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濟
简体济字的笔画:9画;繁體濟字筆畫:17畫。
(济,济)
I
jì
ㄐ〡ˋ
〔《广韵》子计切,去霁,精。〕
1.渡河。
《书·大诰》:“予惟小子·若涉渊水,予惟往求朕攸济。”
孔传:“往求我所以济渡。”
清魏源《圣武记》卷一:“八月至黑龙江岸,霜未降,冰结如桥,师遂济。”
朱德《游闽江》诗:“老少同舟欢共济,谆谆细语话家仇。”
2.渡口。
《诗·邶风·匏有苦叶》:“匏有苦叶,济有深涉。”
毛传:“济,渡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三》:“帝曰:‘君子也。’即名其津为君子济,济在云中城西南二百馀里。”
《北史·傅永传》:“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处争渡。”
3.越过;度过。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西济关谷,或降或升。”
明张居正《答奉常陆五台转治礼用刚》:“僕日夜引领望丈之一至者,以丈素有超世之识,知僕所以肩钜承艰之心,为能疏附后先,以共济艰危也。”
4.流通;贯通。
《淮南子·原道训》:“利贯金石,强济天下。”
高诱注:“济,通也。”
《晋书·裴頠传》:“虽颇有异此心者,辞不获济,屈于所习,因谓虚无之理诚不可盖。”
《元史·河渠志一》:“决双塔、白浮诸水,为通惠河,以济漕运。”
5.救助。
《易·繫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晋书·忠义传·沉劲》:“前平广固,不能济辟闾,今定洛阳,而杀沉劲,实有愧于四海。”
唐韩愈《原道》:“为之医药,以济其夭死。”
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诗:“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6.调剂;弥补;补益。
《易·繫辞下》:“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
《文选·曹植〈求自试表〉》:“功勤济国,辅主惠民。”
李善注引《尔雅》:“济,益也。”
唐韩愈《上宰相书》:“下之修己立诚必求其位而居之者,非苟没于利而荣于名也,盖将推己之所馀以济其不足者耳。”
鲁迅《且介亭杂文·连环图画琐谈》:“文字较多的是《圣谕像解》、《二十四孝图》等,都是借图画以启蒙,又因中国文字太难,只得用图画来济文字之穷的产物。”
王统照《醉后》:“﹝他﹞知道祈祷是无济的。”
7.增援;增加。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楚莠尹然、王尹麇帅师救潜。左司马沉尹戌帅都君子与王马之属以济师。”
杜预注:“济,益也。”
《汉书·礼乐志二》:“自古以来,未尝以乱济乱,大败天下如秦者也。”
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外济六师,内抚三秦。”
8.停止。
《诗·鄘风·载驰》:“既不我嘉,不能旋济。”
毛传:“济,止也。”
《庄子·齐物论》:“厉风济则众窍为虚。”
郭象注:“济,止也。”
宋苏轼《东坡志林·记过合浦》:“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
9.利用;发挥(作用)。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英雄》:“是故英以其聪谋始,以其明见机,待雄之胆行之;雄以其力服众,以其勇排难,待英之智成之,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也。”
明王万祚《足兵训武疏》:“庶器与人相习,有一器济一器之用矣。”
10.成功;成就。
《书·君陈》:“必有忍,其乃有济。”
孔传:“为人君长必有所含忍,其乃有所成。”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身与名难两济,功与神尟并全。”
清恽敬《春秋说上》:“贿王事未必济,贿左右则事必济。”
叶圣陶《穷愁》:“今往恳之,事必济。”
廖仲恺《在黄埔军校之政治演讲》:“而欲国家富强,则必要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能得实行,方能有济。”
11.濡,沾湿。参见“济濡”。
12.充足;齐全。
唐白居易《论行营状·请因朱克融授节后速讨王庭凑事》:“实恐军用不济,更须百计诛求。”
元刘唐卿《降桑椹》第四摺:“为因延岑文武兼济,刀马过人,圣人见喜,官封太尉之职。”
清宋永岳《志异续编·袁弹子》:“今观其徒,甚属不济。”
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最高的一个叫朝真洞,洞中泉流跟冰壶、双龙上下贯通,我因为足力不济,没有到。”
13.引申为好。
王蒙《深的湖》:“比上不足,比下有馀,再不济也比‘宽严大会’上被歪戴上铐子押走的强!”
《新华月报》1979年第4期:“时运不济,我们爷儿们浅在这儿啦,外乡人,是苦命人呐!”
14.犹及、如,比得上。
《红楼梦》第三回:“已经预备下老太太的晚饭,每年都不肯赏些体面,用过晚饭再过去。果然我们就不济凤丫头了?”
15.通“霁”。雨雪转晴。
《尔雅·释天》:“济谓之霁。”
《史记·宋微子世家》:“曰雨,曰济。”按,《书·洪范》作“曰雨,曰霁”。
汉王充《论衡·明雩》:“暘济雨济之时,人君无事,变复之家,犹名其术。”
16.通“隮(跻)”。登上;到达。
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汉书五·济隮通》:“‘济’字本传同。
《诗》:‘朝隮于西’,又‘南山朝隮’,‘济’与‘隮’通也。”
《水浒传》第七四回:“东至日出,西至日没,两轮日月,一合乾坤,南及南蛮,北济幽燕,敢有出来和我争利物的么?”
II
j·
ㄐ〡ˇ
〔《广韵》子礼切,上荠,精。〕
1.古水名。古四渎之一。
《周礼·夏官·职方氏》、《汉书·地理志》、《说文》作“泲”,他书作“济”。包括黄河南北两部分。
《书·禹贡》:“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
孔传:“发源为沇,流去为济,在温西北平地。”
三国魏阮籍《东平赋》:“其外有浊河萦其溏,清济盪其樊。”
清戴名世《〈齐讴集〉自序》:“戊辰己巳之间,自燕踰济,游于渤海之滨,遍历齐鲁之境。”
2.古水名。发源于河北省赞皇县南,东流经高邑县南,至宁晋县南,注入泜水。
《汉书·地理志上》:“常山郡……房子,赞皇山,济水所出,东至廮陶入泜。”
3.见“济济”。
4.通“挤”。排斥;废弃。
《国语·晋语四》:“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韦昭注:“济当为‘挤’,挤,灭也。”
《管子·大匡》:“受君令而不改,奉所立而不济,是吾义也。”
《吕氏春秋·离俗》:“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疾驱而从之,亦死而不反。”
高诱注:“济,入也。”
杨树达《积微居读书记·吕氏春秋·离俗》:“‘济’当读为‘挤’。
《说文·手部》云:‘挤,排也。’谓推排人于患也。”
5.过滤。
III
qí
ㄑ〡ˊ
〔《集韵》前西切,平齐,从。〕
通“齐”。
1.庄敬。
《国语·晋语五》:“今阳子之貌济,其言匮,非其实也。”
俞樾《群经平议·国语二》:“济当为齐……齐有庄敬之义。
《广雅·释训》曰:‘济济,敬也。’盖‘济’义与‘齐’义通。‘阳子之貌济,其言匮。’谓阳子之貌,虽若庄敬而其言则匮也。”
宋王安石《答杨忱书》:“然尚有其貌济其言匮,其言济其实匮者,非天下之至察,何与焉。”
2.整治,使整齐。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行军》:“故合之以交,济之以……行,以教其民者,民服。”整理小组注:“十一家本作‘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阅读:1700
●濟(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