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洿
洿字的笔画:9画;
wū
ㄨ
〔《广韵》哀都切,平模,影。〕
1.水不流。
《楚辞·天问》:“九州安错?川谷何洿?东流不溢,孰知其故?”闻一多疏证:“九州错塞以致川谷渟洿而水潦氾滥,及至百川东注,归于大海,则又永无溢时。”
2.指渟滞不流的水。
《淮南子·精神训》:“苦洿之家,决洿而注之江,洿水弗乐也。”
高诱注:“洿水犹澹水也。”
3.低下;低洼。参见“洿下”、“洿邪”。
4.挖掘。
《礼记·檀弓下》:“杀其人,坏其室,洿其宫而猪焉。”
孔颖达疏:“谓掘洿其宫,使水之聚积焉。”
《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四年》:“洿其东宫以养猪羊。”
5.衰落。
晋陆云《九愍·纡思》:“俯投迹而世洿,仰晞志而道隆。”
《北史·杨昱传》:“昱父道隆则从其隆,道洿则从其洿。”
《清史稿·乐志一》:“是知乐之为懿,觇国隆洿。”
6.污秽,不廉洁。
《左传·文公六年》:“治旧洿,本秩礼。”
孔颖达疏:“洿者,秽之别名,不洁之称也。”
《淮南子·氾论训》:“季襄陈仲子,立节抗行,不入洿君之朝,不食乱世之食,遂饿而死。”
唐韩愈《与李翱书》:“子独安能使我洁清不洿而处其所可乐哉?”
7.沾污;污辱。
《汉书·贡禹传》:“诚恐一旦蹎仆气竭,不复自还,洿席荐于宫室,骸骨弃捐,孤魂不归。”
宋司马光《四豪论》:“纳邪人之言,造姦伪之谋,乱其国嗣,洿败王家。”
宋岳珂《桯史·天子门生》:“总因以他事捃摭之甚峻,然卒不能洿。”
8.涂染;沾染。
《汉书·王莽传下》:“﹝王莽﹞又以墨洿色其周垣。”
颜师古注:“洿染之变其旧色也。”
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要领不足以膏齐斧,名字不足以洿简墨。”
清黄遵宪《感怀》诗:“迩者盗潢池,神州洿腥羶。”
9.形容声音虚浮而散漫。
《文选·成公绥〈啸赋〉》:“触类感物,因歌随吟,大而不洿,细而不沉。”
李善注:“洿,漫也。
《琴道》曰:大声不震譁而流漫,细声不湮灭而不闻。”
阅读:1659
●洿(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