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束
束字的笔画:7画;
shù
ㄕㄨˋ
〔《广韵》书玉切,入烛,书。〕
1.捆缚。
《诗·小雅·白华》:“白华营兮,白茅束兮。”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唐韩愈《小女道死留题驿梁》诗:“数条藤束木皮棺,草殡荒山白骨寒。”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荷花三娘子》:“自乃以刀剖脐下,取子出,令宗裂帛束之,过宿而愈。”
2.谓环绕;缠绕。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一:“定州人崔务坠马折足,医令取铜末和酒服之,遂痊平。及亡后十馀年改葬,视其胫骨折处,有铜末束之。”
唐吴融《和严谏议萧山庙十韵》:“老狖寻危栋,秋蛇束画楹。”
3.拴;繫;戴。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士皆释甲束马而饮酒,且观优。”
杜预注:“束,绊之也。”
宋周邦彦《南乡子·咏秋夜》词:“罗带束纤腰,自翦灯花试彩毫。”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霍女》:“﹝女﹞乃为挽髻,自摘髻上花代簪之,出金钏束腕上。”
4.聚集。
《汉书·食货志下》:“故货宝于金,利于刀,流于泉,布于布,束于帛。”
颜师古注引李奇曰:“束,聚也。”
宋黄庭坚《次韵文潜休沐不出》之二:“着书洒风雨,枯笔束如林。”
5.收缩;收敛。
《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束着脚,拳着腿,合着眼儿闭着嘴。”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产龙》:“壬戌间,邑邢村李氏妇,良人死,有遗腹,忽胀如瓮,忽束如握。临蓐,一昼夜不能产。”
朱自清《阿河》:“湖的馀势束成一条小港。”
6.犹夹。
宋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词:“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陈毅《冬夜杂咏·三峡》:“三峡束长江,欲令江流改。”
7.引申谓狭窄。
唐韩愈《贞女峡》诗:“江盘峡束春湍豪,雷风战斗鱼龙逃。”
宋陆游《将离江陵》诗:“地险多崎岖,峡束少平旷。”
清谭嗣同《潼关》诗:“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8.约束;限制。
《商君书·画策》:“行间之治连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拙无所处,罢无所生。”
南朝梁刘勰《文心凋龙·书记》:“券者,束也,明白约束,以备情伪。”
章炳麟《商鞅》:“张汤、赵禹之徒起,踵武何说而文饰之,以媚人主,以震百辟,以束下民。”
9.拘泥。
《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后汉书·王充王符仲长统传论》:“束名实者,以柱下为诞辞。”
三国蜀诸葛亮《诫外生书》:“若志不彊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10.谓弃置。
宋苏轼《次韵高要令刘湜峡山寺见寄》:“新闻妙无多,旧学闲可束。”
王十朋集注引赵次公曰:“‘束’字,犹‘束之高阁’也。”
11.指束素。用以形容女子腰的细柔。
前蜀王衍《麦秀两歧》词:“掌上腰如束,娇娆不争人拳跼,黛眉微蹙。”
宋辛弃疾《归朝欢》词:“梦中人似玉,觉来更忆腰如束。”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崔莺莺﹞腰肢嬝娜纤如束,举止殊绝。”参见“束素”。
12.指聚集成条状的东西。如:光束;电子束。
13.事情的末尾、收尾。参见“束句”。
14.量词。用于计量捆在一起的东西。
《诗·小雅·白驹》:“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唐杜甫《桃竹杖引》:“梓潼使君开一束,满堂宾客皆歎息。”
明陶宗仪《辍耕录·九姑玄女课》:“折草九茎,屈之为十八,握作一束。”
巴金《雷》一:“他从身边摸出一束文件放在桌上。”
15.量词。指物十个。
《仪礼·聘礼》:“释币制玄纁,束奠于几下。”
郑玄注:“凡物十曰束。”
《礼记·杂记下》:“纳币一束。”
郑玄注:“十箇为束,贵成数。”
16.量词。指布五匹。
《左传·襄公十九年》:“贿荀偃束锦、加璧、乘马。”
杜预注:“五匹为束。”
17.姓。
晋有束晰。见《晋书》本传。
阅读:2200
●束(简体版)