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趺
趺字的笔画:11画;
fū
ㄈㄨ
〔《广韵》甫无切,平虞,非。〕
1.同“跗”。脚背。
《北史·艺术传下·马嗣明》:“嗣明为灸两足趺上各三七壮,便愈。”
宋欧阳修《送方希则序》:“余虽后进晚出,而掎裳、摩趺、攘臂以游其间,交者固已多矣。”
谢觉哉《乘轮绕鼓浪屿》诗:“春风一舸绕明珠,雾作钗鬟浪作趺。”
2.同“跗”。脚。
唐杨巨源《红线传》:“田亲家翁止于帐内,鼓趺酣眠。”
宋苏轼《菩萨蛮·咏足》词:“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
清余怀《板桥杂记·丽品》:“顾喜,一名小喜,性情豪爽,体态丰华,趺不纤妍,人称为顾大脚。”
清无名氏《亡国恨·缳杰》:“俺精魂难补助,只落得地下顿双趺。”
3.同“跗”。脚印。
《宋史·张九成传》:“谪居南安军。在南安十四年,每执书就明,倚立庭砖,岁久双趺隐然。”
4.同“跗”。双足交迭而坐。
宋苏轼《将往终南和子由见寄》:“终朝危坐学僧趺,闭门不出闲履凫。”
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双林寺》:“寺殿所供,折法中三大士……下二,趺而坐。”
5.碑刻等的底座。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洹水》:“旧桥首夹建两石柱,螭矩趺勒甚佳。”
宋王十朋《过孺人輓词》:“儒术登科有犹子,大书遗懿照龟趺。”
清阮元《小沧浪笔谈》卷三:“铜碑高三寸五分,宽一寸二分,额作双龙饰,无趺,额四字曰:‘阿弥陀碑’。”
6.基址,底脚。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前此桥,趺双足,今日与杖谋,寒杖不能立,催我急下层层石。”
《孤儿记》第四章:“惟牆趺有榆一,颇高大。”
7.花萼。
晋束晰《补亡诗》之二:“白华绛趺,在陵之陬。”
宋欧阳修《归雁亭》诗:“翠芽红粒迸条出,纤趺嫩萼如剪裁。”
刘大白《露底一生》诗:“聚的沁入花鬚;吐的润下花趺:就乾枯,也和花同化花下土。”
8.用同“俯”。趴下;趴伏。
唐颜师古《匡谬正俗·趺》:“或问曰:‘今山东俗谓伏地为趺,何也?’答曰:‘趺者,俯也。’”
《洪秀全演义》第五四回:“枪声响处,弹子纷纷击来,庆瑞手忙脚乱,早趺在马下。”
阅读:943
●趺(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