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成语大全 > 内忧外患
【成语】:内忧外患
【拼音】:nèi yōu wài huàn
【解释】: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
【出处】:《管子·戒》:“君外舍而不鼎馈,非有内忧,必有外患。”
【示例】:摆着那些七零八落的人才,要支撑这个~的天下,越想越觉危险。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一回
【近义词】:内外交困
【反义词】:国泰民安
【歇后语】:妻死贼上房
【语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
【英文】:domestic trouble and foreign invasion
【日文】:(国の)内憂外患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鲁国大乱,大权被季孙氏、孟孙氏和叔孙氏三家控制,鲁定公成为一个傀儡,他听说孔子开坛讲学,主张“君君臣臣”以及“仁政”,召见孔子,与孔子分析鲁国的内忧外患。孔子建议他外联齐国,内部重振君威,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内忧外患,内忧外患)
指国家内部的变乱和外来的祸患。亦泛指内部的纠纷和外来的压力。语出《国语·晋语六》:“不有外患,必有内忧。”
鲁迅《而已集·写在“劳动问题”之前》:“只因为本国太破烂,内忧外患,非常之多,自顾不暇了,所以只能将台湾这些事情暂且放下。”
朱德《和郭沫若同志》:“内忧外患澄清日,痛饮黄龙定约君。”
鲁迅《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想到他只是一个文人,又生着病,却这么拚命的对付着内忧外患,又怎么能够持久呢。”
阅读:2095
●内忧外患(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