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衣
衣字的笔画:6画;
I
yī
〡
〔《广韵》于希切,平微,影。〕
1.上衣。
《诗·邶风·绿衣》:“绿衣黄裳。”
毛传:“上曰衣,下曰裳。”
汉扬雄《法言·修身》:“惜乎衣未成而转为裳也。”
清吴趼人《俏皮话·背心》:“凡为衣者,襟、袖、领、褉,缺一不可;汝之生像,本不完全,乃欲得完全名字乎?”
2.泛指衣服。
《诗·豳风·七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唐韩愈《醉后》诗:“淋灕身上衣,颠倒笔下字。”
柳亚子《寄颍若》诗:“低徊别具沧桑泪,才说开天已满衣。”
3.引申指遮蔽身体局部的东西。
《左传·哀公十五年》:“闰月,良夫与大子入,舍于孔氏之外圃。昏,二人蒙衣而乘,寺人罗御,如孔氏。”
杨伯峻注:“《礼记·内则》:‘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下文云‘称姻妾以告’,则知蒙衣盖以巾蒙头伪装为妇人。说见李贻德《辑述》。”
《说文·纟部》:“裤,胫衣也。”
《晋书·惠帝纪》:“行次新安,寒甚,帝堕马伤足,尚书高光进面衣,帝嘉之。”
4.蒙覆在器物或自然物表面的东西。
《礼记·乐记》“名之曰建櫜”汉郑玄注:“兵甲之衣曰櫜。”
唐雍陶《罢还边将》诗:“新鹰饱肉唯閒猎,旧剑生衣懒更磨。”
唐皎然《答苏州韦应物郎中》诗:“书衣流埃积,砚石駮藓生。”
宋苏舜钦《舟行有感》诗:“天阴鸟自语,水落岸生衣。”
陆宗达《说文解字通论》第三章一:“‘解衣耕’是一种耕种的方法,‘衣’指地的表皮,不是衣裳之衣。”如:墙衣;炮衣。
5.包裹在药丸外面或浮在某些食物表面的东西。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笨麴并酒》:“三七日麴成,打破看,饼内乾燥,五色衣成,便出曝之。”
金元好问《续夷坚志·延寿丹》:“每一两,作十二丸子,勿令有剂缝。或硃砂,或水银,为衣,不为衣亦可。”
茅盾《子夜》十七:“那杯子里的热牛奶刚刚结起一张薄薄的衣。”如:糖衣。
6.指胞衣。
《齐民要术·杂说》“取蟾蜍及东行蝼蛄”原注:“蝼蛄有刺,治去刺,疗产妇难生,衣不出。”
明马愈《马氏日抄·番药》:“阿息儿,状如地骨皮,治妇人产后衣不下。”
7.指鸟类的羽毛。
唐陆龟蒙《奉和袭美二游诗·任诗》:“鱼惊尾半红,鸟下衣全碧。”
宋陆游《小园独立》诗:“新泥添燕户,细雨湿莺衣”。
8.指果实的皮、膜及表面的霜粉。
五代宋齐丘《陪游凤皇台献诗》:“金桃带叶摘,绿李和衣嚼。”
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上:“京师卖生果,凡李子必摘其蒂,不敢触其实,必留上衣令勃勃然,人方以新而为好,至食者须雪去之。”
9.殷代祭祀名。参阅王国维《观堂集林·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10.通“依”。
《书·康诰》:“今民将在祗遹乃文考,绍闻衣德言。”
孔传:“继其所闻,服行其德言,以为政教。”
孙星衍疏:“衣同依……言今之人将在敬述文王,继其旧闻,依其德言。”
南朝宋鲍照《蒜山被始兴王命作》诗:“美哉物会昌,衣道服光猷。”
《太平广记》卷三四六引唐李复言《续玄怪录·钱方义》:“方义家居华州,女兄衣佛者亦在此。”
11.通“殷”。
《礼记·中庸》:“壹戎衣而有天下。”
郑玄注:“衣读如殷,声之误也。
齐人言殷,声如衣。
虞、夏、商、周氏者多矣,今姓有衣者,殷之胄与。‘壹戎殷’者,壹用兵伐殷也。”
郭沫若《奴隶制时代·殷代是奴隶制》:“根据卜辞的记载看来,殷人自己自始至终都称为商而不自称为殷的。在周初的铜器铭文中才称之为殷,起先是用‘衣’字,后来才定为殷。”
12.姓。
元代有衣氏。见《元史·列女传二》。
II
yì
〡ˋ
〔《广韵》于既切,去未,影。〕
1.穿(衣服)。
《庄子·盗跖》:“不耕而食,不织而衣。”
《资治通鉴·秦昭襄王五十二年》:“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
张难先《湖北革命知之录·都督府之组织设施及人选》:“都督衣军服,由文武百寮拥护出府。”
2.谓给人穿上衣服。
《诗·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新唐书·孙伏伽传》:“近太常假民裙襦五百称,以衣妓工,待玄武门游戏。”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异犬》:“骑者怜其遭,衣而送之家。”
3.覆盖。
《易·繫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
《汉书·刘向传》引此文,颜师古注:“厚衣之以薪,言积薪以覆之也……衣音于既反。”
4.引申为裹扎。
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裂裳衣疮,手注善药。”
5.在物体表面包裹或涂抹。
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七·散粥施药》:“嘉靖二十年起,朝廷每岁一月,日散粥米二百石,丸药六千囊。粥则人给一杓,可三五口供也,药则衣金者百丸,并符篆汤方各一纸。”
阅读:3735
●衣(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