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据
简体据字的笔画:11画;繁體據字筆畫:16畫。
(参见据)
I
jū
ㄐㄩ
〔《广韵》九鱼切,平鱼,见。〕
见“拮据”。
II
jù
ㄐㄩˋ
〔《集韵》居御切,去御,见。〕
同“据”。
1.依据。
《公羊传·隐公元年》“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汉何休注:“据下‘秋七月天王’先言月而后言王。”
《汉书·酷吏传赞》:“赵禹据法守正。”
2.通“倨”。傲慢;倔强。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低卬夭蟜据以骄骜兮,诎折隆穷蠼以连卷。”
司马贞索隐引张揖曰:“据,直项也。”参见“据慢”。
简体据字的笔画:11画;繁體據字筆畫:16畫。
(据,据)
I
jù
ㄐㄩˋ
〔《广韵》居御切,去御,见。〕
亦作“据”。
1.依靠,依从。
《诗·邶风·柏舟》:“亦有兄弟,不可以据。”
毛传:“据,依也。”
《左传·僖公五年》:“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杨伯峻注:“据,依也。”
《后汉书·皇甫嵩传》:“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
宋曾巩《池州贵池县主簿沉君夫人元氏墓志铭》:“姑曰微妇,余老谁据?”清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词:“断魂无据,万水千山何处去?”
2.依照,根据。
《论语·述而》:“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晋羊祜《让开府表》:“据今光禄大夫李喜,秉节高亮,正身在朝……而犹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唐韩愈《答刘秀才论史书》:“后之作者,在据事迹实录,则善恶自见。”
元高文秀《渑池会》楔子:“据着我说,玉璧不当与他。”
鲁迅《朝花夕拾·无常》:“据传说,鬼王是只用一只脚走路的。”
3.定,安。
《战国策·中山策》:“燕赵好倍而贪地,吾恐其不吾据也。”
吴曾祺补注:“据,安也。”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
4.按着。
《庄子·渔父》:“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参见“据地”。
5.证据。
《后汉书·鲁丕传》:“难者必明其据,说者务立其义。”
唐陆贽《策问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施之于事而易从,考之于文而有据。”
《二刻拍桉惊奇》卷十二:“两家争个不歇,叫中证问时,各人为着一边,也没个的据。”
6.指凭据。即用作证明的书面文件。
宋岳珂《桯史·部胥增损文书》:“宪命以成桉录为据,付之。”
《宋史·食货志上一》:“愿往者,给据津发。”如:收据;借据。
7.占有,占据,处于。
《墨子·修身》:“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
唐元稹《册文武孝德皇帝赦文》:“燕寇勃起,洞无藩篱,六十有七年兵革大试,其事何哉?据逸安而易萌渐也。”
郭沫若《历史人物·屈原研究》:“到郢都被据,又被赶到了江南。”
8.抵拒。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服制象》:“夫执介胄而后能据敌者,故非圣人之所贵也。”
唐元稹《故万州刺史刘君墓志铭》:“青陵故城,地高要,得之,可以据贼矣。”
9.跨;蹲。
《书·禹贡》“济河惟兖州”孔传:“东南据济。”
孔颖达疏:“据,谓跨之。”
唐薛收《琵琶赋》:“龟腹凤颈,熊据龙旋。”参见“据鞍”。
10.确实。
《前汉书平话》卷中:“第三坐閤者,据精神勐恶,寡人见之甚惧,是谁也?”元尚仲贤《气英布》第四摺:“这汉英布武勇谁如?据慷慨堪称许,善韬略,晓兵书。”
元无名氏《货郎旦》第四摺:“据一表仪容非俗,打扮的诸馀里俏簇。”
11.古印度长度单位。约相当于晋时的十里。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迦维罗卫国﹞王田去宫一据。据者,晋言十里也。”
12.姓。
明有据成。见《续通志·氏族七》。
II
j·
ㄐ〡ˇ
搏击;爪持。
《老子》:“勐兽不据,攫鸟不搏。”
朱谦之注引王念孙《读书杂志》卷二:“《战国策·楚策》:‘楚与秦构难,此所谓两虎相搏者也。’引之曰:《太平御览·兵部》引此‘搏’作‘据’,‘据’字是也。‘据’读若戟,谓两虎相挶持也……《老子》曰‘勐兽不据,攫鸟不搏’,《盐铁论·击之篇》曰‘虎兕相拒,而蝼蚁得志’,皆其证也。”
《史记·吕太后本纪》:“﹝七年﹞三月中,吕后祓,还过轵道,见物如苍犬,据高后掖……高后遂病掖伤。”
裴駰集解引徐广曰:“音戟。”
汉桓宽《盐铁论·击之》:“虎兕相据而蝼蚁得志,两敌相机而匹夫乘间。”
阅读:949
●据(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