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釋
简体释字的笔画:12画;繁體釋字筆畫:20畫。
(释,释)
I
shì
ㄕˋ
〔《广韵》施只切,入昔,书。〕
“舍”的被通假字。“醳”的被通假字。
1.解释;阐释。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释不朝正于庙也。”
杜预注:“释,解也。”
孔颖达疏:“解释公所以不得亲自朝正也。”
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专修丘明之传以释经,经之条贯,必出于传。”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岣嵝碑﹞字皆科斗,不可识。
嘉靖初,国子生沉镒自谓能辨此,因为之释。”
章炳麟《訄书·清儒》:“至清世,为疏者……《诗》疏稍胶,其佗皆过旧释。”
2.消溶;熔化。
《老子》:“涣兮若冰将释。”
《楚辞·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彼皆习之,魂往必释之。”
王夫之通释:“释,销鎔也。”
汉桓宽《盐铁论·褒贤》:“东方朔自称辩略,消坚释石,当世无双。”
宋王安石《次韵和中甫兄春日有感》:“雪释沙轻马蹄疾,北城可游今暇日。”
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现在既知道蚩尤是赤化的祖师,那疑团就可冰释了。”
3.解开。
《诗·郑风·大叔于田》:“抑释掤忌,抑鬯弓忌。”
朱熹集传:“释,解也。”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
《三国演义》第一二○回:“濬释其缚,焚其榇,以王礼待之。”
蔡东藩《南北史通俗演义》第六四回:“及西师入都,萧栋及二弟桥樛,得从密室出走,途次遇着杜崱,替他释去锁械。”
4.脱掉。
唐杜甫《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东郊何时开,带甲且未释。”参见“释服”。
5.解除;消除。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之围。”
《三国志·吴志·骆统传》:“今彊敌未殄,海内未乂,三军有无已之役,江境有不释之备。”
宋叶适《平阳县代纳坊场钱记》:“补青册之缺,释饮户之负,不胜大愿。”
鲁迅《花边文学·再论重译》:“看到穆木天先生的《论重译及其他》下篇的末尾,才知道是在释我的误会。”
6.废弃;放弃。
《书·多方》:“非天庸释有夏。”
孔颖达疏:“非天用废有夏,夏桀纵恶自弃也。”
《韩非子·难势》:“无庆赏之劝,刑罚之威,释势委法,尧舜户说而人辨之,不能治三家。”
《汉书·冯野王传》:“今释令与故事而假不敬之法,甚违阙疑从去之意。”
颜师古注:“释,废弃也。”
宋苏轼《拟殿试策问》:“永惟子大夫释畎亩之安,轻千里之远,而从朕游者,夫岂为利禄哉!”
7.放下。
《庄子·养生主》:“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汉桓宽《盐铁论·褒贤》:“然戍卒陈胜释輓辂,首为叛逆,自立张楚,素非有回由处士之行,宰相列臣之位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田七郎》:“忽一樵人至前,释担抽利刃。”
8.遗留。
《仪礼·士虞礼》:“举鱼腊俎,俎释三个。”
郑玄注:“释,犹遗也。”
胡培翬正义:“谓舍之不举也。遗又训留,谓留三个于俎,以为阳厌之用。”
9.释放。
《书·武成》:“释箕子囚。”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楚执宋公以伐宋。冬,会于薄以释之。”
《文选·潘岳〈马汧督诔〉》:“戎释我徒,显诛我帅。”
吕延济注:“释,放。言放其众而诛其将。”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妇不得已,实供:‘曾与宿言。’公于是释鄂拘宿。”
10.赦宥;免除。
《国语·鲁语上》:“君今来讨弊邑之罪,其亦使听从而释之,必不泯其社稷。”
韦昭注:“释,置也。”
《汉书·赵充国传》:“释有罪,诛无辜。”
颜师古注:“释,置也,放也。”
唐韩愈《路旁堠》诗:“臣愚幸可哀,臣罪庶可释。”
蔡东藩《南北史通俗演义》第六一回:“僧辩侃侃直陈,有条有理,绎闻知,忙释令出狱,面加慰劳。”
11.放逐。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释卢蒲嫳于北竟。”
杜预注:“释,放也。”
杨伯峻注:“谓逐之于北边。”
12.浸渍。
《礼记·内则》:“欲濡肉,则释而煎之以醢。”
孔颖达疏:“若欲得濡肉,则以水润释而煎之以醢也。”
13.淘米。
《诗·大雅·生民》:“释之叟叟,烝之浮浮。”
毛传:“释,淅米也。”
孔颖达疏:“淅米,谓洮米也。”
14.释迦牟尼的简称。亦泛指佛教或僧人。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义解·释道安》:“初,魏晋沙门,依师为姓,故姓各不同。
安以为大师之本,莫尊释迦,乃以‘释’命氏。”按,僧尼称“释”,自此始。
15.文体名。
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释》:“按字书云:‘释,解也。’文既有解,又复有释,则释者,解之别名也。”
汉蔡邕有《释诲》,晋皇甫谧有《释劝》、束晰有《玄居释》,唐韩愈有《释言》。
II
yì
〡ˋ
〔《字彙补》羊益切〕
通“怿”。
喜悦。
《亢仓子·全道》:“亢仓子闻之,色有不释。”
三国魏嵇康《琴赋》:“其康乐者闻之,则欨愉懽释。”
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有得有丧,勃然不释。”
阅读:1466
●釋(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