。”
《梁书·孝行传·滕昙恭》:“宣城宛陵有女子与母同床寝,母为勐虎所搏,女号叫挐虎,虎毛尽落,行乃弃之,女抱母还。”
《元典章新集·刑部·拐带》:“不肯会合向前挐贼的,随即举申本管上司究问。”
5.姓。
战国卫有挐薄。见《战国策·宋卫策》。
II
ráo
ㄖㄠˊ
通“桡”。
1.船桨。
《庄子·渔父》:“至于泽畔,方将杖挐而引其船。”
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曰:“挐,桡也。音饶。”
2.指用桨划。
唐韩愈《送区册序》:“有区生者,誓言相好,自南海挐舟而来。”
《新唐书·张雄传》:“行密挐飞舻,不持兵入其军。”
阅读:1259
●挐(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