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揵
揵字的笔画:11画;
I
jiàn
ㄐ〡ㄢˋ
〔《广韵》居偃切,上阮,见。〕
1.同“楗”。门闩。
《老子》:“善闭无关揵而不可开。”一本作“楗”。
《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于是玄关幽揵,感而遂通。”
李善注引《字林》:“揵,门距。”
元王祯《农书》卷五:“固之以牢揵,顺之以凉燠。”
2.同“楗”。关闭;堵塞。
《庄子·庚桑楚》:“夫外韄者不可繁而捉,将内揵;内韄者不可缪而捉,将外揵。”
陆德明释文:“揵,关也,闭也。”
三国魏曹植《自诫令》:“反旋在国,揵门退扫,形景相守,出入二载。”
《少室山房笔丛·二酉缀遗中》引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呼其子及新妇,悉不应。扣户,户牢如揵。”
清唐甄《潜书·善游》:“揵锢闭幽者,忧之象也。”
3.同“楗”。用以堵塞决口的柱桩。
《汉书·沟洫志》:“塞瓠子决河……而下淇园之竹以为揵。”
颜师古注引如淳曰:“树竹塞水决之口,稍稍布插按树之;水稍弱,补令密,谓之揵。”
《史记·河渠书》作“楗”。
唐王维《裴僕射济州遗爱碑》:“然后下密揵,搴长茭,土篑云积,金鎚电散。”
4.接,接壤。
《汉书·贾谊传》:“梁起于新郪以北,着之河;淮阳包陈以南,揵之江。”
颜师古注:“揵谓立封界也。或曰,揵,接也。”
《新唐书·夏侯端传》:“即传檄州县,东薄海,南揵淮,二十馀州遣使顺附。”
5.见“揵毒”。
6.同“毽”。参见“揵子”。
II
qián
ㄑ〡ㄢˊ
〔《广韵》渠焉切,平仙,群。〕
〔《广韵》居偃切,上阮,见。〕
1.举起;翘起。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揵鳍擢尾,振鳞奋翼。”
《诗·小雅·都人士》“彼君子女,卷髮如虿”汉郑玄笺:“虿,螫虫也,尾末揵然,似妇人髮末曲上卷然。”
陆德明释文:“揵,其言反。又音虔。
《汉书音义》云:‘举也。’”
2.谓以肩举物。
《后汉书·舆服志上》:“﹝骑吏﹞持棨戟为前列,揵弓韣九鞬。”
3.竖立。
《文选·张衡〈思玄赋〉》:“左青琱之揵芝兮,右素威以司钲。”
李善注引《说文》:“揵,竖也。”
《后汉书·冯衍传下》:“揵六枳而为篱兮,筑蕙若而为室。”
李贤注:“揵,立也。”
阅读:1355
●揵(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